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后悔不跌,真是酒后误事。
他慌忙道歉。
但王允怎么能听得进去。
立刻叫来甲士将蔡邕交由廷尉治罪。
蔡邕是当世大儒,品行端正,忠诚孝顺,怎么能因一时之言而获罪。
满朝文武有一大半人替蔡邕求情。
此时王允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变化,可以说,他已经膨胀了,已经飘飘然了,他认为是凭他一人运筹帷幄才挽救了大汉王朝。
对于众人的求情,他一概不允。
蔡琰十分担心蔡1的事,看到满朝文武都劝不动,她心急如焚。
无计可施之下,她想到了王也。
王也是王允的族人,而且杀董卓立了大功,蔡琐便写了信让奴仆送给王也,希望他能帮自己救出阿父。
自从上一次地牢的事情后,王也就没见过蔡瑛。
其实,即使蔡琰不找他,他也会救蔡邕。
如果之前不是蔡邕保着他,他早就被牛犇弄死了。
王也悄悄从后门溜了出去,雇了一辆牛车,赶紧前往蔡府。
昔日蔡府宾客盈门,自从蔡邕出了事后,蔡府就变得门可罗雀。
见到蔡琰,王也心疼不已。
小妮子眼睛红肿,脸色苍白,一脸的倦容。
王也将她轻轻拥在怀里,摩挲着她那滑嫩的脊背,温言劝慰道:“琐儿,有我在,你放心,我一定会把蔡公救出来的!”
蔡琰啜泣道:“王大哥,琐儿相信你!”
当晚,王也没有走。
看着楚楚可怜的蔡琐,他怎么忍心离开。
给家里捎了个信后便留了下来。
次日,王也神清气爽地离开了蔡府。
想要救蔡邕只能去求一个人,也只有这个人现在能和王允说上话,那就是吕布。
不过,吕布重利好/色,不可能平白无故去帮人。
拿钱去砸,开玩笑,吕布抄了董卓老巢,富得流油,现在不缺的就是钱。
送美女,开玩笑,一般美女看不上,好的王也也找不到呀。
蔡邕一时半会儿不会有事,王也准备先从吕玲绮入手,看看除了钱和美女外,吕布还有什么爱好。
去了吕府王也才知道,原来吕玲绮和家人已经离开了长安城。
王也感叹,这吕布能在群雄并起的乱世蹦跶那么长时间,除了勇武过人外,看来脑子也挺好使。
凉州兵那刚传出要造反的风声,他就把家小都转移了。
既然吕玲绮不在,他只好直接去找吕布。
吕布最近也是意气风发。
行政上,王允做主。
军事上,吕布负责。
现在长安城就是这两人共同掌管,这也是为什么王也要找他的原因。
见到吕布,王也说明了来意。
“这事不太好办呀!”
吕布面现踌躇之色,沉吟不语。
他也很敬佩蔡1,但现在朝政都是王允做主。
为了救蔡邕去得罪王允,吕布觉得不划算,毕竟蔡邕又不是他亲人。
王也前世可是销售,听吕布这么说,就知道有门。
难办,不是办不了,而是看你能给出多大的好处。
王也微微一笑,从腰间拔出了鸣鸿刀。
他的举动把吕布吓了一跳,还以为他要行刺,差点就拔剑了。
“吕将军可认识此刀?”
王也将刀横在胸前问道。
吕布一脸疑惑地摇了摇头。
“这是家传之宝鸣鸿刀!”
王也接着道:“此刀长三尺、削铁如泥、锋不可当、可破天下之兵,为轩辕黄帝铸造金剑时剩余原料自然生成。”
“是吗?”
吕布不以为然。
这把刀看着黑不溜秋,造型更是古里古怪,一点都不像宝刀。
王也摸了摸刀身,然后淡淡地道:“砍断董卓宝剑的就是此刀。”
“什么?”
吕布猛的瞪大了眼,“真是这把刀!”
董卓那把剑可是传世名剑,名日龙渊剑,相传为欧冶子和干将共同铸造。
王也道:“将军如若不信可以一试。”
吕布也不犹豫,拔出腰间宝剑便向鸣鸿刀砍去。
“锵!”
剑光闪过,吕布的宝剑断为两截。
“真乃神兵也!”
吕布不禁赞叹道。
王也当即表示,愿将宝刀献给吕布,只求吕布保蔡邕一条命。
吕布十分动心.虽然他不能让蔡邕官复原职,但保一条命,贬为庶人还是没问题的。
直到吕布收了鸣鸿刀,王也才算松了口气。
虽然他也很肉疼,但能还蔡邕一条命也值了。
再说,系统奖励还会有,而蔡邕只有这一条命。
办完事,回了家,王也便开始着手外放任职的准备。
因为不知道自己会被外放到哪里,所以他先把家里的财务点验规整一下。
王也现在也算颇有资产。
之前抄家赚了三百万钱,之后,甄尧又给了六百万钱,加上他自己赚的,以及变卖了家里一些别人送的礼品,总共有九百五十万钱,也就是四百七十五个金饼。
王也自己都没想到,他竟然快有千万钱了。
如果要换算成王也那个年代,妥妥的亿万富豪。
王也要外放为官,这件事王也也没瞒着貂蝉等人。
他们自然要跟着王也,但唯独张宁左右为难。
她很不放心王也,因为道路艰难,路途险恶。
但她又不能离开,因为大仇未报。
该如何抉择成了她的心病。
“可恶!”
司徒府内,王允猛地将玉杯掼在地上。
“砰”的一声,玉杯被摔得粉碎,把身边服侍的小妾吓得一哆嗦。
今日吕布前来见他,劝他免去蔡1一死。
王允素来瞧不起武夫,更加瞧不起见利忘义的武夫。
但,放眼全城,连个能打的人都没有。
为了对抗西凉军,他不得不依靠吕布,所以没办法,只能卖吕布这个面子。
小妾哆哆嗦嗦地给王允换了一个新杯子。
王允气呼呼地坐下,喝了口茶平复了一下心情,然后拿起奏章继续查看。
现在天子还小,王允独揽朝政,很多奏章都是他代为审阅,然后再由天子用印。
王允索然无味地看了几个奏折,突然一个奏折吸引了他的目光。
他不禁皱起了眉头。
又是一件烦心事。
有人竟然举荐王也为刺史,殊为可笑。
王也年不过十八,当县令都有些年轻,更何况是贵为天子钦差的刺史。
不过,可恶的是,王也杀了董卓立了大功,有功不奖是不可能的。
毕竟自己和吕布都升了官,如果不升王也,岂不落人口实。
想到王也,王允就恨得牙痒痒。
自己谋划了几个月,耗费心力,担着灭族的风险,最终搞死了董卓,但最后扬名的却是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