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共伯政与共和速至镐京,见天下诸侯也带着太子纷至沓来,自是免不了一番寒暄交谈,共和也与晋国太子姬宜臼、鲁国太子姬濞、齐国太子姜寿、凡国太子姬直等同窗好友久别重逢,畅叙友情。
众诸侯于一起先商议礼金之数,约定依爵位定数,公爵金五百两,侯爵金四百两,伯爵金三百两,男爵金二百两,子爵金一百两,又各备礼品先朝觐周夷王。
共伯政带共和入宫,对周夷王三叩九拜,三呼万岁毕,言道:“臣子共和,于山中打杀猛虎,臣特献虎皮一张,虎骨一副,虎鞭一条,以谢圣恩。”周夷王闻听共和打虎,赞叹道:“和子者,人杰也,镐京为学,品学兼优,任职文武,德才兼备,朕欲留之于镐京,任职建府,因孝父而归国,朕仍为其留统军副司马之职。”周夷王细观共伯政,言道:“今爱卿之况若何?”共伯政忙言道:“臣之身心,一年不如一年,幸得此子相助,共国乃安。”周夷王又观共和,言道:“归国有年,又增英俊之气也,年若几何?”共和回道:“子臣二十有三。”周夷王赞道:“然然然然,青春正盛,力搏猛虎,无愧大周良将也——”共和言道:“全仗镐京得圣上之亲教,武功乃成。”周夷王闻言,喜得眉开眼笑道:“朕养天下诸侯之子于京,皆视若已出,锦衣美食待之,名师名将教之,是为大周育传国之才也。见有成就者,朕心即喜。和子更得朕之爱也——”
太子姬胡大婚之日,镐京城中,张灯结彩,焕然一新,朝廷百官与天下诸侯皆至王宫,奉上礼金,共伯政按伯爵之级,纳金三百两,按序入席就坐,与百官诸侯鼎觞交错,开怀畅饮。
大婚毕,周夷王欢喜至极,思办毕儿子婚事,尚有公主姬月,也该招亲。姜老太公辅佐文王、武王伐纣,一统天下,代代天子与齐国世袭婚姻,现齐国太子姜寿成年,文武双全,品貌并优,堪作驸马,即请召公为媒。
想到召公,周夷王又想到召公之子,乃朕舍爱而得,视若己出,又亲命名姬昊,现已周岁有余,正呀呀学语,蹒跚学步之时,朕亲往观之。
周夷王立传旨驱车,前往召公府。
齐献公姜山思齐国与天子世代通婚,欲使太子姜寿娶大周公主,另带着女儿姜美来镐京,选择一国太子作驸马,久闻共国太子共和,文武双全,品貌并优,堪作驸马,即请召公为媒。
齐献公姜山也传旨驱车,前往召公府。
周夷王先至,入位而坐,对召公言道:“大周宗法之制,姬家同姓诸侯以家族之情相联,异姓诸侯以姻亲相联。太子胡儿已婚,朕思该为公主月儿择驸马成亲,老爱卿思异姓诸侯之中,何国太子为最?”召公听周夷王言及此事,沉思而言道:“陛下圣明神睿,自会选英撷华。”周夷王言道:“朕思老爱卿育教天下太子十年,自幼及长,深知其人,万望老爱卿勿有顾虑。”召公谨慎言道:“陛下更亲教严育,耳闻目睹,圣思何子为佳。”周夷王仰首皱眉,抚须而思,自言自语道:“异姓诸侯之子——最优者乃齐子也——”周夷王目视召公:“老爱卿之意若何?”召公言道:“陛下圣明之至。”周夷王言道:“朕烦老爱卿为媒妁之差。”召公笑道:“为陛下效劳,乃臣之本分,老臣正苦无以报陛下之恩,趁齐公父子尚未离京,速速为之!”
