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子多的很,如:唐雎不辱君命,面对强秦,气贯长虹。赵之蔺相如面对暴君,神闲气定,斗智斗勇,终于完璧归赵。即便是孔子在随鲁定公出使齐之夹谷,面对齐君挑衅暗算,孔子甩袖而上,喝退鼓噪前行意欲行刺的乐队,大展鲁国威风。汉代名将苏武出使匈奴,禁19年而气节不改,‘不辱君命’等等,此类例证颇多,‘不辱君命。’必须勇敢。‘行己有耻’是因,‘不辱君命’是果,因果相接,前后相扣,连缀紧密。
这一类‘行己有耻’,‘不辱君命’的“士”,他们的特点颇多:性格弘毅,仁以为己任,‘达则兼善天下。’除颇具勇气之外,更多的具有道义、谋略和谦虚等多种美德。他们‘质直好义,察言观色,虑以下人。’‘使于四方’时,斗智还需斗勇。‘勇’在儒学中,内涵颇为丰富,有圣人之勇,君子之勇,小人之勇(或曰匹夫之勇),‘士’之勇者,也当介于君子之勇和小人之勇之间。‘知耻近乎勇。’此‘近’字颇能传神,即近君子之勇而远小人(匹夫)之勇。‘士之勇’尚需有智而远小人(匹夫)之勇。概而言之,这一类‘士’属于朝廷命官,属‘士’之勇者,‘士’之达者。是‘学而优则仕’而成功的人,属于‘上士’之列。
统观这一类‘士’,他们德不高,修身足以知耻;才不显,学养足以任使;智不达,谋略足以‘不辱君命’。
第二个层次:子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有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对父母敬养表现为‘孝’,对兄弟友爱表现为‘悌’,‘宗族称赞他孝顺,乡里称赞他友爱’,这‘孝’‘悌’即‘仁’。
这一段谈的是‘士之仁者’,‘仁’的层次同勇的层次一样,也有圣人之仁,君子之仁,小人之仁。圣人之仁,则是‘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百姓。’君子之仁则是‘仁者爱人’,‘修己以安人’。‘小人之仁’又称妇人之仁,‘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如项羽吮士兵之痈疽,大仁没有,小仁全有。
‘士’之仁者,仍介于君子之仁和小人之仁之间,徒能修身而不能治天下,一般说:‘知所以修身,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注意孔子一‘称’字,‘称’即‘称名’,仅有‘仁孝仁悌’之名,没有事君事长治人之才能,更无治天下国家之才能。但他们能勉力行善,倾心行仁,‘力行近乎仁’。‘力行近乎仁’,此一个‘近’字,犹如‘知耻近乎勇’之‘近’,此‘仁’也当属君子之仁与小人之仁之间的‘士’之仁。
孔子也直接有‘士之仁者’的说法,子贡在《卫灵公篇》中问仁,孔子回答他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这一类型属于‘中士’。
第三个层次: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孔子设教四科,‘文’‘行’‘忠’‘信’。‘信’是重要科目,并且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又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还说:‘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你看孔子讲信把信强调到无以复加的程度,怎么突然说起守信相反是小人呢?而且是‘硁硁然’固执的小人。
这里有一个重要的标准,即‘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意思是‘信’必须符合道义,其诺言才可能实现。守信必须符合道义,符合当时的环境背景场合以及各项条件。信还有大信、小信之分。
比如说古时有个叫‘尾生’的人,邀女友在桥下约会,届期女友未至,此时山洪暴发,尾生则‘抱梁而死’。这个死就死得冤枉。孔子在特殊情况下都有不守信的时候。比如说孔子在陈国待了三年后准备去卫国,途经蒲地,‘公叔氏以蒲叛’。阻止孔子前往卫国,并且要孔子与他盟誓,孔子‘与之盟’后,从东门出来,转身就朝卫国的方向去了。
子贡当时不明白,说:‘盟可负邪?’孔子则说:‘要盟也,神不听’。因*迫要挟而发的誓,神灵不会听。你看孔子对不合道义而被*时的誓言都弃而不顾。尾生因守小信而死,孔子因弃小信而生。
义之所存,信之所存,义之不存,信将焉附。孟子也说:‘大人者,言不必信,信不必果,惟义所在’。守信关键是‘惟义所在’。
又如:军事家常说:‘兵者诡道也’。你去跟交战双方的敌人去守信,岂不是宋襄公一类不通变故的人。孔子的意思是守信也需通权达变,不可拘泥而不知变通,不知变通者,当属闭塞固执之人。
这一类“士”,‘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讲信用却不好学习,尤其是不学‘礼度’,不知‘道义’,‘礼’‘义’之学不通,其弊端则是对自己的残贼虐害。
‘好信不好学’,‘不好学’从反面讲,他的弊端是‘贼’。从正面讲,孔子说‘好学近乎知’,好学的结果是达到智的标准。因此,这类‘好信者’不近‘知’,却近‘贼’,‘言信行果’的人本属于‘贼’,但他毕竟在‘知’之列,其‘贼’属于‘知之贼’。
这个‘贼’是属于对自己的伤害,不损害他人,他同时也有‘好’”的一面,但学而不能贯通,学用不能结合,知行不能结合,不能通权达变。他的‘好学’难能‘近智’,智之分类亦同‘勇’‘仁’。
这一类‘士’当属‘士’之智者,在君子之智和小人之智之间,前两类‘士’,勇者,仁者,更接近君子之勇,君子之仁。第三类‘士’系‘下士’,虽属智之列,但因其不好学礼义,则偏近小人之智。
合观三类‘士’,第一类,士之勇者。第二类,士之仁者。第三类,士之智者。勇者,用之则行,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达则兼善天下。
仁者,舍之则藏,宗族称孝,乡党称弟,穷则独善其身。
智者,言信行果,虽能守信修身,但闭塞固执而不能善其身。孔子说:‘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三近’之说,正好解三‘士’之义,深思慎取,妙合无间,良多趣味。”
讲到这里,陈老爷爷似乎沉浸其中,久久不语。
尹长风帮大家治完病,正听的津津有味,见陈老爷爷不说了,微微一笑,开口说道:“陈爷爷,我是学医之人。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我对这段话一直不能深入理解?还请给我说说。”
陈老爷爷笑眯眯地看着尹长风,开口说道:“在这段话里,孔子讲了两层意思:一是人必须有恒心,这样才能成就事业。二是人必须恒久保持德行,否则就可能遭受耻辱。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学生们的告诫。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