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8章 谈古论今道我赢(9)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这样的爱情典范,到底是真实存在的,还是后人杜撰的,亦或原本就是这个青衣书生给胡编乱造的呢?水心一直安静地聆听着,按说这个关于诸葛亮的故事才真的感动人呢,试问普天下的女子,有哪个不希望找到如此忠贞的爱人?

想想那杨玉环、貂蝉等美女被宠爱,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她们的美貌,因此根本不足为怪。但是黄硕以一副丑陋之姿仍能获得诸葛亮的衷爱,这才是人间奇迹,才更值得人羡慕和敬仰……

眼前仿佛正在上演着三国时代的风云,耳边也似乎正在回响着那首《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然而不管大江如何东去,淘尽了千古风流人物,但历史上的一些人却总能与日月争辉,辉映千古。诸葛亮的大智大慧被世人称道,只是他对丑女人终一不二,谁解其中味?!那份真和纯,谁人能媲美?

一阵阵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水心缓缓起身来到古筝前、情不自禁地弹唱起了王建作词的那首诸葛出山插曲,名唤《有为歌》,而心中却在叨念叶哥哥的名字,若是自己的叶哥哥如当时的诸葛亮,若是自己有那个黄硕的几分幸运,若是自己能有幸福得到这样的爱情,真是死而无憾了——

“束发读诗书/ 修德兼修身 /仰观与俯察 /韬略胸中存

躬耕从未忘忧国 /谁知热血在山林

凤兮 /凤兮 /思高举 /世乱时危久沉吟

凤兮 /凤兮 /思高举 /世乱时危久沉吟

茅庐承三顾 /促膝纵横论 /半生遇知己 /蜇人感兴深

明朝携剑随君去 /羽扇纶巾赴征尘

龙兮/ 龙兮 /风云会 /长啸一声舒怀襟

龙兮 /龙兮 /风云会 /长啸一声舒怀襟

天道常变易 /运数杳谁寻 /成败在人谋 /一诺竭忠悃

丈夫在世当有为/ 为民播下太平春

归去/ 归去来兮 /我宿愿 /余年还作垄亩民

归去 /归去来兮 /我宿愿 /余年还作垄亩民

清风明月入怀抱 /猿鹤听我再抚琴……”

水心的一阵琴音一阵唱曲的,将智惇的好心情调到了极致。因为水心这首歌曲来自于现代版,无论词曲这个智惇自然都没听过,当然只有惊讶的份儿了。首先是这首词曲好,再有就是水心的噪音好,而更好的,自然是水心的容貌和气质。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智惇震惊着水心的美丽多才,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曹植的那首洛神赋》——

“襛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水心自然也知道这首美词,这是曹植为一代皇后甄氏写的一首赋,他几乎把所有美好的词都用在了甄氏身上,可谓有感而发,因为曹植深深地爱着甄氏。

但是,甄氏是曹植的哥哥曹丕的老婆,即曹植的亲嫂子。在历史上这种事情并不少见,然而,当时曹丕的政治势力要比曹植的大得多,岂能让他夺爱,曹植因爱甄氏差点引来杀身之祸……

“这首赋是天下最美的词汇,甄氏得到如此赞美,何其幸也?”水心弹完最后一个音符,然后对智惇的朗诵大加赞扬,或许这可以算作他们之间的最完美的谢幕,只要她回去将最后一颗棋子掷下,那么她就赢了。

“其实,曹丕得到甄氏,也非一般手段。 当时,曹丕跟着曹操攻破了冀州城。进城后,曹丕不顾曹操的禁令,急不可待地闯进了袁家。

袁家的男人死的死,逃的逃,只剩一班女人,其中就有曹丕日思夜想、垂涎欲滴的那个女人——天生的皇后、也就是袁绍二儿子袁熙的老婆甄氏。”

智惇一时兴起,似乎已然忘记了对弈这档子事儿,乐呵呵地拉着水心的手继续讲起了新的典故,这一刻真仿佛他就是一个故事大王,要在这一夜将天下所有的好故事都讲完似的——

“当时袁家一片混乱,哭的哭,叫的叫,袁绍的老婆刘氏抱着甄氏大哭,曹丕自然一下子看不出哪个是甄氏,大叫:甄氏何在?

