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观察总是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观察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这不仅有利于观察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有利于观察力的不断提高。
高,实在是高明。当小三滔滔不绝的说完这些话的时候,哥布尔向他竖起了大拇指说道。
不错,你说的非常的深入,也很深奥。不过你讲的太多了我们反而是难以消化,是不是?赵若雪无奈的松了松自己的肩膀说道。
好吧。我暂时的停下来,你们现在要是有什么想要问的话,就赶紧问吧。小三点点头,赞同着说道。同时用友善的眼神在众人的脸上一扫而过。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戈麦斯突然小声的叫喊了起来:快看啊,小山顶上。说话的同时,他伸手指了指小山的顶部。
大家马上顺着她手指的方向上看了过去。只见,五六个人正从小山顶的一个出口一个接一个的爬了出来。
很快**和同伴们都认出来了,这五六个人其中的一个就是刘无影。看样子,他们是正在小山顶上乘凉。
小山顶的面积并不是很大,距离**和同伴们的距离大约在七八十米左右,如果认真看的胡啊,还是能看清楚几个人的脸的。
安静,集中精神,认真的观看每一个细节。小三向大家打着手势说道。
于是,大家马上按照他话,平静下来了自己的心情和嘴巴子,静静的观看着远方小山顶上的每一个细节。
刘无影似乎心情不错,一边和众人一起欣赏着小山脚下的风景,一边和几个手下有说有笑的先聊着。大约五六分钟之后,他们走回了人造小山内部。
小三你看见什么呢?赵若雪在山顶上的人刚刚走进去之后,就马上转头向小三问道。
所有人都不再说话,因为他们又没有看见任何有价值的东西。他们都将视线集中到了小山的脸上,等待着他的精妙解释。
小三表情平静额文答道:我看见他们在谈论我们。
哦?你看见他们在谈论我们?你是不是用错词了?应该是听见吧?戈麦斯惊讶疑惑的望着小三说道。
呵呵。小三轻笑了一声说道:你们绝得这么远的距离可能听得见他们的说话声音吗?
你的意思,你是通过观看他们的嘴型,发现他们在说什么的?赵如需思索了一阵,然后恍然大悟的说道。
对,通过他们的嘴型,我清楚的看见他们在议论我们。他们的这些对话,我知道,他们现在还没有发现我们的踪迹,并且华振现在也还没有死。他们正等待着我们过来送死呢。小三点点头,肯定的说道。
真的?华振还没有死?秦大叔惊喜的叫喊道。
虽然秦大叔和华振的关系不大,但是他的话语声好像是自己亲兄弟收到了收到了上海一样。
恩,我亲眼看见他们中的一个人说,要不是想要等我们入网的话,华振这小子早就该一刀宰了。小三肯定的说道。
好吧,既然华振没有死,那么我们的机会就来了。戈麦斯咬了咬牙,同时狠狠的锤了锤大腿说道。
趁着这个暂时没有敌人出现的时间,小三又给大家讲述了起来:观察固然是重要的,但是还有一种东西也非常的重要,那就是感知!