正言间,齐献公姜山进入,周夷王、召公双双大笑,齐献公摸不着头脑,召公言道:“恭喜齐公大人——圣上择定贵子为驸马。”齐献公一听,乐得合不住嘴,连忙对周夷王下跪施礼,召公笑道:“儿女亲家,勿须多礼也。”
三人言毕姜寿与姬月婚事,齐献公又言道:“尚有小女,欲婚配共国太子。”召公笑道:“真乃好事成双,老夫即趁共伯父子尚未离京,速速为之!”周夷王笑道:“共子人杰,朕甚爱之,也作媒妁。速传朕旨!”
于是召公匆匆奔共和父子寓所,共伯政闻召公来,忙出门相迎:“太师大人乃大周砥柱重臣,功高盖世,若有事欲见在下,使一侍卒传令即可,在下必速登府受命,何须屈尊而临在下之所?”召公忙拉住共伯政,笑道:“恭喜共伯大人——”共伯政一愣,忙问道:“太师大人何出此言?何喜之有?”召公大笑道:“恭喜共伯大人!贵太子共和,已被齐公选为驸马快婿也——”共伯政闻言,如五雷轰顶,语不成句:“此、此——”召公猛抓共伯政之肩:“此此若何!齐国乃姜老太公之国,爵高地广,物产富饶,与齐公结为儿女亲家,可喜可贺!更有天子也为媒妁,圣旨已下,令老夫来传,速速置备美酒佳酿!”共伯政以拳击头,苦笑道:“苦也——”召公瞪目而视:“何苦之有?”共伯政摇首叹气:“太师大人不知——且、且落座再言。”
召公入室,迷迷惘惘而坐,共伯政愁眉苦脸,弯腰对召公低声言道:“太师大人不知,犬子来京之前已定亲矣!六礼之规,已行五礼,大婚之期已定,若圣旨迟下三天,大婚已毕也!在下接到圣旨,思大周太子与犬子乃为君臣,不可先臣后君,只得推迟婚期,先来京贺喜,再归国完婚,早知若此,先婚也罢——”
召公闻而拍膝叹道:“两难也!一边天子金口玉言,齐公大国诸侯,公主金枝玉叶,不可有变!一边五礼已毕,祭过祖宗神灵,乡邻皆知,也不可有变!两女均不可再适人也!此、此,此事难也——”召公也叫起苦来,起身急急踱步,间而拍臀,又缓缓踱步,击额而思,良久,方开口对共伯政言道:“老夫思应对之策有四,一乃奏告天子与齐公,共和已婚,然此——”共伯政接口道:“然此为欺君欺友也,不可为之。”召公又言道:“二乃废去婚约,着女另嫁人家,然此——”共伯政接口言道:“然此——婚期已定,人尽皆知,姑娘必无颜以对,不可为之。”召公又言道:“三乃奏请天子,收回成命,然此——”共伯政接口言道:“勿须多言,万万不可!”召公又言道:“四乃无策之策,着公主为正室,姑娘为侧室——啼笑皆非也!况须天子、齐公、公主、姑娘人人首肯,难也!难也——”
共伯政无奈,蹲地抚首,苦思难解,召公忽又言道:“唤共和至,讯其有何策?”共伯政言道:“吾等久阅世事,治国理家,尚无对策,况一乳子,又有何策。”召公言道:“实已他法,且先使共和知之。”
共和闻唤速至,见召公即施大礼,言道:“何事劳驾老太师前辈登门?”召公苦笑而指共伯政言道:“听尔父君之言。”共伯政只叹气不言,共和迷惑不解,问道:“究为何事?使二老若此。”共伯政只得开口言道:“齐公选定儿为驸马快婿也——更有天子圣媒!”共和闻而怔目僵立,不知所措,共伯政继续言道:“儿意何策处之?”共和言道:“二老尚无策应对,儿何以为之。”召公见状,开口言道:“老夫与尔父君无可奈何,只有一法,尚有可为,公主姑娘,一正一侧,当然公主为正,姑娘为侧,况须天子、齐公、公主、姑娘人人首肯。”共和言道:“小子于万仙山中,已得天赐良缘,情投意合,实不愿攀龙附凤,况一正一侧,仙妹万难受之。”
