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蒋立,必须是一个好球员!”
人在半空中,蒋立的心中在无声呐喊。
看着他身前两三米之外的李峰,两人一个视线交汇后,李峰也做出了应对动作。
蒋立的心中不由的又一次感慨,感慨了一下蓬蠡队这支体校球队里,这些学生们一个个的对排球的这份意识。
刚刚他和李峰几乎均等的机会,他心里还有些犹豫那么一瞬,然而,这个传球比他更差,练都练不好的李峰,却是在第一时间就上来了。
这份在球场上的意识,不需要经过思考就会做出来的,自然而然的面对球的反应,真的让他感慨。
李峰算是攻手吗?
副攻当然算,即便现在是次副攻,但李峰本就不一样,至少在这支队伍里不能用只会拦网和扣两个快球那样的次副攻来看待。
可他依然会条件反射一般上前准备来接他本不擅长的二传。
我可不能被你们比下去了,看我的传球吧!
蒋立有些确定了,李峰读懂了他的意思,他虚抬的双手更加有力了。
击球点比较合适的距离应该是额前上方约一球距离处。
传球要保持好手型,不能因空中身姿而受影响。
当手触球时,手腕要稍稍后仰,两手自然张开,手指应微屈成半球状。
两手的拇指要相对持一字形或八字形,两拇指间的距离不能过大,以防漏球。
在传球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合适的力度。
什么是合适,就是要看你所想传目标的距离,以及该球员的体质、技术特点。
这个球的传球目标很明确,李峰。
李峰的弹跳不错,但弹速不快,迎来球时,不太会转换来球力量,因此,我该这样。
蒋立的心里电光火石般的又翻了一遍传球理论。
真不是他想多想,关键是他的传球确实还没到那种随心所欲,自由而发的程度。
不过,他的思维还是很敏捷的。
在起跳间,他完成了看清来球,调整身姿的准备。
当来球接近额前时,两手微张迎球,以拇指内侧,食指全部,中指的二三指节触球的后下部,无名指和小指触球两侧。
这一连套的动作,尽管还有不少斧凿痕迹,但手触球时,他的手指、手腕,还是保持适当的迎球姿势。
顷刻间,在李峰已经踏步下蹲即将起跳时,他终于把球轻轻的推了出去。
配合间不算太好,但已经足够。
当看到自己用手腕和手指弹出去的球顺利的到达位置,而李峰也顺利起跳迎到来球时,他心里突然有一种十足的满足感。
原来传球的感觉是这样的。
当然,前提是要能传出一个好球。
蒋立的满足感李峰无从得知,如果他知道可能会默然,因为,这个过来的球让他并不那么舒服。
因为一直来,他就是在空中调整能力不是很强的人。
扣球和拦网之间的关系,就是比拼时机比拼高度和角度的对抗关系。
能在最让攻手容易发力的最好的高度上扣出球,无疑会在拦网面前占据一定的优势。
凭借他的身高和力量,他相信能打出不错的效果。
一直来韩晨和林幕的传球就是比较能照顾到这一点,所以,在以往比赛中,对手们看到是一个力量十足,且扣球高度很好的一个高大副攻角色。
作为打了不少时间大副攻的人,李峰自然有他一些判断来球的感觉。
蒋立的这个传球出来时,他已经配合上了,尽了自己最大的力量起跳、蓄力。
然而,球飞来时,他看着判断了下轨迹。
如果他是个左手将,或许就能在球运行到最高的高度上扣出球。这样无论是扣球点,还是发力,都是最舒服的角度。
但这个球有些短了,球的抛物线短了。等到飞到他右手范围,他如果要按照最舒展的情况发力扣,可能在高度上就将有些偏差,很难让他在最顺畅的角度上。
不过,问题不太大。
只是一瞬间的反应,看来球,调整身姿,准备扣球。
如果你要问李峰从进入体校到省队集训,从想改变增加些灵巧机变到无果之后,他最大的成长感受是什么?
那他应该会告诉你,最大的成长就是他学会了在空中去抓球的感觉。
捕捉球的轨迹,看球来,接着扬臂、曲肘,再挥臂,李峰在空中的身姿和力量尽显。
如果仔细看,感觉也比较敏锐的人可能会发现,在扬臂前挥时,他有个手肘屈伸度调整的动作。
不过,整体的的调整痕迹不大。
蒋立就看见了。
他传出球以后,视线始终没离开过球去的方向。
直到看到李峰的动作,再根据球的运行,作为一名攻手,他瞬间就领会到了。
他心里多少有些讪讪然。
刚刚传球时的那种一切尽在我手的十足满足感瞬间就少了大半,不过,也还可以了。
至少能打的不错,相信李峰能打的好!
