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心不由得暗自佩服智惇的分析果然独到,同时也暗自舒了口气,原来在这大宋朝已经有人开始讲评书,并且将貂蝉戏吕布的桥段给升华了。看来,自己不仅要小心翼翼,有时间一定要多了解一下这大宋朝的风土人情才对啊!
“其实这样塑造的结果很好啊,对人物关系作了创造性的改造,才进一步突出了貂蝉的美丽、聪明和机警,使貂蝉的形象更加优美动人。”水心避重就轻,不愿意谈自己对那种“爱情”的看法,只能谈其它了。
“那么水心姑娘,你对刚刚智惇的问题怎么看呢?如果是你,你会肩负这样的重任吗?如果是你,你会爱上那个吕布吗?”
智惇突然对此特别感兴趣,爱情有时候能让人迷乱,或许智惇也是如此吧,他真的很想了解这个小女子,看看她的心灵深处到底会有怎么样的情感暗流在能动,看看自己有没有可能成为她唯一的爱人?
看来,自己如今是不得不回答了,否则只怕这个智惇会起什么疑心。水心小心翼翼地设计着自己的话语,以防落人口实——
“水心很佩服貂蝉的胆量和气度,但是水心却是一个卑微的弱女子,只求一生平平安安便心安了,又有什么资格担当那样的重任呢?至于貂蝉与吕布的爱情,水心更是不敢加以妄断,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当事人是幸福的,那便是让人羡慕的!”
水心觉得这样的话题还是不宜多谈,作为一个弱女子终归不要太涉及政治方面会比较好些;那么对于一个烟花女子,则更不能谈及真情真爱,想那史上有苏三有杜十娘有陈圆圆等等,最后的下场可都不太理想啊……
“好一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样说来智惇便又想起一个人来,想来水心姑娘更不会不知道吧?若说貂蝉是虚幻的人物,那么这位美女可是真实存在的,哈哈。”
智惇对于水心的意思大概猜透了八九分,看来这丫头相当谨慎,呵呵,不错。其实自己不正是需要这要一个集美貌聪慧于一身的爱妃吗?如果她能替自己分担国事,那更加完美了——
“历史上的齐文姜从*成为重权在握的军事家,这是事实。但是,对于齐文姜我们是应该欣赏,还是应该唾骂呢?关于这个,智惇一直不太敢轻下妄言,那么水心姑娘,你是如何看待齐文姜其人其事的呢?”
水心微微蹙了蹙眉,倒有些“树欲静而风不止”的架势了。从杨玉环到戚夫人,从卓文君到貂蝉,如今又牵扯出齐文姜来,唉,怎么都是些最敏感的美女呢?而且这些人都是相当“厉害”的,那么这个智惇反复提及,到底有何用意?
要知道,这个 齐文姜是何许人也?水心大现代的时候经常读这些历史故事,再加上一些影视剧作反复上演,那么在这古代社会,她自然显得“无所不知”了。而这个齐文姜是春秋时代齐僖公的次女,与她的姐姐齐宣姜,都是当时闻名的绝色美人。
据传说,齐宣姜嫁到卫国,她的公公卫灵公为之心旌摇荡,竟然食不知味,夜不能寐,精神恍惚,据说一天不见,就丢了魂似的……
齐文姜的婚姻一波三折,她的风流韵事,轰动了天下各国,人们一面讽刺她的**行径,一面又一再歌颂她的绝世艳丽,《诗经》上就留下了许多有关文姜的篇章,有毁有誉……
“怎么,水心姑娘对她的故事不太了解吗?为什么如此表情?这样吧,若是水心姑娘不知道,智惇便从头说起。”
智惇面对水心的美貌,其实也有一个隐隐的顾虑,若是自己将她带回去,那么他身边的亲人朋友会不会也如当初那个卫灵公一样对之心旌摇荡呢?都说女人是祸水,若是因此而引发一场祸事,真不是他想见到的后果啊——
