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远洋归来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公元兴平二年(195年)1月27日。历时几个月的江东航海队,终于从美洲返航。这必将为历时带来浓墨重彩的一幕。

孙权带着典韦甘宁亲至港口迎接航海队。此行航海队共三艘楼船120多人,不过回来的只剩一艘楼船,80多人了。其他人要么被风暴淹没,要么就是因为败血症等等因素。可谓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不过孙权交代的任务也算是完成了,这次出海,成功到达拉丁美洲。并找到了玉米,番薯,土豆等农作物。

明朝末年是很多外来植物传入我国的时期,玉米也是在这个时候传进来的。

玉米原产地是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和秘鲁一带,据考古发现,玉米栽种已经有七八千年的历史了。1954年在墨西哥城下70米处的岩石中发现了九千年前的玉米花粉化石,后又发现了七千年前的玉米的果穗化石。只不过那时候的玉米还是野生的,穗长3.5厘米左右。经过人工培育之后的种植历史也有四五千年了。

玉米(拉丁学名:Zea mays L.)是禾本科玉蜀黍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玉蜀黍、棒子、包谷、包米、包粟、玉茭、苞米、珍珠米、苞芦、大芦粟,东北辽宁话称珍珠粒,潮州话称薏米仁,粤语称为粟米,闽南语称作番麦。

玉米是一年生雌雄同株异花授粉植物, 植株高大, 茎强壮, 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 也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农作物, 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和小麦。玉米一直都被誉为长寿食品, 含有丰富的蛋 白质、 脂肪、 维生素、 微量元素、 纤维素等, 具有开发高营养、 高生物学功能食品的巨大潜力。但由于其遗传性较为复杂, 变异种类丰富, 在常规的育种过程中存在着周期过长、 变异系数过大、 影响子代生长发育的缺点, 而现代生物育种技术不但克服了上述缺点和不足, 同时也提高了育种速度和质量。

土豆的原产地是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兀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在距今大约7000年前,一支印第安部落由东部迁移并在喀湖区附近安营扎寨,以狩猎和采集为生,是他们最早发现并食用了野生的土豆。

十六世纪中期,土豆被一个西班牙殖民者从南美洲带到欧洲,那时人们总是欣赏它的花朵美丽,把它当作装饰品。根据陕西省兴平县县志的记载,1 6世纪时土豆已传入中国。才传入中国时,土豆只属于贵族食物。明清之际,土豆的栽种技术不断提升,产量亦不断提高,是以开始突破贵族食物的藩篱,转而向平常百姓的餐桌靠拢。清朝建立后,政府取缔了明代皇室的蔬菜供应系统,皇室菜户沦为普通农民,土豆也借机走出大

内,向北京周围乃至全国各地大规模地传播开来。清代中叶后,中国人口骤增,人民对粮食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巨大的人口压力与粮食危机,为土豆迎来了第一个种植高峰。道光年间,土豆进一步传播到山西中部、北部,其后山西更发展为中国土豆的主要产区。历经三百年的传播,跨越明清两个朝代,外来的土豆终于在中国落地生根。时至今日,土豆已是中国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土豆的亩产量大概在4000斤到10000斤之间,而玉米亩产量大概在1000斤到1400斤左右。而汉代粟亩产281斤;豆亩产264斤。可谓是远远低于玉米和土豆的产量。可以预见,若是这些作物普及到平民百姓家中以后,大汉天下将不会再有“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事情发生。

不过这次带回来的作物不多,只能慢慢培养,想要达到人人都能种上新作物还要等待几年的繁殖过程。不过目标有了,前方便不再遥远。

顺便科普一下三国时期的度量衡:度量衡三国时期1石一4钧,1钧一30斤,1斤16两,1两一24铢1石一26400,1钧一6600,1斤220,1两一13.8,1铢一0.57克1斛一10斗,1斗10升,1升一10合1斛一20450,1斗一2045,1升204.5,1合一20.45毫升1丈一10尺,1尺一10寸,1寸一10分1丈一242,1尺一24.2 1寸2.42 1分一0.242厘米。

所以看三国演义里描述人七尺七寸就是1.86左右。

孙权安置好众人后,便派人将未归来的将士遗体的骨灰带到各自家中,并发放抚恤金。同时还让工匠们制作一批远洋第一人的金勋章发给众人。这种荣誉远比金钱对他们来说更加重要。

