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莲教的两大圣女都掌控在苏则掌控之中,而且总部的秘密他也十分清楚,根除它们根本就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苏则唯一担忧的就是他做成了这件事后,朱皇帝再次出尔反尔,他已经上过一回当了,说什么也不会上第二次。
政治家都是说谎的高手,出尔反尔那是家常便饭,这一点来自后世的苏则深有体会,所以他才不信什么金口玉言呢?
这一次皇帝被迫当着王伦的面将自己的话说了一遍,并且让王伦作证。
虽然没有得到皇帝的亲笔字字据,苏则也心满意足了。
皇帝已经做出了巨大让步了,他也不能不识好歹。
望着苏则远去的背影,朱皇帝的眉头直跳,要不是他想借助苏则帮他灭掉白莲教,就凭这厮刚才的举动,他早就砍了这混蛋的脑袋了。
“万岁,苏大人当真有些与众不同!”
王伦也有些汗颜道。
他伺候皇帝也有些年了,还是第一次看到有人敢逼着皇帝签字画押的。
这混蛋就是个无赖!
朱皇帝嘴角抽搐了几下,然后深吸了口气,道:“苏则性格狡诈不可轻信,还是派个人跟着吧,免得这厮趁机生事。”
虽然对苏则的运气和能力都很看好,但是朱皇帝对他还是有些不太放心。
王伦点了点头,道:“奴才举荐北镇抚司千户关岳,此人乃是忠良之后,对朝廷也忠心耿耿。”
关岳!
朱皇帝的脸色也缓和了一下。
这可是忠臣之后。
他点了点头,道:“传旨,命关岳为钦差副使跟随苏则去江南公干,全程监察苏则,再派给他一道密旨,只要苏则有什么不轨的行动,立即拿下不问缘由。”
是!
王伦恭身应了一声,立即派人前去传旨了。
苏则!
朱皇帝眼中闪过一道厉芒,自言自语道:“希望你不要让朕失望啊!”
……
且说苏则出了午门,正巧碰上了李忠有。
“苏大人!”
李忠有急忙停了下来率先行礼。
他对苏则在陕西的所作所为还是十分感激的。
李大人!
苏则不冷不热的回了一句。
旁边的官员见到此番情况,登时瞪大了眼睛,仿佛看到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两官相见,除非有上下直属关系并且在禀事的时候,才会行跪拜之礼。
其余的都是行拜礼,也就是抱拳鞠躬。
这个抱拳鞠躬也有讲究,通常是下级官员先行礼,上级官员再回礼。
李忠有此刻已经是内阁次辅加太子太保兼户部尚书,太子太保是从一品,户部尚书是正二品,这内阁次辅又是文臣的顶峰。
这官员虽然身着赐服飞鱼袍,但是从腰带上来看也不过是个四品而已。
无论从哪里看,都不应该先拜一个年轻的锦衣卫官员。
从一品先拜正四品,已经让他们感到惊奇了,这正四品的官居然还不以为然,更让这些人目瞪口呆。
当真是乱了套了。
苏则也不理会其他人的目光,转身就要离开,他跟李忠有也没有什么话好说。
“苏大人,请留步。本官有些公事想请教一下,不知道大人有没有时间。”
李忠有温和道。
没空!
苏则硬邦邦的回道。
我去!
众官员再次绝倒。
这特么什么人啊,是皇亲国戚还是哪家公侯的子弟,怎么对次辅大人这么没礼貌?
貌似次辅大人居然还不生气,这当真是奇了怪了。
要不是摸不清苏则的嫡系,早有官员出来指责他逾礼了。
“苏大人,这件事情跟苏大人此行还有点牵连。”
李忠有仍然不紧不慢的说道。
牵连!
苏则猛的转过头来,这一次事关孟都的性命,他可不敢怠慢,当下悻悻道:“有什么话快说,本官忙着呢?”
李忠有笑了笑,道:“请移步文渊阁一叙。”
……
文渊阁就是内阁辅臣办公的地点,当然平素也不是都在这里办公,除了首辅和次辅之外,其余的都是轮流值守的。
今天正好是李忠有值班处理朝政。
“苏大人请坐!”
李忠有急忙手下的属官送上了两倍香茗。
就在这个空间,他熟练的写了几张票拟夹杂在奏章里面,看来他这个次辅当的也是得心应手。
苏则冷冰冰的看着李忠有,道:“有什么事说罢!”
李忠有淡淡一笑,拿出了几封文书,道:“这里是去年户部的收入,苏大人请看。”
说着递给了苏则。
户部的收入?
苏则也大为动容,急忙翻看了一番,对于大明朝的整体收入,他还是十分好奇的。
“户口98万户,口5165万,田地74万顷,田赋米149万石,麦40万石.......浙江,南直隶解运北京太仓5万两白银,铜钱100万文,糟粮400万石,北直隶和山东府解送兵部10万两白银……”
这!
苏则愣了一下,不解的看着这份数据。
貌似不少啊!
他一直以为大明朝的收入也就是几百两白银而已。
不过看这份资料,貌似不止几百万两白银啊!
李忠有看出他的疑惑,当下抚须道:“大明朝的财政收入,分为大部分归户部掌管,少部分归工部和兵部掌管。主要有粮食、丝绢、矿产、木料等等,但是这样一来太过混乱,经万历一朝之后,所有的原料都可以折银清算。这样一来给户部带来极大的方便,只是张太岳死后,折银的规矩又没了,再次恢复到以前的水准。去年一年约合两千万两,但是白银只有四百四十五万两。”
苏则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一年收入几百万两只是白银的收入,而不是大明朝整体收入。
李忠有继续道:“粮食生绢等物质虽然也是收入,但是运用起来极其不便,不如白银来的方便,所以本官查了一下去年的卷宗,大前年白银收入六百多万两,前年是五百万两,今年是四百万两。从眼下的情况看,明年更不乐观。如果不是皇帝的内帑支撑着,大明朝的户部早就到了没钱可用的地步了。堂堂大明朝总不能用粮食和生绢抵边镇士卒的军饷和官员的俸禄吧。”(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