三人沉默愁思,皆无良方。良久,共伯政拍首而叫道:“然也!宗庙之中,祭祖卜卦,乃得‘泽雷随’之卦,泽为兑也,兑为少女,主有西方少女相冲,今果应之!然卦象又有震雷于东方,共国于东,震雷为长男也,西方之少女难撼东方之长男也,有惊无险之象!终必安然无恙,皆大欢喜——”召公惊道:“果得此卦,必有所解。吾等勿再苦虑,立将实情奏告天子,观圣意若何,再思下步。”共伯政言道:“实无策以对,只有若此,烦太师大人速奏天子。”召公又苦笑道:“老夫统军治国四十余年,尚未遇如此难为之事,罢也!速奏天子也——”
召公又急进王宫,面见周夷王,尚未施礼,周夷王笑道:“老爱卿为媒,果然神速功成。”召公忙下跪叩首。言道:“陛下,恕老臣无能——”周夷王猛惊道:“共和竟否之哉!”召公急起身言道:“非也!”周夷王更急:“那若何不成!”召公言道:“陛下勿急,容老臣细言,陛下再作圣裁。那共和进京之前,正将大婚,六礼已行五礼,婚期已至之时,忽接圣旨,思与太子殿下为君臣,不可逾序,速暂停婚期,先来京祝贺,再归国完婚。那知陛下与齐公又定为快婿,老臣与共伯苦思极虑,定得四策,然皆不可为。”召公将四策详况一一奏告周夷王,最后言道:“老臣与共伯实为难至极,只得请陛下圣裁。”
周夷王听毕,沉思良久,开口言道:“此事易也,男子三妻六妾,皆为常事,农人多收三斗粟,即欲纳妾,况共和将承继国君,为一方诸侯,岂能无妃!”召公言道:“陛下,公主可否能容纳妃之事?”周夷王挥手言道:“子女婚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况朕贵为天子,普天之下,唯命是从,金口玉言,驷马难追!老爱卿速速告知共和父子,使其劝民女为妃,朕必重赏之。朕治天下万里万民,处置此事轻如鸿毛哉!速告于共伯!”
召公又急至共和父子寓所,对共和言道:“公主姜美,非深宫娇养,更品貌俱佳,文武双全,秉承姜老太公血脉,自幼得名师之教,饱读诗书,武功高强,与尔堪为良配。老夫一世统大军,理国政,事事深谋远虑,为媒妁联婚配,也早权衡有加,公主之貌、之才,必远超民女也。老夫知尔人品高洁,不愿攀附大国,不愿弃意合之婚,然人生在世,事不由己者多矣——尔对大周忠心耿耿,疆场之中甘愿洒血捐躯,以身报君,今何为一民女,背君弃忠哉——若天下诸侯知之,皆指尔无天无君也——若尔恐民女委屈,老夫定为之选一镐京公卿之子,或一诸侯之子,尔即无愧于民女。如此两全其美之事,尔有通天大道不行,何入死路不回也!”召公使尽心思,意图说服共和变心,见共和仍不为动,最后厉声喝道:”天子金口玉言!齐公大国诸侯,公主金枝玉叶!只可媒于一家,岂可有二哉!既已提亲于尔,万难改也!若尔执意不从,轻则父子不得离京,重则废除国号封爵!”
召公声色俱厉,共伯政吓得身子哆嗦起来,共和稳稳言道:“太师前辈息怒——”召公继续怒道:“非老夫之怒,乃事理之所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子圣媒,哪个敢逆!尔试思之,尔若于镐京不回,根本不见民女之影,齐公选尔为婿,尔从也不从!”
