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双妍居然可以互相安抚,小凤就不好参与其中了,而且上台前的紧张这种情况,对于职业歌手来说确实应该交给她们自己解决,之前小凤也没想到双妍居然在面对舞台的时候居然也会紧张,
为了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小凤开始谴责巴特勒的渣男行为,如果巴特勒从未改变过,小凤真不会过问这种事,毕竟如何选择那是巴特勒自己的事,最关键的是小凤相信狗是改不了吃翔的,对于巴特勒的渣男行为小凤虽然不认同但是也不认为自己有什么资格去过问。
但是巴特勒之前嚷嚷着要做一个爱妻子爱家庭的男人,还信誓旦旦的表示是受到了小凤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小凤还真就不好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问,要不然岂不成了巴特勒受他的影响才变成现在这样,这口黑锅小凤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背的。
对于小凤的询问,巴特勒并不反感,虽然他对待感情的态度和生活方式很少人会认同,但是巴特勒并不是那种听不得别人意见的人,特别是这个人还是自己的好友。
对于自己的固态萌发,巴特勒是这样解释,人嘛,总是有自己的爱好和坚持的,而追求美女去享受想要的爱情,就是他巴特勒的爱好和坚持,甚至可以说成是对待爱情和生活的态度。
为了证明自己的这种行为并不存在道德方面的问题,巴特勒还强调了一下他一直都没有过什么诱骗行为,愿意接受他的那些女人也是心甘情愿的,其实巴特勒寻找的目标都是喜欢享受爱情的,如果巴特勒想负责或许这些女人反而会不愿意。
小凤虽然认为巴特勒所说的情况并不能涵盖全部,但是又不得不承认巴特勒说的这些是有一定道理的,看似巴特勒渣,但是你怎么知道站在那些女人的角度不是巴特勒被渣,又或者是那些女人心甘情愿的被渣。
而且东西方在对待这种事情的差异都普遍存在的,而且就算在东方在这种事上也是越来越开放越来越自由,就更不用说整天标榜自由的米国了。
在米国特别是娱乐圈,喜欢享受快餐式爱情或者单纯是为了发泄欲望的人有很多,巴特勒只不过是其中比较出名而且有代表性的人物罢了,小凤也没想过要去改变谁,只要巴特勒想清楚就好,别到时候真出什么问题了,怪他这个朋友在关键时刻没提醒他。
见小凤偃旗息鼓了,也不知道是巴特勒真心想要分享,还是说想找回之前受小凤影响走错路的场子,巴特勒居然还给小凤普及了一下他的爱情观。
为了能更有说服力,巴特勒还难得的摆起了事实讲起了道理,在巴特勒的认知中女人其实在不同角色下表现出来的状态是完全不同的,有的女人就适合当朋友,而有的女人则是适合当爱人,还有的女人是适合当老婆的。
原本小凤是不准备听巴特勒的渣男理论的,但是觉得这种说法有道理又新奇,小凤就没阻止巴特勒,让他继续说下去。
不得不说在对女人的解读上,巴特勒这个花花公子绝对是大师级的人物,虽然不至于让小凤听得一愣一愣的,但是也让小凤有了受益匪浅的感觉,虽然不认同巴特勒的花,但是这并不影响小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圣人都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时时刻刻保持学习的态度是很有必要的。
巴特勒所说的女人在不同角色下的表现是天差地别的,这点小凤也是深有体会的,就拿少时众女作为例子,其中很多人都是只可以远观的。
距离产生美这句话用在少时众女身上真的特别适用,就拿允儿做个例子,你跟允儿如果是陌生人关系,就算你不喜欢她的形象,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个各方面都很不错的美女,如果你是允儿的粉丝,就会觉得允儿是女神,就算败了一把形象毁了不止一次人设,那也可以称作是接地气不做作的女神。
但是如果你跟允儿成为朋友,那就会发现其实这个女神身上确实有不少毛病,当然这种情况可以用女神也是人来解释。
当你成为允儿的好友,关系好到允儿可以在你面前放下面具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个所谓的女神或者更像是个女神经,当然这样的允儿虽然会让人惊讶,但是并不会让人讨厌,甚至发起神经来还会让人觉得可爱,真正让你颠覆三观的关系是成为允儿的恋人。
为什么总说初恋是最值得回忆甚至是最美好的呢?因为初恋是单纯或者说纯粹的,为了爱情你可以变得更好,去掩盖甚至改正自己身上的不足,想着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现给对方。
当恋爱的次数多了,虽然还是会掩盖自身的一些问题,但是会选择用改变这种方式的可能性会大幅的降低,多半是以谎言的方式来掩盖,甚至是毫不掩饰。
至于结婚成为夫妻关系,那是真的有可能会毁掉所有的美好,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没接触之前感觉对方十分的美好,甚至有可能会达到理想型的程度,接触后虽然这种感觉会降低一些,但是也会觉得对方就是自己想要的另一半,但是结婚后就发现其实这些都是假象,觉得自己被欺骗了。
就像现在离婚率普遍提高,婚姻保鲜度的话题屡屡被提起,除了所谓的七年之痒三年之痒这样因为近距离接触久了带来的问题外,角色上的转变毁掉了很多美好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虽然小凤认定了巴特勒抛出这种有的女人适合当P友,有的女人适合谈恋爱,有的女人适合结婚这样的说法,其实就是再给他的花找理由,但是这种基于事实的说法小凤短时间内还真找不到反驳方式。
