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云来了又走了,就在张昭摸着被夹的生疼的腰杆还在回味不已的时候,李秀云留下一封书信就消失不见。
张昭这才知道,李秀云的到来,是大有深意的。
按照此时权贵人家嫁女的规矩,在大婚的前一个月,会让一个家中精心培养的丫鬟去跟姑爷睡一个晚上,以此来确定姑爷身体上没有什么毛病。
张昭当然是没毛病的,他有没有毛病,曹延禧的亲姐姐曹三娘子肯定知道,张昭的两子一女也不可能是假的。
但瓜沙二州的归义军老人们还是愿意来这么做,那只能说明一件事。
就是他们已经决定完全下注到张昭身上了,以至于李秀云这样出身和相貌的美人,都愿意拿出来作为陪嫁的媵。
有鉴于此,张昭知道,自己必须要返回敦煌一次了,去彻底吸纳曹氏归义军的所有力量为己所用。
就在张昭装备回敦煌一趟的时候,中原朝廷的使者,一拨接着一拨的到来,全都是催促归义军贡使上路的。
已经六十四岁的张昭外公宋同义,此刻显得异常精神矍铄。
自他到凉州见到张昭以后,无时无刻都在由内而外散发着老怀大慰的气息,脸上的笑都没停过。
上元节过后,中原后晋朝廷,给张昭的封赏确定下来了,他要求的秦州回归陇右,百工千人,慕容信长的婚事全部应允。
中原朝廷同时还开放河西盐进入关中销售,这又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只不过卖河西盐的同时,张昭也要同意将河西马卖给朝廷。
这小事一桩,张昭想了想,也同意了。
河西马又不是专指汗血马和折耳马,这两种马,张昭都才几千匹,他肯定不会干,但同样不错的凉州马,还是可以销售一些出去。
而张昭一字王的王号也定下来了,那就是韩!
听到石敬瑭要封自己为韩王,张昭愣了半晌后,差点被气笑了。
他简直要为石敬瑭或者桑维翰的聪明才智,点上二十四个赞。
按照此时为封王挑选王号的惯例,能给张昭上的一字王号有三个可以用。
即以张昭的河西陇右节度大使驻地凉州,封张昭为凉王。
以张昭籍贯来选的话,则有两个选项。
张昭祖籍南阳,战国时期绝大部分地盘属于楚国,小部分属于韩国,所以就有韩王和楚王两个选项。
对比下凉王、楚王和韩王这三个王号所代表的意思,那就很有趣了。
先说凉王,这个王号不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国,所以一直以来,就有很强的独立属性。
不管是东汉末的董卓祸乱朝纲的西凉军队,还是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的前凉、后凉、北凉、南凉。
这些凉王,都有一个共同的属性,那就是基本是称孤道寡的一方诸侯。
石敬瑭要是把凉王这个王号给了张昭,岂不就是变相承认,张昭这个坐拥河西陇右的凉王,照样是诸侯王。
那这十八州归国家,岂不就成了一句空话,所以石敬瑭为了面子,直接就否决了凉王这个王号。
再说楚王,楚可是先秦大国,那是向周天子问鼎轻重的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秦、楚、齐、晋,历来就是一字王爵中,最好的几个字眼,特别是问鼎轻重这个典故,让石敬瑭心里很不爽。
那么韩王这个王号,就让石敬瑭很满意了。
首先是韩国也是战国七雄之一,你不能说它不尊贵。
但除此之外,韩国在战国中的表现,那只能用一连串的惨字来形容。
除了三家分晋之后灭了郑国,韩昭王时期申不害变法中风光了一把之后,韩国一直都处于持续性的拉胯中。
位于四战之地的它,谁崛起了都要来打一打他,彰显下存在。
魏国强大起来夺取河西之地的时候,捎带给了韩国两耳刮子。
秦国强大起来了,东出函谷关打魏国的时候,一定也抽空给韩国两下。
楚人北上,也要骚扰。
赵国胡服骑射也要打打韩国显示存在感。
魏齐争霸搞出马陵之战,韩国无奈当了受害者和背景板。
秦赵相斗弄出了长平之战,韩国几乎被打的只剩下小半条命。
六国中,第一个被秦国灭亡的,也是韩国。
可以说,在整个战国时期,韩国就是被所有人欺负来欺负去的弱者,妥妥的班级霸凌终极受害者。
浑身上下都透露出,这个韩韩就是逊啦!的味道。
而这份气质,就是石敬瑭想要表达的。
当然,张昭更不知道的是,韩王这个王号,石敬瑭本来已经准备追封这个李嗣昭的。
此人是李克用的义子,也就是传说中的李晋王十三太保之一。
而为了不把凉、楚两个王号封给张昭,石敬瑭刻意把李嗣昭改为追封汾阳王,就是为了给张昭留出韩王这个称号。
“这不知羞的儿皇帝安敢如此?”