刘氏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急忙将甄氏推了出去,回答:在这儿,在这儿。曹丕一步跨过去,拖住甄氏,甄氏虽满脸泪水,却依旧不掩国色,让比她小五岁的曹丕很是倾心。

曹丕遂对刘氏曰:吾乃曹丞相之子也。愿保汝家,汝勿忧虑。

后来曹操也过来了,一看甄氏,果然有沉鱼落雁之姿。

曹丕不想节外生枝,急切地对曹操说:儿一生别无他求,只要此人在侧,此生足矣!望父亲念儿虽成年而无人相伴之分,予以成全!

话已至此,曹操不好拒绝,便使人做媒,让曹丕娶了甄氏为妻……”

嗯,这段典故水心确实听说过,而且和智惇描述的桥段差不多。不过,水心很是奇怪,这个智惇怎么总是围绕着这些皇亲国戚们的事情脱不开呢?

是因为他的身份如此神秘,还是他本身就是一个偏爱故事的人?呵呵,她本想直接走回到棋盘边向智惇宣布自己的胜利,无奈智惇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不讲完不罢休的样子——

“为什么说甄氏是天生的皇后呢?这话还得从头说起。

话说这甄氏,中山无极人,出身名门,是汉太保甄邯之后,父亲甄逸做过上蔡令。但是,甄氏3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甄氏性格好静,知书达理,研学前世成败得失,小小年纪就表现出非凡的智慧。

有这么一件事,甄氏十余岁时,时逢天下大乱,百姓皆流离失所,食不果腹,而当时甄氏家却颇为富裕,家里储存有不少谷物宝贝。

甄氏遂对母亲说:当今天下大乱,我们留着这些宝贝不仅无用,反而会招来杀身之祸,还不如把它们拿出来分给邻里乡亲,广为恩惠。

全家人都觉得她说得极有道理,甄氏的母亲按照她的话,把粮食分给了众乡亲。因为她的善良和智慧,人们都纷纷夸奖甄氏说:这丫头心地实在太善良了,又懂事,将来肯定能做皇后呢!

从听到这句话那天起,当皇后,就成了甄氏梦寐以求的事。甄氏开始琢磨当皇后是什么样子,一有时间就坐在镜子前梳妆打扮,琢磨衣服发式,还到处搜罗关于宫廷礼仪的书籍,认真模仿怎样走路、发笑、吃饭等,里里外外以皇后的标准修炼自己……

由于家境富裕,加上艳名远扬,甄家的门槛几乎被求亲的人踩断了,甄氏就是不答应。直到袁绍的儿子袁熙来求亲,甄氏看到有了出头之日,才点头应允。

她认为,袁绍早晚是要称帝的,这样袁熙就会有机会成为太子,自己的皇后梦就可以实现了。然而当甄氏女真正到袁家做媳妇后,生活却过得并不快乐,袁熙似乎不太懂得怜香惜玉。郁闷中她写了不少闺怨一类的作品,并传扬出来……

智惇真是津津乐道,如果排除其它的外在条件的话,那么水心姑娘的美貌,一定并不逊色于那个甄氏的。而自己何其幸也,能遇到如此天仙般的美人?智惇自认不是一个好色之徒,但如今也不能不承认,自己确实被水心给俘虏了……

“浦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果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

众品铄黄金,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

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贤豪故,捐弃素所爱;莫以鱼肉贱,捐弃葱与薤。/

莫以麻枲贱,捐弃菅与蒯;出亦复愁苦,入亦更苦愁。/

边地多悲风,树木何蓊蓊;从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

水心没有坚持去对弈,而是在适当的时机里朗诵起甄氏的这首词,其实这首词真的有些“叛逆”了,至少在古代应该是这样的。因为这首诗有浓烈的悒郁及愁苦,代表着女性多愁善感的心灵状态,也透露出了甄氏为袁家媳妇时的不满情绪,以及寻求突破的叛逆心理……