孙权带着典韦甘宁众人,拉着农作物往回赶。孙权早已命人在众山之间开垦出一片肥沃的土地以待他用。虽然这次带回来的作物不是很多,但是也满满的装了两大车。看着运粮车慢慢悠悠的行走这,期间两车粮食却需要5.6个人一起施行。孙权想到了这个年代的另一个问题。运输粮草辎重太耗费人力物力!这个问题必须解决才行。

因为古代运粮和辎重,需要众多运粮兵。比如一万大军出行,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如果按十万大军两个月需要的粮食算。

仅算士兵所需粮食,大约60万石,折算后大约要540万吨。如果算上其他,则所需更多,计算更复杂。

举例说明:十万大军所需的陆运具体规模:

一青壮男子每天食量2升米,60日需食1.2石米;1万人60日需食米1.2万石。

1驴负重1石,骡、驭马负重1.5

石,牛车负重10石。车载一千斤。:“遂诈为粮车三百乘,每车伏壮三五人,各赍陌刀、劲弩”,1人及武器相当于2石,记得唐平百济或高丽,一大臣奏章在提及船运时,也说到1兵当2石,可惜忘了出处。

10万兵的负重,按百日算,30多万石,按60日算,只能减去8万石,大致在25万石左右,24万好算点,就再从宽计算吧。

初唐、盛唐军队,每火(10人),标准配备六驮,有时(如李世民征辽东)为八驮,驭畜多为驴,从宽计算,每火配8匹马骡,负重1.5石,也只能负重12石,除武器装备用具等,能带粮食极少。按60日行军作战计算,每人额外还得负担1石辎重,必须安排专门的辎重部队运输。

计算出动10万兵(按《通典》中2万唐军配备4千骑兵计算,10万兵含2万骑兵,姑且只按1骑1马算,战马就得2万匹。(实际上,天宝年间的安西唐军,步兵皆有私马,即10万兵起码就有10万马,5万兵起码5万马,姑且从宽计算吧)

作战60天的后勤需要,也即专门计算辎重部队规模。那么,很显然——

10万兵总计1万火,按1火八驮计算,单驭畜即达8万马骡,而这只承担了12万石的后勤,还需要负担12万石。如果辎重全为牛车,则还需1.2万辆;如以马骡来运,则还需8万匹。

假设均为牛车,按最好条件算,四辆牛车为一排,每排5米计算,则单辎重部队就可排上30里,按最好的行进速度算,牛车每天也就走3、40里,也即先头辎重部队到达扎营休息,后面的辎重部队还刚出发。还有10万战马、驭兽,加起来起码得100里了。而且长达百里的辎重,行走极其困难,极其容易被袭击。随便一个隘口,那么多的辎重后勤都极易形成交通瓶颈。

这里还没有计算战马、驭兽的饲料问题,战马2万匹,加上驭畜8万,驾车驭畜1.2万头,总计11.2万头(匹),为计算方便,姑且再从宽按10万匹马食量算。

要保证战马、驭兽体力,除青饲料外,必须保证每匹每天1斗谷物或豆类饲料。10万匹马,按少计算,1天起码得1万石的谷、豆。

战争打的就是后勤!

曹操赤壁之战号称百万大军,除了运粮兵等后勤部队,其实精锐士兵也就十七八万。可以看出,后勤部队所占比例是多么大。这也是每次战争的残酷的地方,每逢战事,受苦受难的必定是百姓。因为本来农作物的产量就少,再经过战争,那么百姓们必然受到剥削。甚至死亡。

好在现在江东军队不是很多,现在还没有遇到后勤补给不利的情况。这也得益于孙权的精兵政策。但是为了以后大军做准备,运粮的问题额待解决。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修罗武神 人族镇守使 万相之王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从长津湖开始 星汉灿烂 从木叶开始逃亡 陆地键仙 我有一剑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相关推荐:天下第二德鲁伊为所欲为传奇机长:回归魂穿大熊猫,敢偷我竹笋!逆流青春时代校草甜宠:学妹咋办可好重生之门无限之大地怒吼从叶问开始的诸天你非青梅我非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