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想到望哥儿,望哥儿就钻了进来,站在朝哥儿身边,抬起头好奇的看着湘儿。竖起耳朵,听朝哥儿念书,一脸认真的模样。
沈静秋摸摸望哥儿的头,望哥儿都没有一点反应,依旧认真又好奇的看着朝哥儿,完全被吸引住了。
沈静秋示意下人们都不准打扰三个孩子,就让朝哥儿这个当哥哥的,做一回称职的小先生。
只不过这一切都只是沈静秋的一厢情愿。等到轩辕斋和李愚冲进来后,看上去那么美好安静的一幕,瞬间崩塌。屋里瞬间热闹了十倍不止。
“湘儿,湘儿,我是斋哥哥!”轩辕斋拉着湘儿的小手,腆着脸,一副谄媚的样子。
朝哥儿一巴掌推开他的脸,不乐意的说道:“小心吓着湘儿。”
轩辕斋也不在意,“我肯定不会吓着湘儿。湘儿最喜欢我。”
“湘儿最喜欢我。”望哥儿不甘落后,大声叫起来,表达自己的主权。
轩辕斋推着望哥儿的脑门,将他推开,“去,到一边去。你个小屁孩,连话都说不清,凭什么说湘儿最喜欢你。”
望哥儿不服气,找朝哥儿出头。朝哥儿一个都不理会,专心的带着湘儿。
沈静秋看到这一幕,忍俊不禁。轩辕斋自己都是小屁孩,还好意思嫌弃望哥儿是个小屁孩。这算什么,小屁孩嫌弃小屁孩吗?孩子的世界果然是看不懂,不过绝不会妨碍沈静秋从其中得到欢乐。
孩子们之间的小小纷争,无需打人干涉,孩子们自己就会解决。
湘儿俨然是都督府上下的宝贝,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四个臭小子整日里巴着不肯放手,害的罗隐这个正经老爹想要抱抱自家闺女,还得趁着孩子们去学堂的时候。罗隐深刻认识到,自己的地位在家中是一降再降,估计是排在了最后面。对此,罗隐有很多话要说。可是一对上沈静秋那似笑非笑的表情,罗隐就犹豫了。再对上湘儿的小脸蛋,罗隐一颗心都化掉了,眼里脑子里全是湘儿可爱的模样,哪里还记得自己地位一降再降这样的小问题。
沈静秋暗自偷笑,湘儿果然是大杀器,凡有问题,只要祭出湘儿,绝对是马到成功,无往不利。
湘儿的五官脸型都遗传了沈静秋,才几个月大的小宝贝,已经长得玉雪可爱,加上脾气和善,不爱哭闹,也就难怪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对湘儿爱不完。湘儿骑在罗隐的肚子上,吐着泡泡,一副悠然自得的模样。沈静秋得时常给她擦口水,以免口水伤害到下巴上的娇嫩肌肤。
罗隐干脆将湘儿高高举起,湘儿咯咯咯的笑了起来,笑得格外开怀。
沈静秋不由得担心,对罗隐说道:“小心点,小心摔着孩子。”
“不会。”罗隐极有自信的说道。湘儿这么轻,他怎么可能会将湘儿摔倒。就算是朝哥儿,他也照样能甩起来。
沈静秋表示很无奈,为什么男人逗弄孩子的方式总是离不开这一招。真是一点新意都没有。罗隐丝毫不在意沈静秋的态度,趁着臭小子们不在的时候,抓紧时间同湘儿玩的不亦乐乎。对比罗隐的闹腾,沈静秋更喜欢朝哥儿带着湘儿时的那种沉静安宁,也更容易培养出湘儿的诗书气质。
叹气,这就是嫁了一个武夫的后果。事到如今,沈静秋也只好认了。
年底,事多又杂。先是派人给京城那边送年礼,接着京城那边也来了人,给他们一家子送上年礼。余氏还给沈静秋来了一封信,老生常谈,关心沈静秋的身体,孩子们的身体,罗隐的身体。果然,如今在丈母娘眼里,罗隐也排到了最后面。
又同沈静秋唠叨了一下京城的事情,比如沈静恒出孝起复,刘家在其中帮了极大的忙。又说谢明笑给沈静坤又生了一个儿子。而沈静鹏同欧阳文成亲这么多年,除了早年得了一个闺女外,最近几年一点动静都没有。余氏偷偷怀疑,欧阳文是不是因为上次生孩子的时候伤了身体一直没养好。还同沈静秋抱怨,沈静卓这个不孝子,自从轩辕蔚生下孩子后,她做祖母的就没看到小孙孙几眼。沈静卓也不体谅她想念孙子的心情,完全没有要将孩子带回京城给她看一眼的想法。
最后又叮嘱沈静秋,赶紧养好身体,再生个儿子。多子多福,儿子多了才不愁。沈静秋顿感吃不消。家中已经有四个臭小子,再来一个臭小子,她会疯掉的。再说了,她和罗隐都商量好了,从今以后再也不生。为此,平日里两人都很注重避孕这件事情。沈静秋也是生怕自己再有孕。怀孕的日子实在是太辛苦,经历过三次,就不想再经历第四次。
这番话,沈静秋自然不会同余氏讲。老人家盼着多子多福,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至于要怎么做,则是取决于她本人。
沈静秋给余氏回了一封信。叮嘱余氏保重身体。年龄大了,就别操心那么多事情。至于沈静卓那里,也是没办法。将在外,除非有军令,否则不得擅离职守。而且以轩辕蔚的性子,巴不得一辈子不回京城。所以余氏想要见孙子的愿望,估计最近几年都难以实现。还不如将希望寄托在沈静浩的身上。等过几年,沈静浩成了亲有了孩子后,保证能够填满余氏那颗不甘寂寞的心。
沈静秋更关心沈青康的情况,实在不行,大不了致仕回家养老。可是沈静秋也知道,自己的想法太过一厢情愿。身在朝堂,为国为民,这是沈青康的志向。就算是有天大的困难,只要延平帝没有将他罢官,他就不会主动离开朝堂。
对此沈静秋除了支持外,只剩下一声叹息。但愿沈青康的朝堂之路能够走的更顺利一些。
时间如同沙漏,不知不觉间就从人们的指缝间溜走。都督府的老黄历用了一本又一本,转眼间已经用完了十本。仿佛昨日还在京城步步为营,今儿却已经在金州过完了十个春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