两地书:这是一个充满魅力的世界
——读申酉的《编者按》想到的
文、三峡刘星
申酉:你好!
你的《编者按》议论洋洋洒洒,其中蕴含的艺术、人生,游戏、文学,生活、精神等许多的元素。显然,一篇文章能够被读者领悟并且升华,从升华到新的顿悟,才是一篇文章的最高境界。不能说我的文章到底有何水平,文采又如何飞扬,气场如何嚣张,但是被文友认真“读而写”总是十分高兴。
兴奋之余,针对点评的具体内容,我以为有必要再度思考如下。
你说“围棋,就像一个冰冻的世界”很诗意也很烂漫,那么围棋是什么?围棋会是什么?在当代,围棋已经被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价值层面去被认识,去总结,去探究。在冰原冻土之下可能是火山一样的激情,也可能是大海一般的浪漫;可能是荒芜得死寂般的沙漠,更可能是一个充满魅力的世界。在我的眼里,就是一个充满了无穷魅力的世界。我们这个时代需要更多的人来为这魅力添彩。
比如何云波教授领衔的“中国围棋思想史”正在潜心研究和突破中,曾经阅读过何教授的专著《中国围棋史》,对此深信不疑,围棋到底是什么,将来会是什么?中国围棋文化发展的现实已经表明,中国已经全面的掌握着文化的进程和方向。在竞技的场面,尽管目前是中韩争霸的交织表象,但是逐渐已经呈现一枝独秀的态势——90后、95后围棋新锐的批量阴险在世界大赛场。而且在军事政治上,围棋已经成为“话题”,而且成为智库的研究对象,成为军事和政治平衡的道具——奥巴马第一次造访中国就是送的“围棋”礼品如斯;总参办公厅主任将军何建超的《围棋和国家》《围棋和战略》等文论的相继出台更是如此。重谈围棋和军事的结合,并且上升到国家意志上,自觉的将围棋从玩具的游戏上升到到博弈世界的高度……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可喜可贺的。这些自然为围棋从花前月下,从个人修身养性的个性嗜好的小我上升到大我的新的高度……从古代围棋战略思想是中国特有的精神宝藏探究到围棋文化见证了中华文化一枝独秀的灿烂文明,并且将继续引领世界文明的格局和发展态势……
去年到今年何建超将军的《围棋与国家》、《围棋和战略》将围棋的战略意识的回归与重构提升到国家意志、民族精髓相结合起来的高度。这种高度再一次确认了围棋和军事之间的干系:剖析了军事和围棋之间的已经到达的默契程度……从而丰富了当代军事思想和围棋思想。并且从围棋体现的策略——这个角度探讨了当代军事和围棋之间已经勾勒出的一致性:即高度前瞻性策略的围棋新理论。
所以,围棋是充满谋略和算度的智力博弈活动。中国发明围棋,本职上就的把围棋作为思维博弈的工具,而且这种博弈的层次随着棋手的不断磨砺和军事斗争的检验之后融入与时俱进的智慧的结晶。
由此可见,围棋不仅是介乎人生智慧艺术和国家战略之间的魔方;而且是是介乎文化教育和竞技体育的范畴之间的钟摆。在轶事和典故之间游移,在真实和虚幻之间变幻,在现实和理想之间晃动,在个体的人格和民族的精辟之间凝炼……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中让我们对围棋高人产生莫名其妙的崇拜和传扬。真和假已经不重要,重要的这样那样的佳话(或者假话)成为我们心中的愿景。围棋就这样被艺术化、神秘化、继而高雅化,从而使围棋从游戏的层面、竞技的层面升华开来,并且绝尘而去;远离人间,成为雅之又雅的一种神秘的活动。这种活动已经非竞技可以归纳,更非艺术可以涵盖。当一种游戏从游戏之初逐渐开放并且产生有益社会生活范畴的物质存在的时候,要么被世俗化,成为最畅销的大众娱乐,要么被高雅化,成为精神领域的象牙塔。不幸的是,围棋正好是这样的游戏,并且很好的诠释这种基于现实和现实之上的一种精神享受。
实与虚,是一对孪生姊妹。考证历史的虚实和围棋文化的成因是历史文化专家的专长,我们棋迷津津乐道的不是故事的真真假假,而是其中赋予我们人格的魅力和人生的情趣。比如人生如棋、世事如棋……我们宁可信其有,而不可信其无。