共和听召公如此之言,心知不可直言回答,改口言道:“小子有一策,使民女仙妹速来镐京,与吾同见公主,使公主成全吾等。若公主甘愿成全,则天子金口玉言、齐公爵高位尊,也难管家事,若公主不愿成全,则可使仙妹当面知吾实无力以对,再作打算。”
召公听共和之言,也无他策,思民女至镐京,见到公主,必被公主文才武功、大国贵仪所慑,自渐形秽,那时,再以金银珠宝赏之,一个深山小女,一知才仪力势与齐国公主天地之差,二见金银珠宝,定会见利身退。想到此,召公也只得同意共和之策。
共伯政也思无他策,想到盘瓜老于世事,机智善变,即令共和速写书信,派侍卫日夜兼程,送于盘瓜。
盘瓜接到共和之书,观而大惊道:“苦也!何生如此枝节。难也!此事万难处置。然再苦再难,也须设法为之。”言毕,拔腿速奔仙妹家而去。
盘瓜入门,一言不发,仙父、仙母、仙妹即觉有异,盘瓜拿出共和所书竹简,言道:“太子殿下镐京有难,尔父女勿急,看信之后,再作打算。”仙妹急忙抓过竹简,展而观道:“天子圣旨,定吾为齐国之婿,吾言已定婚约,天子竟裁定一正一侧,使妹为侧。吾百策难改天子金口玉言,被囚禁镐京,不得离开,妹速来镐京与吾同见齐国公主,求其成全,尚有挽回余地。”仙妹观毕,猛将竹简摔于地上,怒道:“山野小女,本不欲高攀贵门之子!共和变心,欲攀附大国,竟使俺为侧室!莫言侧室,即为正室俺也不做!”仙妹指着盘瓜,叫道:“速告共和小子,俺彻底遂其心意,自愿毁弃婚约,使其作乘龙快婿!俺自嫁一平民人家,再也不与贵门往来!”
盘瓜连忙拾起竹简,言道:“姑娘观清,此非共和之意。共和心中只有姑娘一人,寄书乃使姑娘速至镐京,一齐设法。其心无变矣——”盘瓜又对仙父言道:“吾等年老,多经世事,知共和必于大难之中,使姑娘至镐京,乃为唯一之策也!”仙父沉思有刻,言道:“然也,盘大夫之言有理。”仙妹仍绷脸不理。
盘瓜又忙对仙妹言道:“姑娘切莫误会共和,姑娘与共和打虎结为生死之缘,情投意合,要为共和解忧也!姑娘文武双全,一身本领,猛虎尚且不惧,何惧一公主哉!姑娘若听共和之言,速去镐京,尚可与共和完婚结好,若姑娘不去镐京,共和必成他人之夫!世间哪有甘愿割爱心上之人成他人之夫哉!”
盘瓜果然机智过人,能言善辩!说得仙妹一百八十度大转,叫道:“盘大夫之言甚是!俺猛虎尚且不惧,何惧一黄毛公主!俺即速奔镐京,与金枝玉叶一较高下!”言毕,“嘡啷!”一声拿起剑来,拔腿就走,盘瓜忙拉住道:“姑娘不可莽撞行事!”仙妹回道:“盘大夫勿虑,俺饱读诗书,也知人情事理,绝不丧失理智,剑乃为防身之用!”盘瓜与仙父听言心安,忙备银两与仙妹路上之用。
心系情郎,日夜兼程,千里之行,数日奔至。仙妹进入镐京,毫无心思观看京城风光,一路询问,找到共和寓所,一见共和,即开口喊道:“太子殿下贵胄圣脉!镐京之中,攀附大国,正当其时!俺甘愿一剪婚约,成全殿下!”共和言道:“妹何出此言?吾书信已言明,与妹同求公主,成全吾二人,吾等速进宫去!”言毕,拉着仙妹,直奔齐国寓所而去。
姜美公主正于寓所想念共和,思囚共和于镐京,自己多送锦衣美食、佳酿香茗、金银珠宝、宝剑名马,再多与共和切磋诗文,较量武功,天长日久,共和必对自己生出情愫,忘掉民女。想到此,姜美公主速令侍女备一领名贵貂裘,两坛上好美酒,一条极品玉带,又搭上自己视为至爱的镶嵌七宝的名剑,准备至共和寓所探望。准备停当,仍觉心有不足,又带上一卷自以为作得最好的诗文,急唤御者备车相送。
尚未出门,忽听侍女通报:“共和来见!”姜美公主喜笑颜开,心想真乃福星高照,月老相助,共和竟如愿而来,连声叫道:“速请!速请!”侍女又道:“那共和带一民女。”姜美公主闻听,杏眼怒瞪:“问那共和!民女何来,进宫何事!”侍女出门而问共和,共和言道:“实告公主殿下,民女乃吾于共国已定婚约之女,特来面见公主,求公主成全吾二人。”侍女入室相告,姜美公主闻听,面色大变,咬牙切齿,胸腹气鼓气收,大叫道:“野女!共和!野女!气煞吾也——”
侍女见状,劝道:“公主殿下,休要气大伤身。”一机灵侍女言道:“公主殿下,眼下之事唯有静下心来,细思良策。臣思以公主殿下之才,打发一民女何难,可不杀不赶,而降公主之尊,面见民女,以高雅之仪,超人之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量一山间野女,必畏齐国公主之威,必服齐国公主之才,自惭形秽。然则公主殿下大度将出金银相赐,使民女另择婿而嫁。若此,量一深山野女,必见利而退。公主贤名大传,民女得有所安,岂不两全齐美哉!”