感知赵若雪好奇惊讶的重复着说道。
是的。我们要遵循感知的客观规律。观察和观察力是在感知过程中提高的。因为,为了培养观察力,就必须遵循感知的一些规律。也就是说感知的一些规律也成为观察的基本规律。感知规律主要有以下七条:第一强度律。对被感知的事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感知得清晰。一般人对雷鸣电闪是容易感知的,因为它的感知强度很高,而对于昆虫的活动,如对蚂蚁行走的声音就难以觉察。因此,在实践中,要适当地提高感知对象的强度,并要注意那些强度很弱的对象。
第二,差异律。这是针对感知对象与它的背景的差异而言的。凡是观察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对象就被感知得越清晰;相反,凡是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小,对象就被感知得越不清晰。例如万绿丛中一点红,这点红就很容易被感知。鹤立鸡群,也是属于这类情形。但是在白幕上印白字,则几乎无法辨认。
第三,凡是两个显著不同甚至互相对立的事物,就容易被清楚地感知。因此,在观察中要善于用对比的方法,把具有对比意义的材料放在一起,甚至还可以制造对比环境。例如观察的高矮对比,色彩对比。
第四,活动律。活动的物体比静止的物体容易感知。魔术师用一只手做明显的动作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而另一只手却在耍手法以达到他的目的。所以,在观察中要善于利用活动规律,达到观察目的。
第五,组合律。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凡是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式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观察对象容易形成整体而为我们清晰地感知。因此,在实际观察中,要把零散的材料或事物,按空间接近、时间连续、形式相同或颜色一致的形式组合起来进行观察,从而找出各自的特点。例如在一堆乱物件中选大小相差不远,颜色相近的若干件,排列起来比较,就可看出彼此的差异。组合律,要求在观察中根据事物的特点进行适当的组合、编排,形成系统,分门别类。
第六,协同律。指在观察过程中,有效地发动各种感知器官,分工合作,协同活动,这样可以提高观察的效果。也指同时运用强度、差异、对比等规律去观察对象。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曾要求人们尽可能地运用视、听、味、嗅、触等感官进行感知。我们学习要做到五到,就是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和心到,目的是要通过多种感知的渠道,提高观察的效力。
第七,养成持久的观察习惯。贝弗里奇说:培养那种以积极的探究态度观注事物的习惯,有助于观察力的发展。在研究工作中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比拥有大量的学术知识更重要,这种说法并不过分。一个人有了持久的观察习惯,他能克服观察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障碍和困难,把观察进行到底。而观察力就正是在这种锲而不舍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无论做什么事,只要能坚持下去,就会取得成功。习惯成自然,观察力贵在培养,更重要的是能养成长期观察的良好习惯。
这七条要点每个人都认真的在脑子里边回忆,他们清楚的知道,记住这些知识对不久之后的行动的重要性,也许只是一点点的失误就能造成人命关天的事件。
在大家巩固了一下知识之后,小三继续说道:观察应注意些什么呢?首先,要忌漫无目的。许多人在观察事物时,东张西望,漫无目标,他们观察过的事物如过眼烟云,脑子里没有留下丝毫印象,因而总形不成观点。
其次,忌片面观察。有的人观察事物,只注意它的正面,不注意它的反面;只观察表面,不观察内部;只注意现在,不注意过去;只去注意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由于这种片面观察,他们所观察到的往往是一些假象,因而得出了错误的结论。中国古代兵书上有疑兵计和兵不厌诈的谋略,就是故意利用一些手段混淆敌人的视听,破坏他们的观察能力,引导他们做出错误的判断。比如《三国演义》中张飞独断当阳桥的故事。曹操看见张飞雄赳赳,横枪立马在桥头之上,又看见张飞身后的树林背后尘埃蔽日,似乎埋伏有大队人马。他又想起关羽曾经告诉他的话:吾弟张翼德于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耳。这时张飞连吼三声,声如巨雷,势如猛虎,曹操立即转身逃走,退兵30里。曹操这时犯的就是片面观察的错误。
还有,要忌无重点。有人虽然去观察事物却不带目的性。一古脑儿地观察,把所有现象都收留,囫囵吞枣,结果抓不住重点,浪费时间,观察结果不理想。忌走马观花。有人观察事物,不深入、不细致,只是粗略地浏览一下。这样既得不到具体印象,又遗漏许多细节,使观察结果一般化。
忌不用心思。有人在观察中,不用心去分析、去比较,也不思考事物的来龙去脉,因而也得不到令人信服的结论。中学生因为兴趣广泛,性情活泼,最容易在观察**现这样的错误,他们往往凭借一时的好奇心,不做更深入的探求。忌半途而废。有人在观察中,遇到复杂和难于解决的问题时,便停止观察,结果常常功亏一篑。
此外,观察过程中还应忌情绪不稳定。有人在愉快时就有兴趣观察,不愉快时就心情烦躁,观察不下去,甚至在某种特殊情况下,由于心情紧张而根本无力进行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