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万连步的消息,让延兴皇帝初步有个判断了。
最让他高兴的事情便是侯荣并未身亡,让延兴皇帝长松了一口气。
接下来汪传信和刘言春两人的奏疏里,谈及了十多年前出现过的夕今教。
衍太祖就是明教出身的人,靠着民间教会明教的壮大,慢慢地积累了巨大的优势。
故此,后辈皇帝都知道,夕今教这样的民间教会组织,是最不能容忍的。
必须是发现一个拔除一个,否则,谁能保证,下一个太祖皇帝会不会从这样的教会中出现?
而提刑按察使姚致清和东安郡王的说法却是,他们认为,汪传信和刘言春两人私下相交。
作为文官和武将,本就不可能凑到一起的。
他们这般做,简直就是蔑视朝廷和皇上的威严规制,是犯了大忌讳的!
而且无名无故,就将众多百姓给抓了起来!
如此的任性妄为,不可为一省父母官。
按照东安郡王的请求,让延兴皇帝罢免两人。
并且查一查两人的往来,是否有利益来往!
原本延兴皇帝看了万连步的消息,基本可以肯定是提刑按察使司出了不尊王法的心思。
可看到东安郡王和姚致清两人的奏疏后,延兴皇帝突然又有些难以确定了。
而朝堂上,大臣们也纷纷弄不明白,到底哪一方说的才是对的?
不过,却可以看出,布政司和按察司之间的不对付,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了。
一连几天,百官们都在谈论此事,也在持续关注江南的官场格局,到底会怎么变化!
而礼恭王却在某一天朝仪上,坚定地支持东安郡王的言论。
这算是朝堂上,第一个站队之人,而且礼恭王身份之尊贵,也让百官们侧目不已。
纷纷猜测,恐怕最终会以东安郡王他们为胜啊!
可第四天的时候,延兴皇帝突然在朝仪上,让人念出了一份奏疏。
而上奏之人竟然是侯荣!
这让辅政阁众位大臣皆是有些惊疑,还有礼恭王亦是如此。
他们可都知道,侯荣被埋于那铁矿场之类,不可能活着了!
可此封奏疏,确确实实是侯荣上奏的!
内容却是,披露了提刑按察使姚致清,以东安郡王马首是瞻。
到处侵吞良田和产业,而此前的盐前铁矿场,就是东安郡王作为幕后主使开采的!
因为死了上百个民夫,东安郡王为了不受赔偿,便压迫了布政司的做法。
颠倒是非,将死人安上了罪名,闻所未闻,实乃是大恶之人!
前半段说的是东安郡王和提刑按察使司。
后半段则是说布政司,作为江南最高官府衙门。
随意妄为,不为百姓做主不说,偏偏还放纵东安郡王等人,压榨盘剥鱼肉百姓!
在侯荣看来,东安郡王提刑按察使姚致清和江南布政使汪传信三人,皆是大恶之人。
恳请延兴皇帝和朝廷,处置他们三人,最少也得是削爵罢官!
作为巡察御史的侯荣,自然有权监察所有官吏士绅。
自然包括汪传信和东安郡王以及姚致清等人!
侯荣这份奏疏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百官们又听到了一个不同的说法。
不过,显然侯荣的说法更加完善一些。
毕竟再怎么说也是呈现出了证据。
如铁矿场的案子,又比如临江城外众多良田,其实都挂在了东安郡王府名下!
礼恭王听了侯荣的奏疏内容后,脸色变成了猪肝之色。
他也没想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竟然是侯荣!
这个侯荣竟然从那被封住出口的铁矿洞内活了出来!
也证实了他此前的猜疑!
礼恭王从最开始就不信侯荣会如此巧妙的身亡!
肯定是一个假象!
眼下看来,确实如此!
这让礼恭王如同吃了苍蝇一样恶心。
他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东安郡王的。
可按照侯荣所言,东安郡王就是一个野心不足的宗室蛀虫!
不仅利用权势,吞并他人的良田,让朝廷赋税变少。
其次,为了自己的利益,既然不惜颠倒黑白,连死人都不放过。
最后,东安郡王竟然想要坐上夕今教教主的位置。
想以此掌控整个江南的士绅,此后整个江南都由他说了算也不也过了!
当然最后一点,其实只有延兴皇帝自己知晓。
这个重要情报,延兴皇帝没有告知百官,不过他基本是十分信任侯荣的。
此前侯荣接二连三的信件来到御前。
延兴皇帝就已经可以窥探江南一地的局势之糜烂了!
眼见侯荣说的有理有据,而且证据确凿,东安郡王的野心,已经被揭示!
而且侯荣作为七品的江南道监察御史,和东安郡王等人,自然不会有什么利益瓜葛!
那么侯荣说的,可信度,可比江南三司加上东安郡王所言要高多了!
接下来,辅政阁几个阁臣,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还是他们头一次如此默契,一同出声。
平日里,辅政阁臣基本不说话,站在他们身后的属官拥趸等,已经可以代表他们的态度了。
而这次,几乎所有阁臣都认为,江南的格局,需要一次大的改变了!
否则继续糜烂下去,恐怕不仅会尾大不掉,还会遭到反噬。
而江南一地的赋税,可谓是重中之重,不可出现一点点差池!
故此,他们都认为,应该将这些人全部调整一遍。
该查的也要严查,就提刑按察使姚致清等一众江南御史,就没有任何理由,继续待在他们的位置上!
而最为支持侯荣言论的自然就是杨知新了。
因为这几天,他可谓是提心吊胆,夜不能寐。
就是想知道,侯荣会不会真的身亡了?
而且心里有了猜想,他并未告知杨凌萱。
每日看到杨凌萱,都不敢流露出丝毫的不对劲,生怕杨凌萱能够看出来他的担忧和心思一般。
而今日朝仪上,再次看到侯荣的奏疏,杨知新差点没有热泪盈眶了。
他猜的没错,侯荣根本就不会有事。
有事的反而是江南三司以及一位郡王爷!
杨知新此刻也不得不佩服自己这位准姑爷。
这才去了多久的江南,将江南官场上层给一锅端了!
还牵扯出一位宗室郡王爷,这份智谋谋略,让杨知新看得胆战心惊,故此,他自然是最支持侯荣言论的阁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