他的相信没错,李峰的扣球除了调整后,发力稍微别扭一点,很难再做些精细的变化外,其他没什么影响。
而且,李峰本身就不是一个会多少临机变化的人,他练了那么久也是效果寥寥。
说起来有些悖论,能观察球调整出手姿势和动作,怎么就不能临机根据自己和对方的情况做些调整呢。
无非同样是观察、判断以及做出动作的过程罢了。
可说到底,还是一个反应到协调的问题,也是留给你反应到动作的时间问题。
这个过程一般都是极短的时间,通常都不可能有超过1秒。
很多体育项目中都有这样需要反应的东西。
随着体育越来越深入,科学技术和体育不断的接轨融合,现在各种各样的训练方式层出不穷,很多训练所取得的效果也越来越好。不是没有后天训练反应的训练项目。
可有些时候,真的需要些天赋。
排球场上,横向传球,不管从左到右或是从右到左,就算最大的距离,按照一般不传特别慢的那种,他所要用的时间都不会超过一秒。
因此,留给你判断加做出动作的时间也只有这不到1秒。
当然,默契和配合巧妙在这时候体现出来了。
比如李峰和蒋立这一次,就是提前做出的动作,一般打的巧妙的快攻都是提前做出动作的,考验的是技术和默契。
其在反应判断素质上的要求并不那么高,但临机一下呢?那就不是这些了。
在球到来,看对方防守,分析判断之后做出最合适的处理球决定,再到付诸行动,这是攻手一次进攻的全过程。
而这一整串的过程,就只在球来到,你出手的短短时间之内。
反应跟不上意识,脑子跟不上反应,动作又跟不上脑子,这就是普通和优秀,优秀和顶尖之间最大的差距所在。
这也就是灵性这一点上的天赋所在。
是否有极限,极限在哪儿,或许人们都说不清楚,人定胜天是一种说法,相信努力就有收获也是正确的对待方式。
体育竞技的极限本就是一次次的被打破的。
然而,现实一点说,难道不可以是,那些个人打破极限,项目打破极限的发生,其本身就没有达到极限?
所有训练和比赛的极限推进,是不是就是在一次次的走向你本该有的极限。
甚至包括一些训练和技战术的规范引导,是不是同样在探查着你的极限?
场边,
随着李峰这一次扣球不出他所预料的杀透了网前,干脆的拿分后,卢林从教练椅上重新站到了场边。
比分已经是24:17,胜利在望,但他之所以站回来,可不是为了迎接胜利,迎接比赛结束的。
一个球的过程,林幕的快反应、高难度救球,蒋立的不擅长,但依然算不错的传球,李峰的勉励调整配合扣球,把很多东西都更一步清晰的展现在他的面前。
关于天赋和极限,以及战术和天赋之间的问题,再次萦绕在他的脑海里。
场上攻击犀利、强势,防守也同样优秀的林幕,无疑是有天赋的那一类,他的极限在哪儿,不好说,在身体素质没到一定程度之前,至少他现在还看不到极限。
而蒋立,这个小孩,无疑也有天赋,可能不会像林幕这般能全面发展,但基本大差不差。
罗一鸣也可以,虽然还是标准的业余,李教练提出的事,目前差了些根基,但可以练,可以努力去弥补。他能同意给锻炼的机会,自然是考虑了这些。
至于李峰和周庭,李峰强在身体素质,但反应和意识素质要差点,属于稍次,而周庭则属于身体素质天赋上的根本差距了。
这一细分,似乎就分出了几个档次。
而也差不多是这样的档次,决定了他们现在的境遇。
林幕,蓬蠡队队长,几次比赛绝对的攻防核心,即将进入省队,而且,起步的位置已经基本确定,不可能是边缘角色。
蒋立,同样是业余进省队一步登天,进攻天赋好,反应也好,训练态度同样好,成长性看起来就是很好的那一类。
但终归稍差,年龄也小,不论是技术还是心理素质上都不太稳定。
这也是他有意进一步打磨的原因。
李峰则因为有所限,目前只是预定进的省青队,未来如何,现在也不好判断,但估计,从个体看,上限不会太高。至少,想成为那种顶尖的运动员的可能非常小了。
而,周庭…
蓬蠡队这一批学生,卢林其实对大多人的感情都不算深。
记得一名老前辈和他说过,一名教练,特别是职业教练,不该对球员付诸太多的感情,别深入、别融入,否则会很不利于你工作的开展。
所以,很多教练和球员的关系都是那种相对比较高冷的。
卢林虽然不全赞同,但多少还是听进去的。
他也是球员过来的,很能体会其中的因果关系。
他也亲眼见过,比如曾经的戴指导和袁指导就是极为分明的区别。
戴指导是能和球员亲近,训练时严格,但私下能打成一片的那种。对球员的人情处理上,很多时候都会考虑的很多很多。
可以说,包括他这个当时的边缘人物,都能感受到戴指导的那种发自内心的关爱。
这种教练受球员爱戴,但爱戴归爱戴,球员们会不会因为教练的人情和某些不算“放纵”的放纵产生不利于球队的影响呢?