事实上,当我们将一段历史或者人物故事化之后,他们已经不再是生活的本来面目,我们愉悦的阅读中享受着游戏的快乐,并且用自己的方式还原生活的本真。而这,正是生活和艺术的关系。至今还健在的吴清源成为一个活的精神动力,木佛李昌镐在鼎盛十年成为一种精神的标杆,聂卫平的擂台连霸成就的不是金牌的灿烂,而是中国追赶世界的一种精神气势。他们生活在生活的现实,他们都用那61个点围成的棋局成就了一个人生的典范。在这样或者那样的围棋人物里,真正懂他们棋艺之道的毕竟是少数的少数,而我们多数的棋迷钦佩的正是他们缔造在围棋棋枰上的“精神的奇迹”。我刚才列举的几个国手,不分地域和种族,也不分年纪大小,他们用围棋化的生活给于我们艺术的享受。而这才是围棋精髓的体现……
是棋迷都知道,围棋最讲究一个虚实。而实实虚虚的局面并不是唯一的判断因素,酷好实地或者偏好厚势只能是一种大致的风格。在实际的围棋场面中,高手总能在实地和厚势中游刃有余的转圜。所以,倘若我们要体会失而复得、大势已去、破釜沉舟、反戈一击等等国产的成语的内涵,最好会些微围棋的技艺,自然会理解得透彻许多。所以,自古以来围棋成为兵家之酷爱。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故意编撰情节用“围棋歌”引导刘关张到隆中茅庐,自然深谙其道;而朱元璋在西子湖畔的“胜棋楼”的传说大抵也是如此附会;烂柯传说的意义深远非成道成仙这样简单。围棋的典故就这样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散落在浩瀚的典籍中。事实上,在我还不会围棋的时候,对围棋的认识也大抵如此。
在你的编者按中,你谈到了“琴棋书画”四艺的话题。比如围棋和“琴棋书画”既联袂成行,成为一种生活修养的基本技艺,但是彼此又独自发展,其中唯有围棋不可替代,并且始终而又独树一帜。所以,围棋是一门需要心智的踽踽独行的智慧的艺术,是一种超越军事、政治、游戏教育的智慧,而且这种智慧还在不断的内化和外延,将引领人们走向新的世界。
话说回来,回到“你的点评”。事实上,此文仅仅是一种记录。我只不过用一种“原生态”模式记录了网络围棋艺术活动中,棋友和棋友、文友文友之间的这种无间隔的推心置腹的无间的对白而已。这种对白,不是欣赏可以了得,也不是情意可以归纳,也不是认可可以总结,正如我和你——“申酉”的关系一样。我们仅仅是凭借围棋、文学作为探讨的道具。顺便说明一下,你以为最精彩的那个片段正是新浪博友红眸的原创《十二生肖与围棋》。而也正是因为此文的角度(原文还配有围棋棋谱)让棋迷三峡刘星眼睛为之一亮,从而才有了所谓的《棋迷的围棋化生活》一文也。
棋友之情谊非俗世之情感可以归纳和比拟的。场上和场下,棋盘内核棋盘外反差之强烈唯有惺惺相惜可以形容。可以长年不着一子,而心中总是惦记,倏然过招,在胜负之外,却又彼此鞭策。历史上成对的棋手总成为艺术的风景,近代比如木谷实和吴清源,常昊和李昌镐,古力和李世石……中国历史上有著名的棋迷苏轼和表兄的棋赌梅花、清代大国手范西屏和施襄夏的当湖十局等等传说……
所以我编撰“棋迷的围棋化生活”正是希望抛砖引玉,让更多的文化人一起探究围棋的艺术,让艺术之花在楸枰和文字间开放……
文友:三峡刘星
01-1-10夜写于三峡的雨雪中
【附录一】江山散文>>『流年』棋迷的围棋化生活(访谈)(文、三峡刘星)
地址:***://***.vsread./article-7477.html
【附录二】编辑:申酉的《编者按》
很欣喜在网络中又多了一位痴迷围棋的网络“客”人。在网络做围棋博客的人本来就不多,能遇到知音,刘星自然是欣喜若狂,不然也不会有这么一篇洋洋八千多字的访谈对话文章了。
文章从两人在博客上认识开始,一直谈到关于围棋方方面面自己的体会、感受和希望。直至结束,仍有言犹未尽的感觉。这完全可以理解,人生难得一知音嘛!