宋同义怒了,他觉得,自己的外孙以河西陇右十八州归国,如此丰功伟绩,怎么也该是楚王而不是韩王。
张昭也冷冷一笑,玩阴的是吧?本来他还想做的不那么过分,现在看来,不过分是不行了,因为儿皇帝给脸不要脸。
不过张昭不会拒绝韩王这个称号!
怎么说也是一字亲王,他以大义归国,明面上搞得大公无私,结果却因为王号和中原朝廷拉锯的话,是很破坏形象的。
而且,他还有的是时间和办法,来得到楚王或者凉王的封号,不急于在这一时较劲。
所以张昭要做的手脚,还是在河西陇右十八州归国这个事情上。
张昭拍了拍外公宋同义的后背,劝解老爷子别生气,一边把他的想法给宋同义一说。
顿时,老头子惊愕的抬起了头,第一次对他这并不太了解的外孙,有了新的认识。
。
。
后晋天福四年,公元九三八年,三月,张昭以外公宋同义为归义军副使,河西陇右节度行军司马,充十八州归国专使的身份。
携带河西贡马三百匹,河西宿卫骁骑六百,河西陇右唐儿、诸羌、党项、沙陀、回鹘、龙家、龟兹、达旦各族专使三百人。
自凉州启行,走凉州洪池岭入兰州,再走狄道入陇西,最后自天水进入关中。
就在宋同义路过秦州之后,只隔了一日,秦州雄武军就非常‘巧合’的爆发了兵乱。
数千雄武军牙兵拒绝朝廷调令迁往凤翔,他们占领署衙,驱逐了秦王李从曮派来的兵马使。
听闻此情况,张昭亲自率归义军马步军七千,从渭州直抵秦州。
至于为什么张大王就在只与秦州相隔几十里的渭州,那主要也是‘巧合’不是。
张昭到秦州后,直接逮捕了带头闹事的牙兵牙将,把他们‘发配’到凉州去了,随后宣布大赦士卒。
不用离开家乡的雄武军牙兵和秦州百姓欢声雷动,随即张昭遣人,将雄武军节度使康福礼送出境。
康福哭嚎着,带着几十亲信牙兵,咬牙切齿的说要去东京告状,只不过,他几十人一路,走的比宋同义上千人还慢。
四月底,宋同义的河西陇右归国专使团,走到长安就停了下来。
此时的长安城躲过了乱兵之劫,晋昌军节度使安审琦,也算是五代比较有治理能力的节度使。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张昭打通河西之后,丝绸之路终于开始良好运转。
虽然跟大唐鼎盛时期没法比,但比起安史之乱以后,还是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有了丝绸之路,长安的经济活力,竟然一步步有所恢复。
人口比张昭走时,还多了上万人,大多都是各地行商以及丝织行业的人才回流。
长安城外,开远门外,李唐宗室,这些年一直在主持祭祀李唐诸代帝王的李寿龄,汾阳王郭子仪的六世孙郭昭,等一大批唐末遗老遗少,此刻都聚集在开远门外等候。
等到远远看见张字归义军大纛的时候,整个开元外欢声雷动,鼓乐声震天响起。
大半个长安居民,甚至连很多晋昌军牙兵都跟着来到了开远门。
他们也跟着欢呼了起来,他们也不知道自己为何要欢呼?但就是觉得高兴。
等到使团走近,李寿龄带着十几个李唐宗室的耆老,排成排向宋同义敬了一大碗米酒。
当李寿龄举着酒碗朝宋同义走过去的同时,耆老们同声开始吟唱。
“殷其靁,在南山之阳。何斯违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靁,在南山之侧。何斯违斯,莫敢遑息?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靁,在南山之下。何斯违斯,莫或遑处?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这是《国风.召南.殷其靁》,是以一个妻子的口吻,呼唤在外服役的丈夫回家。
大意是:雷声雷声响轰轰,响在南山向阳峰。为啥这时离开家?忙得不敢有闲空。我的君子真勤奋呀!快快回来欢聚一堂。
这首国风,用在这里是如此的恰当。
安西、河西、陇右的将士,不正如同勇敢而勤奋的君子那样,为国戍边,只是就陷于吐蕃就再也没回来过,他们的亲人是如此的渴望他们回家。
宋同义瞬间就泪如雨下,他接过李寿龄手中的米酒,随后一饮而尽。
就在此时,宋同义身后的代表安西唐儿的郭天策和惠兴和尚杨和。
代表河西唐儿的张家仅存怀字辈的张怀庆,曹议金的堂弟曹仁荣。
陇右唐儿代表姑臧李氏族长李简厚,凉州六谷阳妃谷沉家的沉念般。
一起上前扶住了宋同义,他们也开始以诗经唱答。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
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
