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梅只在学校逗留了两天,第三天一早就坐火车返回单位。两人近四个月的相思煎熬,由于左梅的突然到来,略微减缓了些。临走时,左梅告诉刘云天,她已经把刘云天发表在省报的文章都摘录下来,现在已经有十几篇了,等再过些日子,数量再多点,就拿到出版社出版成集。临了还打趣着说出版后的稿费归她所有。刘云天含笑点头,说:
“自然应该归小梅,不如连现在的稿费都给小梅好了。”
“才不要。好不容易长了点肉,你想再变回去吗,我才不依。一定要好好保重身体。”
“小梅也清减了不少,也要好好珍惜,不然我会心疼的。”
“还不都是因为你。”
左梅的语气虽有埋怨,也有甜蜜。是啊,刘云天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相思是甜蜜的,又是煎熬人的。
“小梅,我想长不过五年,最低我也能评上助教。如果再在文章和书法上下点功夫,发表在更有影响力的报纸或者杂质上,是不是就可以风光地去你家提亲了呢?”
“云天,虽然我希望你尽快去提亲,却不想你太劳累了,还是身体要紧。你放心,小梅是你的,永远都是你的。我会一直等着你。”
相见不容易,分别更是难舍,真是“相见时难别亦难”。
左梅走后,刘云天又回到原来的生活轨迹中。元旦过后不久,刘云天安静的生活被打断了。原因是那篇被登载在市报上的书法作品。先是市书法协会上门邀请其加入,之后是省书法家协会也来邀请。并邀请刘云天代表省书法协会,参加国家书法协会于二月十四日,即农历元宵节,在京举办的书法作品大赛。刘云天爽快地答应了。办理好加入省书法协会的相关手续,开始着手准备参赛作品。至于全国书法大赛的报名手续等,都有省书法协会代其办理。
正在刘云天想着书法参赛作品的时候,省作家协会也来人了。同样是邀请其加入,同来的还有省报上次采访他的记者,以及一位林姓副主编。林主编也是省作家协会会员,这次是作为刘云天入会的引荐人来的。刘云天又欣然加入了省作家协会。看着手中省作家协会和书法协会会员两个红色证书,刘云天对未来充满希望。随即写信告诉了左梅。信中顺便问了一下左梅春节假期有什么打算。
付平最后决定临写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做此次参赛作品。经十几天的不懈努力,写了数十幅,从中选出自己最满意的一幅,向学校请假后,亲自送去省城书法家协会。回来后没几天就到了腊月二十,学校放假了。刘云天是腊月二十二到家的。回家前没忘给左梅写封信。同时,也收到了左梅年前的最后一封信,信中说他们单位的年假很短,总共只有七天,心中并没有什么打算。不过左梅在信的末尾,说新年后要给刘云天一个惊喜。刘云天也不去猜左梅会给自己怎样的惊喜,既然左梅说了,只管静静期待着就是。
山村的春节更有味道。记得鲁迅的文字里有这样的描写: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对此刘云天还是十分赞同。自暑假和左梅一起离开后,刘云天一直没有再回来过,中间只是写过几封信,邮寄过几百元钱。这次归来,不仅给小妹买了其心仪已久的红色羊毛衫,还有姐姐喜欢的那对花瓶。除此之外,全家都有礼物。给爹买的烟酒,娘的衣服,小弟的书籍等等,装满一只不小的旅行包。刚在村西口的车站下车,弟弟妹妹就迎了上来。
“你们俩怎么知道我今天回来?”
