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口令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而且这还是沿着官道往淮河南出发的客兵,如果有客兵从水路走的话数量就会继续增加。

从淮安水关下水,北上过宿迁,从运河水道进淮河水道,一路东向,经过灌云之后不远便是云梯关所,相较陆路行军虽然迂回不少,但也是云梯关那边出盐的漕船走向,而且可以运送军需物资。

梁世发白天看到的情形,就是客兵为了节省粮饷,每天走的路程极为有限,而且在集镇和村落分散驻军,定是叫当地镇上的里甲官绅出面筹粮做饭,客兵们坐等吃食就可以。

这也怪不得走不快了,到了地方叫人筹粮做饭,要是走远了筹措不及,怕是要饿着肚皮等饭,为将者也不好过于苛待士兵,要知道到了崇祯年间,固然刘泽清可以不甩朝廷,饿急了的将士也完全能不甩将领,各将约束不了部队,最终折损的还是刘泽清的面子。

所以就算是军令紧急,各将也还是不紧不慢的行军,刘泽清也不会过于逼迫,因为他自家当游击,参将时,行军打仗也是一样的行止,并无什么特别之处。

只有在崇祯早期,军令尚严,文官威严尚在时,督抚经略大佬严令赶路,违者可能掉脑袋时,这些将领才会用内丁弹压营兵不满,逼迫众人赶路,自己也会准备一些干粮当行粮,每天的行军速度才会提升上来。

再有一种情形,便是兵败逃跑,那当然是有多快便跑多快。

正常情形下,一天走二十里左右是明军的常态速度,甚至一天十里也不能说慢,大家都是这般走法,并无什么不妥。

相比先秦时一天五六十里的行军速度,这就是老大文明的僵化和倒退。

道路,后勤补给,军纪,军法,士兵和将领的素质并没有进步,反而是大幅度的倒退了。

天黑之前,梁世发将马车交给来接应的军情人员,同时接到了来自淮安和安东各处的情报汇总,他估算了一下,将这一天的情报用密文书写好,然后封存在腊丸里,接着交给一个安东情报战的急递人员,着其连夜送往云梯关,在灌南县和沿途的几个大镇都有驿传点,可以换马也可以换人,但相距不远,这个军情员应该是能将情报在下半夜时就送到云梯关。

因为是最高等级的急件,件到就送,哪怕是下半夜闵元启还在熟睡之时也会被敲门声惊醒,然后立刻

梁世发想到闵元启能很快知道这边的情形,内心也是稍感安慰。

白天的情形不可能不对他造成影响,甚至是令他有些惶急害怕。

云梯关的基业已经成型,淮河南岸的多个百户已经形同一个整体,闵元启投入了大量本钱在其中,大片的盐池犹如良田星罗棋布在海边,大量的工坊和军营区都是花重资建造修筑。

还有所有百户之下的警备司等机构,几员大将也多加了云梯关下百户之职。

大量的民户和军户在李国鼎等人的率领下在洗淘盐碱地,希望能获得一个好的收成。

梁世发本人新盖的大屋和家小都在云梯关,而客兵是什么德性大伙儿都清楚。

就算是太平时他们都是一伙强盗,要是打起仗来,还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人形野兽。

估计到时候除了盐池之外会被一火焚尽,而除了云梯关的守备将士外,四周的村落百户,不分军户民户,能活下来的人也并不

多。

这毫无夸张之意,历来官兵和流寇交战,交战区域的百姓遇着流寇还可能活命,遇着官兵,则多半不能幸免。

所谓贼来如梳,兵来如篦,便是当时百姓总结出来的经验。

怀着重重隐忧,梁世发先在安东县附近的安全屋暂居,到明天天明后,他会伪装成悬铃游乡的游医,沿着大道继续向灌南县城方向前行。

……

送信的军情人员骑马赶路,在半道换了两次马,因此能保持最高的速度骑行。

才过四更未至五更,正是人睡的最为深沉之时,军情人员也是沿着道路抵达了第三百户的外围。

和安东,灌南等地尚有县级官道不同,越是往东行,村落之间的距离就越大,集镇就越少。

也没有官道通行,就是各村落之间的小道。

这些道跑也多半是依托淮河南北两岸,多半是各集镇和村落间自行沟通修筑,多半地方都只可容两辆独轮小车,或是一辆双轮大车通行。

甚至有一些地方中间道路断层,骑兵得在村落之中穿梭而过,否则就得在河边的灌木地或田亩里穿行,那样反而事倍功半,还不如在村落里穿行。

好在这年头的年景不好,原本农家习惯,年头抱一只小狗,用剩饭剩菜养着,到了年尾养成了肥狗之后正好在过年时宰杀,也是给全家滋补一下。

这个时代是不能套用后世的标准,什么不忍心之类的话更不要谈起。人们肚肠里严重缺乏油水,甚至不得温饱的前提下,自是不可能有什么爱心泛滥。

在河南等地,流寇和天灾肆虐时,人们吃人都是常态,何况是吃自家养的黄狗。

况且狗原本也是六畜之一,原本就是属于养着吃的家畜,地位和猪一样,只是比猪还多一个看家护院的本事,这也使中产之家可以把狗一直养着,倒也未必全都一年一杀。

这几年年景不好,各村养狗的人家并不多,等到了第三百户外里许距离时,大量的狗吠声顿时是响了起来。

军情人员听到狗叫声,反是松了口气,继续策马向前。

百户村落外的道路已经是重修和拓宽过,这边别的东西不多,人力是相当充足。

各百户间的道路重修过,百户外抵千户所城的大道也是重新垫土夯实,并且疏浚了排水沟渠,此外便是原本的几个备倭土城也重新修葺过,将城中垃圾破烂一扫而空,迁出城中居民,派了一些警备士在城中警备守卫。