细读全文,为刘星和红眸两位致力于推动网络围棋文化而孜孜不倦的精神所感动,在围棋这样一个生冷的世界里面,坚持不懈的为弘扬围棋文化做着不懈的努力,其精神是难能可贵。为此,我很佩服像刘星、枕边书和红眸这些人!
在文中,关于围棋,归结到“琴棋书画”这个古之就有到的这四大才艺里面的其中之一。后又谈到如何发扬围棋文化的担忧和希冀。在我看对于才艺来说,是人人皆想拥有的愿望,但围棋难以弘扬,其原因之一就如文中说到的那样,“有胜负为双刃剑的……”。但就我看来,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在当今经济洪流迅猛发展的今天,给人带来更多的是浮躁的因素,像80后和90后的年轻人,他们更多的是喜欢一些快餐文化,而对一些古老的东西不感兴趣,他们的兴趣变化紧随时代步伐,变化很快,你要想让他们安静的坐下来去学什么“琴棋书画”就已经很难,而叫他们去学古朴的围棋就更难。在这些人群中,有自愿学围棋的人恐怕是寥寥无几了。
还有,作为琴棋书画,对于这四大才艺,我自己认为,现代的的概念应该有了一定的扩展,琴——应该包含琴和歌,琴还保留了原有一些成分,更多的是现代的元素;而歌,更是有巨大的跨越,可以这么说,一个五音不全,不懂韵律不识乐谱的人,只要在KTV拿起话筒,就可以学会唱歌。而你围棋行么?书——唯有书,和原来最为接近,无论的用笔写,还是用键盘敲,呈现给我们的都是文字。画——对于画,绘画也仅仅是其中之一,但融入了其它的一些新的元素,比如摄影。在飞速发展的电子时代,数码技术的应用,数码摄影给人带来了十分方便的参与,手机、卡片数码机、微单数码和单反数码相机,已经在大多数人手中使用,不要很高的技巧,只要设置成自动拍摄的模式,一揿按钮就成像了。相比之下,围棋,就像一个冰冻的世界,就像北极圈,能去的有几人?快餐文化是这个躁动世界的可以最快得到和接受的东西,因此不难理解刘星等一行人在做网络围棋文化的艰辛!这就是我为什么感动的原因所在。
申酉在上世纪80年代曾从《围棋天地》刊物学了一点点围棋知识并和一帮都是不懂围棋的朋友朋友对弈,算是对围棋有一定的了解。后来在网络上下围棋,最好水平也就是4级,虽说谈不上懂什么围棋理论,但作为一般的欣赏和了解还凑合,这就是几年来在新浪认识和了解刘星、枕边书他们的原因。现在又出来一个红眸,当然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让我们为有刘星他们这些为推动网络围棋文化的“客”人喝彩!推荐阅读、共赏!
其实,就文章内容而言,还有许多的一些亮点,但作为编按来说,上面的文字就已经是过多,还有发议论的嫌疑。
文中提到传统中的十二生肖与围棋的关系的那段论述,我认为比较精彩,特别是当中的“狗”,引入的概念已经不是围棋中的术语和行棋理念,而是涉及到一个人,一个关心围棋,推动围棋文化的人。这和其中的十一生肖与围棋的关联决然不同了,虽说有生硬凑够“十二”之数的嫌疑,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也不乏为一种“趣谈”围棋的效果,给人回味。
感谢刘星赐稿流年,问好刘星,祝写作愉快!
【编辑:申酉】(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