“哥哥上次来信说就是这两天放假,家里刚好也没什么事,娘就让我和二哥时常到车站看看,没想我俩刚来就碰到了。”
小妹抢先说道。弟弟只是笑笑,接过刘云天手里的旅行包,带头往家里走去。有了近半年来刘云天时不时寄来的钱,家里临时除了小妹读书会花点前外,也没有其他开销,所以家里添置了一些家具。秋后还把原来的茅草屋顶换成了红瓦,里外的墙面也都重新粉刷一新,包括第一次见到的油漆斑驳的门窗。并在院子西南角,因为左梅到来搭建起临时厕所的地方,真正修盖了一座男女分开的砖墙厕所。见到焕烂一新的家,刘云天也很欣慰。
刘云天把礼物都分发给各人,又拿出一千元钱叫给娘。现在的刘云天每个月一百一十多一点的工资,加上每个月五百多元的稿费,半年来已经有三千多元的积蓄,还不算左梅给的五百,算是彻底脱贫。
由于刘云天的归来,第二天腊月二十三的小年过得非常温馨。
小年后就是赶年集。这具肉身的记忆中,有很多赶年集的片段。大都是关于小时候买鞭炮的。虽然付云天的记忆中并不热衷,不过现在是刘云天,还是和小弟小妹一起赶了两个年集。采买了不少年货和鞭炮。年三十的上午,其他人忙着准备大年初五前的吃食,刘云天写对联。下午把红纸黑字的对联贴满所有的门框,年味更浓了。新年就在温馨的鞭炮声里热热闹闹地度过了。
初一是要拜年的。刘云天和弟弟一起,去只是存在记忆里的叔伯大爷,爷爷奶奶家,挨家拜年。刘云天一家,从爷爷那辈就是独苗,直到他们这里才成了两兄弟。所以最近的也是三服上的亲族。不到上午十点,两人就把该去的都拜完,午饭后,由于除夕熬夜的缘故,全家人都小睡了会。晚饭时,娘习惯地说起村里谁又死了,谁家生活困难,粮食都不够吃,谁家的儿媳不孝顺,谁家的孩子病得很重。自然被娘提起的人家,大都是平时和他们家走的比较近的人家。参看肉身的记忆,刘云天也是唏嘘不已,感叹世事的艰难,心想如果不是自己死而复生,那么这个家恐怕还不如娘提起的那些人家,或许更凄惨吧。
小妹突然插话。
“哥哥,左梅姐姐什么时候再来?”
刘云天都不知道,这是小妹第几次如此问了。
“我也不知道。两个多月前她到学校看过我。不过参加工作后,时间就不自由了。他们单位总共才放七天假。”
显然家里人都对此很感兴趣。娘借口说:
“要是能行的话,你们俩就赶紧定下来吧,都不小了。村里和你一起读书的孩子,结婚生子的都好几个了。”
刘云天自然知道,山村里结婚早,很多不到法定结婚年龄,就偷偷结婚生子。等到年龄时再补办结婚证。只要没人告发,也没有谁来追究。
“娘,现在定下来还太早,再过几年再说吧。”
听刘云天这样说,平时总不喜欢开口说话的爹,突然插口说:
“村里和我一样年纪的,差不多都抱上孙子了。”
刘云天无奈地笑笑,心想老年人对孙子的渴盼都差不多,不知道自己到了爹的年龄会不会也这样。
初二早晨,姐姐一家四口一起来了。半年不见的小外甥小外甥女明显见长,更皮实了。把为各人买的礼物拿出来,又把姐夫和小弟叫到爹面前,说出了自己考虑已久的打算。
“姐夫不是学过木匠吗?要不你和小弟建一个木匠作坊吧。钱我出。”
“木匠活越来越不好做,关键是现在现成的家具又多又好,没有谁家再不嫌麻烦自己做了。”
“我打听了一下,现在的人开始越来越喜欢明清家具式样,我在学校图书馆,偶尔看到一本介绍明清家具式样的书,我觉得应该试试。”
自然不是刘云天看到了什么书,是来自付云天的记忆。虽然生前家里穷,但是毕竟是生活在明代,见到的都是货真价实的明代家具,而且都是乡下实用的款式。
“我比着书里的图画,临摹了几幅,你们看看。”
看过刘云天的家具画样,也只有姐夫多少明白点。不过家里人自刘云天读大学起就养成的对其无比信任的习惯,最终还是爹开口拍板决定试试。
“就按云天说的试试吧,每样先做一件,好卖就接着做,不好卖自家留着用也行。木料有现成的,不过是耽误些功夫。”
姐夫和小弟也就不再犹疑,这件事就这样定下来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