“唉,说来也够可怜的,自古红颜女子多薄命,这个甄氏嫁到袁家不到两年,袁绍的几十万大军就被曹操打得落花流水,袁绍、袁谭相继毙命。

袁熙镇守幽州,临去时,想带她一起走,但被甄氏严辞拒绝,她的理由是要留在冀州伺候婆婆。但有人认为,甄氏感觉袁熙当皇上已是没有可能,她是在等待下一个机会。这时,曹丕——一个未来的皇帝,终于被她等来了。”

智惇认定了这个甄氏是贪图皇后位置的,因此讲的时候总是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意味——

“甄氏来到曹丕家,没想到被曹植所爱。曹丕和曹植为了甄氏,曾展开了一场争夺战,最后以曹丕得胜了之。曹丕把曹植赶出皇宫,让曹植远离甄氏,切断曹植的思慕之情。曹丕想,如果不果断采取这样的措施,也许有一天甄氏会真的投入曹植的怀抱……

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即魏文帝,国号黄初。甄氏夫荣妻贵,终于实现了自己儿时的梦想,成了皇后。可是,他当了皇后却备受冷落。

曹丕在成为皇帝之前,对甄氏宠爱有加,但到做了皇帝时,此时甄氏已经年逾四旬,而曹丕正值34岁的鼎盛年纪,后宫佳丽众多,特别是汉献帝将两个年轻美貌的女儿献给他后,曹丕疏远了甄氏。甄后从此失意,有不少怨言。

以前,甄氏经常为曹丕出谋划策,曹丕也多有采纳,有道是爱屋及乌。现在甄氏见曹丕贪图欢娱,荒芜国事,误国误民,也就出面相劝:你是皇上啊,天下那么多事需要你来处理,可别整天泡在女人身上了,这样既会累坏身体,又会耽误国事。

可曹丕对甄氏的话置之不理。甄氏三天两头劝,曹丕本来已经看她不顺眼,现在更觉得她烦不胜烦。黄初年间,魏文帝曹丕新纳的宠妾郭氏为谋夺后位,多方谗言,郭氏栽赃甄后……诬陷她埋木偶诅咒文帝。曹丕听信了郭氏的话,一气之下,勒令甄氏服毒自尽……”

是啊,又是一个悲剧的结局,水心听到这里不由得一阵心凉,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一个决心——那就是此生此世绝不涉足帝王将相之家!她的心愿就是追随叶哥哥的脚步,哪怕做牛做马也愿意啊!

“甄氏临死的时候,感叹了一句:早知道这样,就不当皇后了。这句感慨其实和当初齐文姜的感叹是一样的,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事情总是乐极生悲,人不可能总是处在辉煌的时候,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智惇听到水心的幽幽叹息,不由得又触动了他的一阵感慨,只是攥着水心的手反而更紧了,像是怕一松手她就会飞起一样——

“历史上的甄皇后不仅贤德,而且文才出众,留有《甄皇后诗选》,其中的《塘上行》堪称乐府诗歌的典范,脍炙人口,流传至今。不过最惨的是,听闻那个甄氏死的时候,很凄惨……”

讲到这里,智惇嘎然而止,像是忽然醒悟过来,怎么又将话题扯到悲剧上来了呢?如此说来说去的,怎么像是在提醒水心姑娘不要跟自己相好吗?说来也是难怪,除了那个丑女黄硕有一个好的结局外,怎么其他美女都如此凄惨呢?那么自己还怎么说服水心跟随着自己呢?