事实证明,很难不受影响。
而袁指导,则是里外、前后极为严苛、冷酷,冷酷到冷漠的人,和队员们从不讲感情、情面。
他们男排在那个时候时常去给女排做陪练,从女排姑娘们私下聊的,以及他们所见的就不难看出。
姑娘们对袁指导,尊、敬,但没有那种看待自家长辈的亲、近,如果是一个人,那可以说是偶然或是个人原因,如果普遍都是,那很能说明问题了。
最终,戴指导引咎辞职,甚至帮有些球员背了个黑锅,暗然退去。
而袁指导,一路直上青云。
两位指导的境遇天差地别,是不是有这方面的原因,不好说。
但球队和荣誉,需要靠球员来打出来,而球员是教练训练出来,带出来,甚至说是规范和约束出来的。
因为和球员的关系,有时顾忌,有时不忍,在某些时候很容易滋生一些问题是肯定的。
不是天生凉薄的人,很难在考虑问题时不顾忌情感,这是人的天性。
既然难以避免,那不如从头就割舍开。
林幕和魏潇以及当时的巩成,是个例外,他是在以老师的身份和他们相处,教他们打球,因此没去考虑太多,自然而然的随心而走。
但自从,正式从老师变教练开始,他有了不靠太近的决定。
后来的这些球员,他都没靠太近,私下生活什么的,更是没多少关注过。
当然,林幕在其中做了不少工作这才有了现在和谐的球员团队风貌。可林幕的举动,何尝没有他的一些示意。
但让他亲自去融入其中,他不可能去。
然而,再靠的远,再不刻意,相处了时间,怎能毫无记挂。
为球员离开的不辞而别而痛心,为球员的成绩和技术、心态的成长进步而欣喜,也为苦训苦练,依然不放弃,但效果寥寥的孩子而遗憾、揪心。
周庭就是这样一个最让他遗憾的学生。
话不多,沉稳,即便是刻意学的沉稳,但学久了,也学会了。
天赋不好,别人一遍会,他甚至要十遍才基本合格。别人一个周期的体能训练就能看到体质素质的有利成长,他几乎肉眼不可见。
然而,依然在踏实的训练,人也踏实,没有浮躁,没有不甘心的怨天尤地。
能有现在这般在全国U17的舞台依然能打的实力,靠的是真正的孜孜不倦的学习和训练。
而且,据他所知,这些孩子中,文化课成绩除了林幕以外,最好的就是这个周庭。
如此这般的一个实在孩子,怎么让他不遗憾!?
天赋决定了很多,但天赋就一定能决定所有吗?
虽然说排球不是人生中的唯一目标,不打排球了也没什么,按他的努力心态,好好学习,也同样是个好的选择,甚至在很多人看来,学习的选择可能更好。
但是,他知道的,他也能看出来,周庭有对排球的喜欢,有对用排球打出期望的心愿。
传承、传序,是不是必须要所谓的天赋球员来支撑呢?如果一定是这样,还是行之有效的传序吗?
当然,一点没天赋的肯定不可能,路多的是,不是体育一条。
但那些天赋有一些,但不优秀。可他愿意打、愿意拼的人,就不该在其中吗?
是不是该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战术以及传承体系,把这些人真正的纳入其中,否则,传承的意义何在?
“哔~”
场中的哨响打破了卢林的思索。
比赛已经结束,甚至最后一个球,他都没能注意看是怎么完成的。
不过,此时他暂时不想去想,心里萌生的想法出来了,就无法遏制。
正此时,李教练走到了卢林的身边。
看到李教练,卢林突然脑子一转,轻声道:“李哥,有个事和你商量下!”
“有什么事你决定,我帮你做些辅助就行!”
李教练没有看卢林,他正看着一窝蜂冲向场内的孩子们,脸上带着喜色,随口的就应了一句。
不过,当他一转头看过来时,从卢林的眼里看出了些请求,他瞬间就疑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