“春秋时代初期,齐僖公的两个女儿成了当时各诸侯国君侯、世子竞争的对象,他们纷纷借机前往齐国都城临淄攀扯关系,讨好齐僖公,以达到娶齐氏女子的目的。
在众多的追求者中,齐文姜特别欣赏郑国世子姬忽,认为他端正勇健,如玉树临风,十分可意。郎有心,妹有意,于是齐、郑两国便为儿女缔结了秦晋之好……
谁知,原本是一桩两全其美、门当户对、令人艳羡的美事,然而郑国的世子忽然听到了齐大非偶的传言,提出了退婚的要求。这对齐文姜来说如晴天霹雳,又感到非常突然。当时退婚被认为是莫大的耻辱,等于是说你有缺陷,人家看不起你,人家不要你了。
齐文姜从小就自负美貌,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会被男人抛弃,不免伤情悲春,气恼不已,但又能怎么样呢!长久的心情抑郁,逐渐转变成为自怨自艾和顾影自怜,齐文姜甚至产生了一种歇斯底里的自我摧残心态,面容日渐憔悴,终于恹恹成病……
她的心思却偏偏被同父异母的哥哥姜诸儿看透了。姜诸儿与文姜从小就在一起游玩,兄妹情长,两小无猜,如今俩人虽已长大,但是彼此也不顾忌男女有别,授受不亲,照常往来。
姜诸儿知道文姜病了,就时常来看望、安慰和照顾;妹妹的婚事遇到麻烦,做哥哥的也感同身受,时日久了,两人本来是兄妹之情,竟然莫名其妙地转变成为儿女私情、恋情了。从此,两人疯狂地相恋了……”
水心静静地听着,其实这段历史她是知道的,只是这些涉及一些人伦道德,她真的不太愿意张口讲述,因此假装不太清楚,只是低头观察着棋局,听智惇一个人说下去罢了。
“春秋时代,男女关系十分随便,男女之间都很开放,只要两人情愿就能相恋,并自然发生男女关系。但是,有血缘关系的兄妹发生儿女私情,还是为礼法和世情所不允许,在道德上也会受到谴责。
姜诸儿与文姜本是同父异母的兄妹,男贪女爱,不顾廉耻,闹得沸沸扬扬。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不久就一传二,二传三,在传到四面八方的同时,自然也就传到了他们的父亲耳中……
齐僖公听了大惊失色,差点被气死。他认为这事有伤风雅,牲畜不如。然而家丑不可外扬,他只好一面把儿子叫来,痛责儿子;一面采取紧急且坚决的措施,严禁姜诸儿再与文姜接触,同时,急急忙忙为文姜择配。齐僖公的心情可想而知……”
而智惇以为水心真的不了解,反而讲解得更详细了,似乎他曾经经历过那段往事一般,讲得活灵活现。而且自始至终目光都没有离开过水心的脸庞,希望能从她的细微变化中体察到她的内心世界——
“正在这时,恰好邻国鲁桓公新立,一心想要与大国攀亲,以争取援助,就派遣公子翚赴齐说媒。齐僖公求之不得,当即欣然允诺。
齐鲁选择吉期,商妥婚嫁事宜,齐僖公为了避嫌,还一反兄弟送嫁的惯例,亲自将女儿送往鲁国成亲,了却了他心头的一块心病……
然而深陷畸情的男女,岂是老父一双眼睛能看得过来的?就在出嫁的前夕,姜诸儿与文姜虽然无法见面,却依旧以诗传情。姜诸儿写道:桃树有华,灿灿其霞,当户不折,飘而为直,吁嗟复吁嗟!
齐文姜比姜诸儿还要直白,答曰:桃树有英,烨烨其灵,今兹不折,证无来者?叮咛兮复叮咛!
不过,叮咛”一回事,现实又是一回事,良辰吉日已到,文姜被如期送往鲁国,成为鲁桓公的夫人了。目送心爱的妹妹远嫁他乡,姜诸儿恋恋不舍……”(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