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伯彦听说要借人头,不由得紧张起来,莫非是要,把对金议和的过错都推到自己身上,借自己的人头表明绝不降金的决心,以激励天下的士民?
黄潜善已然瑟瑟发抖,汪伯彦想到的,他也想到了,而且想得更深一步:赵构和秦桧会不会把软禁皇帝的罪名安在自己头上,作为向汴梁妥协的下台阶。
秦桧举目四望,宰相韩肖胄并不在堂中,汪伯彦、黄潜善,耿南仲三人精神萎顿,惶恐不安,今日过后,这三人在赵构面前,绝非自己的对手。他施施然的对赵构拱手道:“大王,有一人,名为宋将,实为宋贼。是他在和议达成以后,坚持不肯南撤,又阴使众将过江偷袭,此人名为爱国,实为害国,真爱国贼也。”
听到是一员将领,汪伯彦感到一阵清风从脑门掠过:“此人为谁?这爱国贼是谁?”
“殿前都指挥使,王禀。将王禀之头送给金人,一来表明我朝与大金议和的决心,不惜自断臂膀,以明心迹。二来向天下万民宣示,非是议和错了,也并非大金不守信用,而是有爱国贼破坏和议,害了朝廷,害了国家。”
黄潜善跳出来补充:“其三,就要让那些坚持抗战的丘八和乱民看看,谁破坏和议,谁就是反贼。”
“此议甚好,”耿南仲赞同的说,“靖康年间,若非朝廷战和不定,老夫早已在燕云议和,岂会有后来金人恼羞成怒,令二帝蒙尘之羞。”他转身面向赵构拱手道:“秦大府此议,乃是正途,请大王下令,将王禀斩首,以谢天下百姓。”
赵构面露沉痛的神色:“王禀乃本朝宿将,要以他之首级,去安抚金人,着实让人痛心。孤无颜见众臣也。”赵构说完,站起身来掩面而退。
汪伯彦,黄潜善二人面面相觑。秦桧道:“大王已经应允,相公,枢密,请拟钧令。”
王禀自打数月前离开太平军回到金陵,就一直被软禁,随驾迁往杭州之后,同样住在一个狭小的院子当中,不得出门,王禀的儿子已经在太原战死,眼下只有孙儿王沆陪伴在身边。
这天祖孙正在家中家中闲坐,突然有摄政王府使者到,让王禀接令。王禀也不拜香案,昂首接令。
“兹查殿前都指挥使王禀,跋扈军前,行为有差,傲慢金使,友邦人士,莫不惊诧……念其有功于国,不蒙法场之羞,令其自戕,献首殿前,以全国是。”
王禀都听呆了,抛开强加的罪名不说,钧令就是说朝廷需要你的脑袋,你自己割了送上来吧。
王沆叫道:“岂有此理,我父为国捐躯,吾祖当朝宿将,岂容尔等王府内侍欺辱?”
“小子,乱叫什么。”王禀喝住了自己孙儿,对使者说道:“谨遵钧令,且待吾与家人说几句话,交代后事。”
“钧令在此,尔还是早早上路,咱家要回去吃晚饭。”
王禀突然大喝一声,须发皆张:“连几句话的时间都等不得吗?”
王禀沙场宿将,发起怒来,自有一股杀气,使者不敢动弹,结结巴巴的说道:“尔……殿帅,休要小人难做,有话交代贵公子,请速言。”
王禀将王沆拉到一边,简单交代了几句,王沆只骨折流泪,也不知听进去没有。
王禀突然大声说:“都记好了,老夫戎马一生,上不愧天,下不愧地,也不怕去见阎王。就不知列位相公,有没有面目来见我。”说完,他走到一边挂着佩剑的墙上,取下佩剑,自刎身亡。
“来呀,取下首级,装匣子,用石灰封了。”使者指使护送他来的卫士。
王沆好像吓坏了,缩在墙角,一动不动,任凭自己爷爷的首级被割走。
使者将首级先送到秦桧的杭州府衙,秦桧一面检视着首级,一面问道:“王禀的家人有阻拦吗?”
“没有,他就一个孙儿,吓得躲在一边,话都不会说了。”
“如此懦弱,那便不足为虑。贵人将首级送到王府去吧。”
岳飞在广德,得知金兵进攻湖州,便判断说:“金贼此行,必往杭州,吾等要去相救。”
王贵道:“哥哥,皇上又不在杭州,在汴梁的太后才是朝廷正主,哥哥不若率军北上,去投奔太后,也好奔个出身。”
“王贵兄弟,我等结义师抵抗金贼,岂是为了出身?金兵沿途定然劫掠,朝廷大军若被击溃,也会到处肆掠,百姓可就遭灾了。若杭州摄政王在,一来可以约束朝廷军队,而来江南也有个主心骨。皇位谁为正主,非我等草民需要关心。”
岳飞“孤军转战,且行且击”。,岳飞大军前后六战,斩敌一千二百多首级。终于到达湖州郊外的钟村。
“湖州州治安吉县,已经遍插黑旗,为金贼所据。金贼大军,已直奔杭州而去。”
“金贼怎会直驱杭州,朝廷不在湖州左近借助水师堵截吗?”
这时,营官来报,马军司统制刘经和后军统制扈成前来同岳飞会合。岳飞将两名将领请到帐中落座,问道:“二位统制,为何不见朝廷大军?”
刘经道:“朝廷前几日斩了王殿帅的人头,说他‘爱国为贼,激怒友邦’,送与金贼求和,在湖州据守的儿郎们心凉了半截,大多散去了。”
“殿帅?”岳飞沉默半晌,才喃喃自语道:“激怒友邦四个字,怎能让人心服?”他又问刘经和扈成:“二位将军作何打算?”
刘经道:“莫非刺史还未听说?”
“听说什么?”
“摄政王已经离开杭州,迁往明州了。”
赵构居然又跑了,在杀害大将修好金贼之后,居然又跑了?
“摄政王为何要去明州?”
“摄政王以殿帅的首级求和,金贼不应,继续攻往杭州,摄政王就退守明州了。”
“那……二位将军作何打算?”
刘经道:“末将也找不到上官,愿听刺史号令。”
扈成道:“吾却想带着队伍,北上去投汴梁,刺史可愿与某同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