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凋弓挂。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绝对没有比《小雅.采薇》更能适合此刻沦于胡尘一百五十年安西、河西、陇右心情了。
他们为什么不能归家?不就是与玁狁这样的敌人战斗无法脱身吗?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看不到希望的绝境中坚持。
从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战死的河西节度使杨志烈开始。
到后面周鼎、阎朝、李元忠、杨袭古、尔朱某、及至最后的武威郡王郭昕,万里一孤城,尽是白发兵。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句话,宋同义等人连唱了三遍,唱的众人泪如雨下。
忽而晴空万里的天上,吹起几缕干冷的清风,不过一盏茶的时间,细细的雪花,飘然而下。
无数长安百姓,在李寿龄等人的带领下,用步舆将宋同义等人,沿着破败不堪的朱雀大道,往大明宫丹凤门外抬去。
在那里,由张昭走时出的银钱,李寿龄等人为大唐诸帝就在丹凤门外,建了一座家庙祭祀。
如果有人此刻能从天空往下看去的话,整个长安城的人几乎都被惊动了,无数攒动的人头,黑压压的从各方往大明宫的方向而去。
大明宫外,奏起了祭告祖先的雅乐,李唐二十一位皇帝神主牌位前,无数双眼睛的见证下,一面面戎装绘像,被请进了这座属于家庙性质的庙宇中陪祀。
他们是:
大唐河西节度使、河西副元帅杨公志烈。
大唐河西节度使、尹西北庭节度使杨公休明。
大唐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工部尚书、御史大夫、河西节度观察使、沙州刺史、蔡国公周公鼎。
大唐开府仪同三司、沙州都知兵马使、沙州刺史阎公朝。
大唐北庭大都护、尹西北庭节度支度营田瀚海等使杨公袭古。
大唐安西四镇节度观察使,尔朱公某。
大唐北庭大都护、尹西北庭节度使、宁塞郡王、李公元忠。
大唐检校尚书左仆射、御史大夫、安西大都护、四镇节度使武威郡王郭公昕。
一共九面戎装绘像,这是自吐蕃陷安西、河西以来,一直孤军坚守的大唐孤忠。
他们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开始抗击吐蕃,一直到抵抗到了唐宪宗元和三年(808),足足四十八年。
从总角童子抵抗成了垂垂老者,甚至他们最后都没有屈服,子孙一直在苦苦坚持。
而这之后,归义军,就成了接力者。
九面绘像被请进庙后,宋同义泪眼花花的站在庙宇前,他看着起码上万的长安百姓说道。
“老夫来时,河西陇右节度大使、武威郡王张大王曾嘱托某。
安西、河西、陇右将士不忘故国,今日得归,不单有白发郡王郭昕公这样忠臣的功劳,还有安西、河西、陇右数十万将士的功劳。
虽然那已经是两百年前的事情了,我们甚至都不知道他们姓甚名谁,但可以为他们立一座神像,让他们的魂魄,能回归日思夜想的长安!”
宋同义话音刚落,全城轰动,无数百姓奔走相告,不一会,凋塑神像的巨石就被无数长安百姓运了过来。
几千斤的巨石,仅仅靠着往下垫圆木,硬是从城外滚过整条朱雀大街,一直滚到了大明宫外。
有些百姓甚至将家中准备建房的大梁,都铺在了地上当做圆木。
城西的粟特商人买了数百只羊与数百石粟米负责伙食。
城中石匠带着工具自发汇集起来,在河西来的总匠安排下,开始凋琢。
只用了三天不到的时候,一具威风凛凛的,着甲持矛戍守边关将士像,就立在了大明宫外,
神像前,还立了一座碑,碑文上书。
‘自先汉冠军侯列郡祁连,为国张掖以来,一千年中开拓河西的汉家健儿,魂兮归来!’
安审琦什么也没做,就在那里静静看着,直到神像落成,连他手下的晋昌军牙兵都心神震荡、神伤不已的时候,他只默默对左右说了句。
“天下间,人心向背,大势已成,此风起自河西,我辈当随风而动,方可不负此生!”
人群中,李从曮的次子李永吉惊得面无人色,他浑身无力的一屁股坐倒在地上,挥手让侍从赶紧回凤翔府。
“速告大人,武威郡王已有关中人望,昔年身在太原时的庄庙,都不能与之相比!
请大人送还秦州百姓,撤掉秦州和凤翔的哨卡,厚礼卑辞,或能使我李家保全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