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决定疆域大小的三个因素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陛下,老臣年轻时读史书,发现有的朝代能远到西域,有的朝代却只能偏安一隅。”

夏原吉恭声道:“臣起初以为是武力不够,后来发现即便有些地方靠武力可以打下来,但派去的地方官却守不住,如此地方反复叛乱,致使国家深陷战争泥潭,得不偿失,最终只好无奈放弃。”

朱高煦当然明白夏原吉的意思。

每一个王朝因为本身财政与军事实力的不同,对于疆域的控制能力也不同。

旧的王朝被推翻,新的王朝建立之后,并不一定能继承前朝所有的疆域。

历代封建王朝,在开疆拓土的时候,往往需要考虑三个根本因素。

第一个,军事实力,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若没有足够强大的武力,连自身都难保,更不要妄想开疆拓土了。

第二个,统治能力,即对占领地进行有效控制的能力。

这一点体现在对当地设置郡县官员或直接军管之后,朝廷派遣的文官或武将能够从那里征兵、收税,及其征收其他的物资。

第三个,在无法对占领地进行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又不能放弃此地,哪怕不断的投入新的兵力与粮食等物资,也要坚守下来,否则敌人就会以此地为据点,实现反攻,这就是边疆军事防御的必要之地。

简而言之,军事实力、统治能力、防御要塞所处位置决定了一个王朝疆域的大小。

这三个决定王朝疆域大小的要素之间,既有层层递进的逻辑,又有一定程度的内在联系。

比如,从洪武年间开始,大明就开始攻略漠北,永乐年间朱棣更是三次亲征草原,一直到乾熙二年朱高煦统兵亲征,才彻底剿灭瓦剌、鞑靼这两个草原上最大的势力。

洪武年间,以大明的军事实力,是完全有把握打残草原各部,但那个时候打残草原各部要花很高的代价,对朱元章来说并不划算。

当时于大明而言,打残草原各部,并非绝对必要之事,把国内治理好,增强自身实力才是要紧的事。

毕竟,那时国内存在着西番、南蛮、西南夷等时常作乱的深山原住民。

就算朱元章发兵打残草原各部,占领草原,对那时的大明而言,想要在草原实现有效统治,也是有心无力。

更何况,打赢一场战争的决定因素比较多。

即便当时的明军战斗力强大,可面对来去无踪的漠北游牧部落,以及善于躲藏的缅甸丛林高地部落,打不赢才是常态。

如此一来,明军的防御前线能够维持到何处,何处就是边界。

就像洪武年间的云南,境内军州比民州还多,其实此省与当时的山西、陕西类似,就是一个防御性的边疆省。

这样算,在朱元章时代,大明疆域的极北之处就是漠南,而极南之处便是云南。

朱棣继位后,南征西讨,打下了安南,收复了西域,皆置以郡县。

永乐十六年四月,朱棣第三次亲征大漠,率领明军一路打到了阿鲁台的老巢,剿灭了鞑靼汗庭主力八千骑兵。

朱棣当时可以乘胜追击,渡过饮马河,灭了阿鲁台,却偏偏转向去了狼居胥山,在那里举行了祭天仪式,即封狼居胥。

后来朱棣班师回朝,与朱高煦谈及这件事时,朱高煦问朱棣为何最终放弃追击阿鲁台,朱棣却说他的目的在于削弱鞑靼实力,并不是非得一战灭掉阿鲁台。

其实这不难理解,漠北并不是不能种地,但受限于地理气候的影响,农作物产量有限,而且粮食或者说牛羊等作为赋税运回大明内地的成本非常高。

此外,草原上各部族之间情况复杂,治理内地的经验无法套在逐水草而居的牧民身上,朱棣就算打下草原,设立府县,也很难在那里实现有效的统治。

朱棣性格当中虽然有好大喜功的成分,可他却知道以当时大明的综合国力,是无法对草原进行直接治理的,甚至得持续对草原进行补贴救济。

试想一下,在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漠北、漠西之地上,散落着接近百万的牧民,怎么施行统治?

弄不好就是反受其害!

历史上,安南被打下置以郡县之后,朱棣派去的镇守宦官马骐却为非作恶,欺压当地百姓。

即便有黄福这样把当地居民当人看的好官,可绝大多数官员却是把去交趾任职视作被贬,更视汉化程度很高的交趾百姓为蛮夷。

如此,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矛盾越来越深,叛乱就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很多次,导致大明在宣德年间放弃了交趾。

朱高煦很清楚,在铁路系统问世之前,无论是把草原还是努尔干地区纳入赋税征收体系,都要付出极大的人力物力以及政策方面的倾斜。

历朝历代的中原王朝,皆难以真正把全国所有资源利用起来,所以每个王朝真正依赖的核心地区只有一个或几个。

不过,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以及四级道路的建设,到永乐后期,大明朝廷能够控制的这种核心地区已经超过之前的历代王朝。

如直隶、两广、两淮、两江、两湖、福建都已经算是核心地区,大明朝廷利用全国各地资源的能力也越发完善。

即便如此,像云南、北庭、安西、陕西等边疆省,依然是为了拱卫核心地区而存在的军事防御省。

朝廷并没有指望这些省的赋税减去支出为正数,赋税能尽可能持平就已经很好了。

比如历代闽浙山区的开垦,其政治意义远大于经济价值。

又比如,像闽、黔、滇地区,历史上宋元明开始大力发展,其实是为了向驻守在那里的军事防御体系提供军需,对当时的朝廷来说,根本就不指望那里可以提供过多的财政收入。

区别在于云南后来发现了银矿,使其具有特殊的经济价值,虽然位置此贵州更边缘,但却此贵州发达。

因此,历史上经常发生某个王朝主动放弃一些前朝领土的情况,倒不是这个王朝无能,而是相比之下,延续家天下的统治,保证一家一姓的富贵,比维持所谓的广阔疆域更重要。

可以说,华夏历代王朝维持疆域大小最先考虑的并非财政问题,以至于有些王朝明知道江南、关外富庶却偏偏不去开发。

朱高煦心里很清楚,科技水平有限的封建王朝,想要维持一个超大疆域并不现实。

历史上的超大帝国,崩溃起来都非常快,比如蒙元帝国。

如果朱高煦想要把大明王朝打造为一个超大帝国,必须得解决三个根本问题。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修罗武神 陆地键仙 从木叶开始逃亡 星汉灿烂 人族镇守使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万相之王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从长津湖开始 我有一剑
相关推荐:修仙:说,谁还要抢我的主角光环谁还不是大佬我在刀剑神域玩小号黎明边缘崩坏传记最强战神王婿韦小宝仙游记天衍道图合租万岁水浒之极品祝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