在军情人员通过土城之时,在狗吠声中,有人从土城上方的城堞上挑出风灯,第一盏现之后瞬息间又有十多盏风灯挑出来,这一下将官道照映的雪亮。

在城堞之间又有十多人持着弓箭和短弩,有人厉喝道:“来人报出身份口令,三息不报,视为奸细射杀!”

“军情司,沈磊,口令迅雷。”

军情司人员多半是外来人,本地人员则多半在外为坐探,或是为军情站的负责人。

外来人也多半是用假名和代号,另外有自己的专用辨识口令。

从土城到百户外的箭楼是第一层防备,百户内还有巡逻队伍做更进一步的盘查,最后抵百户官邸外还会有中军司的人做最后的检查,这才可以见到闵元启本人。

口令也是依所行差事分为若干等级,现在

这个沈磊报的就是最高等级的紧急口令。

守着土城的人员复核过后变色也是一变,当即便有一个警备旗队长骑着一匹杂马出来,他要负责将军情人员带入百户之内。

在经过第二道防线之后,中军司闵元忠已经闻讯起身,在百户官邸之前略作检视之后,便是面色沉凝的道:“我已经派人叫醒大人,你随我来。”

和梁世发等人陆续起屋不同,闵元启原本住的这百户官厅只是简单修葺了一下。

将院中演武场修葺了一下,换了一些破损的砖瓦,地面的方砖重新铺设,再令木匠打造了一些家俱,看起来已经很象样子,闵元启也就没有进一步大举修筑装修的打算。

他就一个人居住,还有个老仆两个仆妇便是足够,又因为成天在军营盐池工坊等地,根本没有多少时间在家中居住,甚至有很多时候闵元启是在军营中居住,这百户官厅就更没有什么要紧了。

不过在旁人眼里,这是闵元启富贵之后不改俭朴之风,也是桩委实令人敬佩的事情。

想想也是,现在闵元启一个月到手好几万两,一年几十万两银的收入。

这样的财富和亲藩或是黔国公府,又或是郑芝龙这样的大海商头目是没得比,和苏松一带有底蕴的巨商世家也相差甚远,但比较起一般的大商人也不遑多让。

若等上几十年时间,闵元启积累的财富就和这些顶级的世家也相差不多,闵家也能成为家底最为丰厚的盐商世家。

但这些财富闵元启是毫不心疼的用在了各种事物之上,自己连百户官厅也舍不得多花钱修葺,所城里李可诚和闵家的老宅都是好几进的院子,内里家俱都是用上等红木或花梨木打造,院落之内陈设也是极为精致华贵,所藏的绸缎布匹金银珠玉也是极多,两相比较,闵元启的这百户官厅虽然也是老宅之一,却是明显的败落了,就算略作修葺,也是远远不能和所城中的宅邸华屋相比。

这等事,也是使闵元启的威信更进一步,甚至使整个百户里的武官阶层都保持着相对的俭朴务实的风气。

就算是梁世发等人修了宅邸,其实也就是改善了居住条件,各人还没有往精心雕琢和布置陈列上花费心思和金钱的打算。

来报信的沈磊是从安东雇佣的人员,原本就是个小偷,但考核其品格心性时发觉其偷摸也是因为要奉养多病的双亲,其本质不坏,在被吸纳为军情人员之后,才能逐渐承担起一些核心任务,有往上通的渠道。

那些无赖子,小偷,打行人员,脚行,车夫,如果沾染了江湖习性过重,虽然能当哨探细作,但都是在一定的约束管辖之内,并且接触不到核心机密和任务,向上的渠道相当有限。

这个安东人进了官厅之后,除了感觉到大门阔大,三进门堂毕竟不是寻常百姓人家能用之外,感觉这官厅就相当质朴无华,甚至是隐隐有些破落了。

那一幢幢青砖瓦房明显是有了年头了,就算换了一些新砖,衰败气息仍是不可避免显现出来。

地面上虽换了新的方砖,墙角却是有显然的野草长出被拔除的痕迹,墙角处也是有深厚的青苔生长着。

两侧厢房里灯火通明,却没有什么陈设,只有一张张桌子和柜子,一些吏员打扮的已经披衣起身,正坐在桌前等候着。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从木叶开始逃亡 我有一剑 人族镇守使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万相之王 修罗武神 陆地键仙 星汉灿烂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从长津湖开始
作者淡墨青衫其他书: 大魏王侯 大明1617 调教大明 回到明朝当太子 锦衣为王
相关推荐:妖孽萌球爬上床游戏王之我是决斗王都市超级化龙系统进化之龙皇传说命运选择之夜野猪的奇谈怪事超级球手混世小神医快穿之戏精女配马甲多我有很多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