姜美公主闻言,思之有刻,开口言道:“此计甚好。”又转身对侍女言道:“速将本公主最最华贵衣裙、凤冠、佩金、佩玉来!为本公主施最最上品粉妆!本公主要以大国贵仪震慑野女!”
姜美公主华衣粉面,金玉叮当,眉翠目黛,唇红齿白,娇骄并生,似笑非笑,昂首傲身走出宫门,先观民女是何模样。
宦官宫女见仙妹佩剑,伸手收缴,姜美公主叫道:“非也!本公主武功在身,岂俱一剑!”
共和与仙妹入内,姜美公主先温情脉脉而视共和,又昂首傲目而视仙妹,共和正色施礼,言道:“共和拜见公主。”姜美公主娇声应道:“勿须多礼,君也为一国太子,与本公主同为贵胄圣脉。”共和言道:“臣之共国,国小爵低,地贫物瘠,实乃委屈公主,难供公主之用,况臣——”姬月公主打断共和:“国小爵低,父君可上奏天子,升君爵位,地贫物瘠,父君多陪嫁珍宝。”共和言道:“吾安贫乐命,非有富贵之想,求公主另择大国之人。”
姜美公主确非仅有金枝玉叶之身,文韬武略也堪有功夫,听共和之言,知共和心系野女,情深意浓,言辞难以打动。又思共和情牵野女,无非是因野女略通文武,生情在先,不知本公主自幼受文武名师之教,文才武功远超野女,本公主今日唯有与野女较量文武,斗败野女,使野女自退,共和必钟情于本公主。
姜美公主思毕,对共和言道:“本公主知君心之所在,不欲强人之难,不欲以贵欺人。”姜美公主又指着仙妹言道:“本公主愿与尔较量文才武功,胜者与共和为婚,败者甘愿退避。尔敢与本公主较量否!”姜美公主翘着横眉,待仙妹回答。
仙妹慨然应道:“公主殿下金枝玉叶,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民女愿应,文武随由殿下!”
姜美公主轻启朱口,言道:“本公主先吟一诗,尔须文意俱应。”仙妹言道:“敬请殿下启口。”姜美公主白了一眼仙妹,横面吐言:“鸡跳于山,凤飞于天。鸡敝凤雅,知秽莫缠!”仙妹轻瞥一眼姜美公主,张口言道:“凤鸣于堂,窥鸡之郞。鸡虽于野,俊郎唯尚!”姜美公主急叫道:“鸡无凤羽,休思凤仪!”仙妹稳稳言道:“凤有丽羽,人无其仪!”姜美公主闻言大恼,气急败坏地叫道:“本公主与尔亮剑对战,尔敢应否?”仙妹挺身而出:“任由尔先刺首剑!”
