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该不会找不到人,就自己来敲鼓了吧?
吴艾谦细细算了一下,孟景这工作量很大啊,一要作诗二要指挥三要敲鼓伴奏。
他孟景是三头六臂吗?还想三心二用?
换作自己,顶多一边敲鼓伴奏一边指挥,而且敲鼓伴奏一定要少,否则敲鼓伴奏多,再加上指挥,容易造成混乱。
而且他孟景还不知天高地厚,还加上作诗,这三项一旦有一项出现错误出现偏差,就会造成蝴蝶效应,从而一发不可收拾。
所以吴艾谦觉得不太可能,除非就是孟景提前写好了诗,等到开始的时候,相当于背诵一般,再加上点指挥,不是没有可能办到。
只是,那样的节目效果不如人意,单靠背诵的话,能有什么感情可言?
且看他如何做了!
吴艾谦能看透孟景其中的不容易,但是观众看不出来这三心二用的难度,只是觉得这孟景在搞什么名单,因为比赛已经开始,也不好大声喧哗什么的,只能安静看比赛。
首先引曲,孟景指挥棒指向那个弹奏琵琶的那个女学生,接到指挥,女学生也会意,开始弹奏。
这一段是由清脆嘹亮的古筝滚指连重奏法起奏开始。
紧接着,古笛也开始吹响起来。
吴艾谦觉得开头不错,有那么点意思,但这只是开头,体现不出多少指挥的水平,只有中间的部分才能体现一个指挥的才能。
“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孟景开始念诗道。
每一字每一个词孟景都带有感情地去读,然后手中的指挥也没有停下,继续挥舞着。
因为孟景现在是指挥的位置,背对着观众,正对着面前的荧幕,所以荧幕上一行行字也出现在眼前。
长笛和拨琴弦声共鸣,观众感觉到很舒服,尤其是有一种极为享受的感觉,就像上一个选手陈玉给他们带来那种热血沸腾的感觉差不多,只不过孟景现在略输一筹。
可能还没有到中间高超位置,听不出多少出来。
渐渐的,音乐节奏开始变快,孟景还是一副慢吞吞的样子。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孟景每说一句都惊呆观众,只想只呼厉害啊,因为他们看不懂啊!但是又感觉好厉害的样子。
词语都是他们没听过的那种!
先是由琵琶引曲,自然由琵琶来拉缓节奏,于是乎,节奏又开始放慢下来。
另一边,孟景并没有停,一边念诗一边指挥。
用指挥棒点了点弹古筝和吹长笛的两个小姐姐,示意她两人要一起放慢节奏,于是,她俩彼此对视了对方一眼,根据对方手部速度的节奏,心有灵犀地自动调整,然后一起放慢节奏。
进展的很顺利,至少说目前还没有出现偏差过。
下一个就是编钟那边,编钟那边轻敲了一下,就没他多少事情了,他只是点醒一下,切换乐题。
整个舞台的学生都被调动起来了,而且还没有出现错误的情况,这是很少见的,孟景也是不慌不忙地念着自己的诗。
此时,诗已经对台下观众们来说,已经不太重要了,他们更在意的是孟景指挥的这首民乐叫什么,为何如此好听!
舞台下,吴艾谦可不敢相信啊,孟景一个怎么看都没有毕业的大学生,怎么可能指挥的那么好?
而且还是三心二用那种!
最主要的是,这首民乐连他都没有听过,如果后面如他想的那样,这将是一首可能难以超越的经典民乐!
这样一首竟会出自这个学生之手,肯定这孟景是某个华夏指挥排行榜上有名师傅的徒弟!
借着这个舞台,踩着自己身上,来表示自己出道吗?
或者说这是一场精心策划好的炒作?
这是石贤梦请来故意羞辱自己的?因为以孟景这样的水平这样的实力在华夏说不定也能排上号!
他自己还趁机讹了石贤梦三百万,本以为是自己赚大发了,结果说不定给人家免费打了一场出名的广告。
他能想象到明天的娱乐新闻头条会有这样的标题,什么华夏指挥竟索要三百万,竟不如一个学生,什么新生指挥的崛起华夏的希望等等。
他这不是吹捧孟景来贬低自己,而是事实,从开头他就听出这首民乐的不凡。
但,没想到是如此之妙。
从指挥来讲,也是厉害无可挑剔那种!
他这个人虽爱财,对音乐的态度还是算比较认真公正的,也正是这样,导致他处在华夏不火不热的尴尬的场面。
本想借此机会借这个大火一把的,谁曾想有一个比自己指挥还厉害的人在!
这石贤梦是想做什么?有自己一个还不够,还邀请来一个比自己水平高的,这算什么事?
吴艾谦很生气,想要打电话找石贤梦问问什么情况的时候,看到周围怨恨地眼神都在瞪着自己,吴艾谦还是把手机默默放回了口袋。
现在打电话或者离开座位,肯定是拉仇恨的节奏,可不能把孟景的仇恨全拉过来了!
他忍住了,只能继续看下去,看到孟景结束,也只能希望这小子出错吧!
舞台上
所有乐器弹奏者都停下来了,唯独一个琵琶弹奏的人还在轻弹着,手速飚的很快。
总的来说,第一二三段就这样结束了,第一段主题是江楼钟鼓,由琵琶弹奏出击鼓的节奏,其速度是越渐越快。
事后,箫声也参与其中,一时间,箫鼓齐鸣。
给观众脑海中自行脑补了一幅画面,夕阳残照,江面平静,没有一丝波纹。
这时,一段古筝奏出流畅的琵琶音。
夕阳映照江面,熏风拂水涟涟的良辰美景。
这一切,都好像在召唤着观众驾一叶小舟,来遨游这美丽的春江。
孟景指挥下的乐队,齐奏出具有南江风格的音乐主题。
静谧、低回、婉转如歌。
乐句间同音相连,委婉平和。
第二段名为月上东山,第三段名为风回曲水。
两段把第一段所呈示的主题作了变化发展。
在丝竹奏出的典雅旋律中不时透出领奏乐器琵琶以推、拉指法弹奏出的华丽流畅而摇曳起伏的曲调,犹如微波荡漾,分外多姿。
而第二段月上东山是直接将第一段主题音乐升高四度,并且做自由模进。
由自由模进模拟出徐徐上升的动感,描绘出明月由东山升起,在云影中时隐时现、游移出没的场景。
这段曲调优美如歌,旋律线呈现波浪进行。
琵琶、二胡、古筝、洞箫齐奏。
末尾由洞箫吹奏的旋律如泣如诉,令人情思悠远、浮想联翩。
风回曲水可视为变奏之二,只有六小节长度,却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旋律引入了新的音乐元素,旋律线起伏增大,极富推动力。
就如同江风轻轻拂动水面,波光粼粼。
这还没完,就待观众们以为乐曲还会平稳进行,却不想琵琶领奏,突然加快
。
孟景手中的指挥棒是越来越快,音乐的节奏也是紧追其后。
孟景这番操作,简直惊呆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