“人再怎么强也强不过命的,水心知道甄氏之所以落得这样的下场,其实还是有另一个原因的,那就是因为曹植的存在。”

水心明白智惇的眼神里包含着什么意思,呵呵,对不起,无论你怎么劝说水心也不愿意做你“金屋藏娇”的人,更不会做你的“后妃”,因为叶哥哥才是水心的真命天子,谁也代替不了的——

“曹操的府邸内一派热闹景象,曹操的儿子曹丕要结婚了,而他要迎娶的正是有三国第一美女之称的甄氏。可就在此时,却有一位少年在暗自垂泪。这个少年正是曹丕的亲弟弟,当时只有十六岁。

曹植自幼颖慧,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落笔成文,深得曹操的宠爱。曹植在十三岁时第一次见到甄氏,就一见钟情了。几年后,曹植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心爱的女人成为别人的新娘,伤心至极。甄氏不仅美貌,且饱读诗书,是曹魏时期唯一的女诗人。若这样论起来,她们二人倒是很相配的呢。”

讲到这里,水心便萌生一个奇妙的想法,若是当时甄氏跟了弟弟,那会不会真的成就千古绝唱呢?只是想想又不可能,做弟弟 的没有哥哥阴险,又怎么可能得到爱情呢?因此注定他们的爱情是悲剧,或者根本不会开花就会被当哥哥的给扼杀掉……

“当甄逸女以战俘身份,接触到盖世枭雄曹操虎视眈眈的目光时,内心迅即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悸动与震撼;而比她小五岁的曹丕对她流露出倾心相爱的眼神时,她灵魂深处有着莫名的欣喜和幻想;

当几乎与小她一半的曹植以稚嫩的童心,掬捧出天真无邪的情意时,不知不觉中使甄逸女陶醉在虚无飘涉的快意之中,于是毫无顾忌地施展出母性的光辉与姐姐般的爱意,这是十分自然的感情流露……”

智惇似乎又有所感触,因为人类就是这样无奈,之于爱情总是无法拒绝的,这无关年龄也无关身份,更何况面对那样的美人呢?

如此说来,对于眼前的水心姑娘,更是会生出许多麻烦,因此,自己一定想办法收了她的心,千万不能让更多的男人与她产生牵连才好——

“当时曹操正醉心于他的霸业,建安二十一年到二十二年,曹操带着卞皇后、曹丕也一同东征,曹植和甄氏留守邺城,只有曹植可以好整以暇地陪着这位多情而又美艳的少妇,消磨许多风晨雨夕与花前月下的辰光;

耳鬓厮磨,了无嫌猜,当父兄折冲樽俎地为天下大事奔忙时,曹植与甄妃的浓如蜜糖的情意,已经快速升高到难舍难分的地步。这是曹植和甄氏恋爱过程最自由、为期最长的一次单处……

而父子三人同时爱上了美女甄氏,也就为其埋下了不幸的种子。一开始,曹植对于甄氏的爱恋,只停留在单相思的状态,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作为诗人,曹植写下了不少思念甄氏的诗文。

公元231年末,40岁的曹植被封为东阿王回到了都城洛阳,洛阳城是模仿邺城而建,离开8 年后重返,触景生情,禁不住伤感,写下了乐府诗《妾薄命》。

这首回忆诗的大意是:我们曾经携手同车,一同登上高入云间的飞楼玉阶,高高的钓台十分清静,只有我们两人在池边嬉戏。我们或是驾着龙舟荡桨碧波,或是俯身采摘芳草芙蓉。你那美丽的身影,令我想起洛神宓妃,也令我想起我们初恋时候常常说起的汉女湘娥……”

智惇在心理其实是支持做弟弟的曹植的,如果可以,智惇真希望放弃这次竞争太子的机会,然后携水心的手退隐山林,做一对闲云野鹤,不问世事——

然而能吗?所有的压力都施加在他的身上,他智惇或许从一出生在帝王家开始,就注定了没有人身自由,没有的,更何况奢望爱情?那么只有自己去努力争取,只有这样才能相对过得幸福些……(未完待续)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万相之王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修罗武神 从木叶开始逃亡 人族镇守使 陆地键仙 我有一剑 从长津湖开始 星汉灿烂
相关推荐:无尽魔焰仙路芳华都市修仙晋级群囚爱童养媳:噬心前夫请止步三曲异世冷暮七月万古道尊异数械武凤倾天下之涅槃我的绝色总裁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