姜美公主手挥七宝利剑,大叫道:“速至花园!本公主有贵地,方能显得功夫!”仙妹应声而应。
花园之中,奇花吐艳,贵卉飘香,假山玲珑,流水潺潺。姜美公主与仙妹各自挥剑对峙,姜美公主一声娇喝,一个“凤展双翅”之招,飞身而起!又凌空一个“凤喙钩地”之招,直刺仙妹之面!仙妹不慌不忙,一个“仙女振衣”之招,飞身而退,躲过姜美之剑。姜美刺空,险些“凤口啃地”,仙妹又一个“仙女回身”之招,拉稳姜美,姜美毫不领情,一个“恶凤卷羽”之招,反手一剑,直刺仙妹胸心,仙妹眼疾手快,一个“仙女拔云”之招,形柔实刚,横剑挑飞姜美之剑!
姜美公主文武皆败,气得凤泪满面,坐地大哭,共和上前施礼言道:“公主殿下,吾与仙妹于山洞打虎,结下生死之情,求公主成全,吾必感激之至。”姜美公主闻言猛身起立,边哭边怒叫道:“山洞打虎!胡言乱语!何见虎于山洞,待人打之!尔等必为二人苟合山洞也——”姜美公主言到此,气得浑身颤抖:“天下男子!多如牛毛!吾誓不嫁苟合之人——速速滚将出去!休污本公主之目!本公主永不愿再见尔!”
姜美公主此言一出,共和无言以对,只有拉着仙妹速奔出王宫而去。
姜美公主痛哭一阵,又睁目寻共和,人影皆无,更以手捶胸,呼天唤地,左右侍女连忙拉劝。
共和速奔召公府中,召公惊言道:“其事若何!”共和与召公详言二女较量文武之况,召公叹道:“事竟如此,必为婚姻天定,生辰八字不和,无缘无份。尔速报生辰八字,齐公正与天子议事,老夫入宫速见,为公主另择佳婿!”共和报上生辰八字,召公急唤车驾,入宫而去。
召公急忙找到齐献公,急言二女较量之况,言毕又道:“命者天也,如此结局,莫非生辰八字使然?”召公与齐献公忙推演齐国公主与共和的生辰八字,齐声叫道:“苦也!八字不和,五行相克,无夫妻之命也!”
召公劝齐献公道:“既已如此,休再强扭。老臣改媒凡国太子姬直若何?”齐献公言道:“实无他法,只有苦大人再作媒妁。”
召公急赴凡国寓所,对凡国国君姬刚言媒妁之事,姬刚经过一番思虑,同意与齐国结亲。
共和与仙妹相告于父,共伯政言道:“果如所卜之卦,有西方少女相冲,然有惊无险也。命既天定,速速归国!”
共伯政、共和、仙妹回到共国,立行大婚之礼,共城满城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盘瓜作婚礼总管,颠跑连连,呼喊发令,瓜头忙得闪亮生光。
共国宫廷百宫、各乡卿大夫,皆受邀入宫,按职务爵位,奉上金银为礼,入席而坐,自是钟鸣鼎食,美酒飘香,众官卿举樽端爵,吆五喝六,开怀畅饮。
共和与仙妹遵西周婚礼之规,一拜天地,二拜高堂,最后携手入洞房。孟尹、文寅、武刚、豆猛、礼甲、田获一帮小兄弟,乘着婚礼喜庆之际,不用顾及君臣之礼,围着共和、仙妹大闹洞房,欢喜连连。
大周公主姬月与齐国太子姜寿,凡国太子姬直和齐国姜美公主也喜结良缘,先后举行婚礼。
召公大智,使大周公主姬月、齐国太子姜寿和公主姜美、共国太子共和、凡国太子姬直五人各有良配,媒妁之务,圆满收功,数月之中,居家不出,每日逗子行步,乐不可极,又思年逾花甲,一生征战南北,治国理政,训育太子,苦心劳骨,一日无歇,欲上书天子,乞退职还家,专心教子。
忽然,王宫宦官面色悲戚,匆匆而至,急言道:“太师大人!宫中要事,速速进宫!”。
正是:召公真乃大周股纮,年逾花甲又临危重。
欲知召公进宫何事,且听下回分解。(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