最终小凤只能让巴特勒自求多福,虽然巴特勒是好手是老手,但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到时候真玩出了事被媒体盯上,有巴特勒难受的时候,毕竟现在巴特勒已经结婚生子了,哪怕是在标榜自由的米国,普遍的观点也是结婚前无论怎么玩只要不触犯法律都可以,但是结婚后就要对家庭对另一半忠诚。
小凤一直觉得巴特勒之前可以花了那么多年都没出什么事,一方面是看人的眼光够准,而且碰的就是单身女明星,在你情我愿的情况发生意外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一方面也是运气足够好,没碰上那种解决不了的情况。
小凤强行把巴特勒的事抛到脑后,身为朋友在这种事情上做到这种程度已经足够了,再多一分就容易引起巴特勒的反感,身为朋友提醒一下的义务尽到了,那就到此为止。
在扯皮中演唱会终于开始了,一上来就是泰勒和艾薇儿的合作,一手新曲风的尝试之作让台下的观众特别的满足。
当然或许对于台下这200名观众来说,泰勒和艾薇儿唱什么真的已经不重要了,唱的好不好也没多少人去关注,只要泰勒和艾薇儿出现在舞台上,对于他们来说就足够了。
200人居然爆发出了如此的声势,这让小凤想起了之前泰勒和艾薇儿的粉丝在网上交流,表示哪怕现场只有200人,他们也要搞出2000甚至是两万人的声势。
虽然两万人的说法过于夸张了,甚至连2000人的声势都没达到,但是现场这200确实是足够努力了,给予了他们喜欢的歌手最大的支持和最好的气氛。
此时小凤才意识到,其实他们这些助演嘉宾怎么样真的不太重要,重要的是泰勒和艾薇儿这两位主角,就像当初某位歌手吐槽的那样,其实助演嘉宾最大的作用就是给主角争取一下休息的时间,就算身为助演嘉宾的你再有实力也不能去抢主角的风头吧。
小凤相信泰妍会比他更早的意识到这点,毕竟相比于小凤来说,泰妍经历过的演唱会可要多出很多,而且泰妍也是位职业歌手,比小凤这种不务正业的演员可要专业得多。
从开场效果来看,小凤就知道这次演唱会注定会成功,而泰勒和艾薇儿也没指望用演唱会的成功与否和现场的气氛来判断新曲风是否融合成功了,真正判断的来源是演唱会之后那些专业人士给出的意见,演唱会只不过是展示的舞台而已。
但是不管森么说粉丝们的热烈支持和回应还是让泰勒和艾薇儿多少有些感动的,特别是离开这个舞台已经很久的艾薇儿,命运不济再加上一些任性不成熟的决定,让艾薇儿这些年没少吃自己酿下的苦果,当然其中运气不佳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现在回过头来看看,艾薇儿觉得自己最对不起的就是那些喜欢她支持她的歌迷们,只有这些人才是无论对错都会支持她的人,只有这些人才是最值得珍惜的。
泰勒的感触虽然不像艾薇儿那么多那么深,但是时隔一年多的时间再次站在舞台上,泰勒的感触还是很多的。
当初被带了节奏,被打上了歧视的标签,那个时候委屈爆棚,解释还没人听的泰勒,真的想过离开这个该死的圈子,至少也要给自己放个长假好好的调节一下心态,毕竟泰勒可不想自己得上什么情绪病甚至威胁到生命。
幸运的是泰勒虽然遭遇了十分糟糕的事,却碰上了十分好的人,正是因为如此才会让泰妍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重新振作起来,选择了不让那些恨她的人得意,选择了让那些黑她的人最难受的应对方式。
虽然这个过程持续的时间并不长,但是泰勒觉得论收获的话一点都不比自己过去那么多年的人生差。
泰勒承认她朋友不多,但是她一直坚定的认为朋友应该注重质量而不是数量,你朋友再多关键时刻一个愿意帮你的人都没有,那再多的朋友又有何用。
但是歧视事件让泰勒明白了,她的朋友不但数量少而且质量也不行,在她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不但一个站出来帮她说话的都没有,连打电话过来安慰她开导她的都没几个,至于见面或者上门拜访的更是一个都没用,那个时候泰勒真有种被全世界放弃的孤独感。
如果只是不帮她说话,泰勒就算是不开心也是能接受的,毕竟事情的性质是歧视,这种东西虽然嘴上说着的时候像是P,但是真正的追究起来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
朋友们不想被牵连泰勒能理解,但是你连个关心的电话都不大就过分了,幸好这些事已经过去了,泰勒不但有了新的朋友、新的闺蜜,连在音乐上也有了新的想法新的尝试,泰勒觉得自己的霉运消失了,所有事都向好的方向发展。
泰勒甚至把这次的演唱会当成了转折点,跟过去那段糟糕的时光说再见,跟未来美好的时光说你好,这也是泰勒这么坚持举办一次演唱会的原因之一,毕竟泰勒是一个喜欢给生活添加仪式感的人。
泰勒和艾薇儿的表演再继续,开演唱会对于歌手来说真的是个体力活,这也是巡回演唱会每场之间要相隔一段时间的原因,甚至有些歌手在举办演唱会之前,会把体力贮备当成一个重要的事去做。
这次泰勒和艾薇儿都没有相关的准备,而且这二位也都不是以体力见长的主,所以就必须把控好演唱会的节奏,助演嘉宾的作用也变得更加的重要。
把控节奏的方式其实挺简单的,那就是唱完一首歌就跟台下的粉丝唠会嗑,别说泰勒和艾薇儿已经好久没在公开场合露面了,就算是天天上新闻,粉丝们也是不会错过这种当面交流的机会。
相比于对唱歌的把握,很明显在聊天这方面泰勒和艾薇儿真心没什么天赋,两位经纪人都把台本给准备好了,结果泰勒和艾薇儿还是做的不怎么样,让两位经纪人恨不得找人上台把两个自家的倒霉艺人给拎下台来教育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