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丛林》是一部探究传统知识分子的毁灭,寻找国民道德沦丧的症结,触摸教师人生的灰色,直面学生人格的扭曲,感受校园丛林的生态,诠释邓小平“改革开放最大的失误是教育”的长篇小说。
小说采用三条复合的线索组织故事。
第一条线索,中学教师王敏之一步步走向毁灭的深渊。这是小说的经线,也是主线。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社会尊重知识和人才。大学生王敏之击败运输公司职工薛一坤娶了县城有名的美女倪小艳。九十年代中叶,商品大潮席卷神州,文化在金钱的围剿中落荒而逃。于是,倪小艳抛弃了穷教师王敏之,嫁给副食批发商林志发。社会的急剧转型,不仅使王敏之家庭破裂,妻离子散,而且在学校也非常“失败”。他知识渊博,文质彬彬,生活节俭,诚信为善,具有传统知识分子的修养和美德。可是,因为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受到老师的排挤,并得了个“老夫子”的诨号。领导更是处处给他小鞋穿,虽然工作扎实,业绩显著,却始终评不上优,晋不起中级职称。为了晋升职称,不得不低下清高的头颅,四处送礼。然而,由于礼品太轻,晋升最终成为泡影。他带着学生始终住在危房里,最后危房倒塌,为救学生壮烈牺牲。
造成王敏之死亡的罪魁是危房,然而,又不仅仅是危房。
在商品大潮冲击之下,以及应试教育的阴霾里,校园“灰色生态”蔓延,传统师魂沉沦。教师“安贫乐教”的职业操守彻底动摇,开始了对金钱和利益的疯狂追逐。有些教师把学生当做唐僧肉,巧立名目,雁过拔毛,乱收费之风愈演愈烈。有些教师失去了工作的目标和动力,精神萎靡,心灵灰暗,不思进取,沉迷牌局,话语粗鄙,行为粗野,趣味低俗,斯文扫地,社会地位一落千丈。有些教师竟然干起了“教唆”的勾当,殚精竭虑教导学生舞弊,帮助学生舞弊。有些教师爱心丧失,冷漠无情,不择手段,将差等生赶出校门。为了升学率,开办“尖子班”,对少数“尖子”拔苗助长,对差等生放任自流,不但与学校的办学宗旨背道而驰,而且给差等生造成了严重的情感阴影和心理障碍,使他们放弃学业,自暴自弃,很多人因而沦为“不良少年”。学校不但丧失了培养合格公民的重任,反而成为社会“渣滓”的生产车间。分数至上,升学至上,利益至上,人格扭曲,铜臭蔓延,师魂堕落,德育空转的学校,其实就是一座广袤无垠、阴森恐怖的灰色丛林。在这样的环境里,一个恪守“君子之道”的传统知识分子,哪有立足之地和生存空间?王敏之的毁灭,实际上是流金岁月对传统价值观的彻底颠覆,是灰色生态对传统师魂的残酷围剿。王敏之的悲剧,是教育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读者为其鞠一把同情的泪水时,必将引起深入的思考。
第二条线索是学校领导之间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这是小说的纬线,也是辅线。
校长关海南即将升为联校校长,教导主任王松为了顺利晋升校长扫清障碍,诬陷副校长刘承祖偷窃。刘承祖耿耿于怀,下决心扳倒王松,进而扳倒王松的靠山关海南。他设局捉拿玩弄女学生的王松,无奈走漏风声,计划失败。王松独吞资料费巨额回扣,关海南与王松反目成仇。关海南晚上打麻将,被公安局抓了个现行,罚款三千。为了报复,关海南买通妓女,指认王松为嫖客。王松用尽浑身解数,才迫使教委将其免职的处分文件销毁。王松举报关海南和女教师杨菲菲通奸,教委调查属实,关海南停职反省。毕业会考,王松组织毕业班教师集体舞弊,结果,学校升重点高中的人数不仅占全县乡镇中学第一,而且超过除一中之外的所有县属中学。王松因此调入县教委任人事股副股长,关海南如愿以偿升为联校校长,其余参与舞弊者,都得到了提拔。
“丛林”和“学校”本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然而,学校领导之间为了利益,处心积虑,争斗不休,上演了一幕幕平平常常而又触目惊心,简单琐碎而又令人深思的丛林连续剧。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在学校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应用和发挥。“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这样的园丁,这样的园林,又能培育出什么样的林木?实在触目惊心!
第三条线索是校园里的情感纠葛,这是小说的斜线,也是黏线。
王敏之虽然被妻子抛弃,却被青年女教师李灵芝和自己的学生郑娟秀爱上。李灵芝则被徐运清穷追不舍,徐运清又被肖美俄黏住不放。徐运清受王松唆使,诬告王敏之同郑娟秀有染。郑娟秀被迫接受医学检查,以证明王敏之的清白。徐运清走火入魔,企图生米做成熟饭,引诱李灵芝喝下春yao。不料李灵芝中毒,徐运清阴谋败露,被公安局刑事拘留。肖美娥始终得不到徐运清的感情,精神经失常,进了精神病院。王敏之离婚后,和李灵芝两情相悦,感情发展迅猛。无奈家庭反对,特别是王敏之顾虑重重,懦弱不前,李灵芝非常失望,赌气去了广东。
“剪不断,理还乱”,阴谋与爱情的纠缠,欲望与理性的冲突,得到与失去的痛苦,缜密而黏性强大的斜线之网,将经线和纬线紧紧黏缚在一起,从而形成了条理清晰,结构紧凑,详略适当,充满活力的故事架构。
《灰色丛林》没有波澜壮阔的场景,没有顶天立地的英雄,没有鲜血淋漓的刺激,描写的只是短短一年多时间里,校园生活的琐屑以及婚姻爱情的纠葛。然而,就是这些琐屑和纠葛,浓缩了转型社会中,三十多年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和历史,折射出传统的思想体系和道德规范彻底打破之后,“精神上越走越窄”的尴尬境地。好比一滴微不足道的水,却暗藏着波涛汹涌的大海。(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