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仕?
今天是什么日子,怎么各个都问自己这个问题。
王也不露声色,微微一笑:“不知甄兄为何有此一问!”
甄尧郑重其事地道:“我只是想告诉王兄,如果你想入仕的话,我们可以助你一臂之力,而且帮助你加快升迁的速度!”
王也心里一惊,他立刻就明白对方的意思了。
这些豪商巨富虽然家资巨万,但社会地位并不高。为了保障其财产安全,他们会对有前途的官员进行投资,以保障其利益。
用王也那个时代的话说,这些人就是天使投资人。
东汉末年,卖官鬻爵十分严重,各级官位都明码标价,甚至金字塔顶端的三公,都可以用钱买到。
曹操的父亲就是用一亿钱买的太尉。
不得不说,曹操家真有钱。
“无功不受禄,我想知道,我需要付出什么?”
王也当然不相信天下掉馅饼的事,人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甄尧见王也听了他的话后,并没有变现出激动的神情,而是宠辱不惊一脸淡然,心下赞道,自己果然没有看错人。
如果王也表现得受宠若惊,神情激动,甄尧依然会投资王也,但投资的力度会从第三等级的“玄”子级下调到第三等的“黄”字级。
“王兄是聪明人,我也不瞒你。”
甄尧表情有些黯然:“如今汉室将倾,天下大乱,我们商贾之家危如累卵,为了能在这乱世保住百年家业,不得不殚精竭虑。”
说着,他一脸激动地向王也抱拳道:“为此,我们愿意资助像王兄这样的贤能之士成就一番功业,好在羽翼之下得到些许庇护!”
我去!
别把自己说的这么可怜好吗!
王也心里翻了个白眼。
世家大族商贾巨富,哪个不是发战争财的。
不过,这些人为何会选自己。
难道这个甄尧有受虐倾向。
王也一脸疑惑:“不知甄兄为何会选我?”
甄尧笑着道:“不瞒王兄,其实我们早就注意到你了!”
“哦!是吗?”
王也心里一惊。
甄尧继续道:“自从王兄在蔡公府上做出那首‘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后,我们就已经注意到你了。之后,你的蚊香大卖,还有拍卖会,以及……”
甄尧顿了顿,盯着王也的脸,一字一句:“牛犇之死!”
轰!
王也脑中响起一声惊雷。
顿时成了一身冷汗。
难道他当时看到了。
不会吧!
当时满是灰尘,现场十分混乱,自己出刀又快,怎么会被看到。
要冷静。
这种事打死也不能承认。
王也迅速稳住心神,冷冷地道:“牛犇此人凶狠残暴,为祸百姓,如果是我,也恨不得手刃此獠为民除害。可惜,此人竟死于黄巾余孽之手。”
甄尧刚才已经捕捉到了王也的一丝慌乱,但没想到,王也竟然这么快就能调整心态,心里不禁又对其看重几分。
王也感觉自己一直在被甄尧牵着鼻子走,这种被动的状态让他很不爽。
“我想,打赌的事,应该是你对我的一个试探吧?”
王也主动抢过话题问道。
甄尧有些尴尬地点点头:“打赌是真的,但试探也是真的,王兄不愧奇才之名!”
“我想你们不只找了我一个吧!”
王也眯着眼,笑着道:“我现在在你们那属于第几等呀?”
“咳咳咳!”
甄尧差点一口茶水呛死,忙道:“王兄何出此言?”
王也心道,我只是试试,看你这个样子就知道是真的。
接着,王也又放了一个炸弹:“不知道勃海太守袁绍在你们那里拍几等呀?”
“啊!”
甄尧差点咬住舌头,这次轮到他震惊了。
甄尧从王也家出来。
直到坐进马车,神情还有些恍惚。
这王也到底是怎么知道他们资助袁绍袁本初的。
袁绍在洛阳时惹怒董卓,被其下令通缉,如丧家之犬逃亡冀州。
袁氏四代广布恩德,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袁绍虽一时受制,但其底蕴深厚,很快就能翻身。
以甄家为首的一批豪富商贾,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出钱出人。
一方面帮助袁绍在冀州稳住局面。
一方面买通董卓身边人,劝说董卓放过袁绍。
没想到,还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
董卓采纳对方的意见,任命袁绍为勃海太守,赐爵位为邡乡侯。
正因为有了甄家等豪富商贾的财力支持,才有了之后以袁绍为盟主的十三路大军伐董之战。
当然,为了安全,甄家绝不会将所有鸡蛋都放到一个篮子里。
而王也就是他们新找的篮子之一。
本来王也在甄尧心目中是三等的投资级别,但王也最后的一席话,让甄尧十分震惊。
他对王也现在的投资级别产生了动摇,但他现在的权限最高只有三等,再往上就得请示阿父了。
送走甄尧,王也将此事告诉徐庶。
真是打瞌睡就有人送来了枕头。
徐庶大喜,连连向王也道贺。
虽然王也没有立即答应对方,但可以看出,王也已经进入那些金主的视野。有了金主的支持,何愁大事不成。
时局动荡,机会难得。
用钱砸的办法是最简单粗暴的,但也是最有效的。
三天后。
王也又与甄尧见了一面,两人整整谈了三个时辰。
甄尧向其父甄逸请示后,将王也的级别调到了二等,也就是“地”级。
这个级别的投资金额封顶为一千万钱。
这笔钱将视王也的仕途表现分批给。
起始金额为三百多万钱,最终目标为刺史。
王也听到甄尧说出的金额后不禁咂舌。
自己累死累活连蒙带骗也才赚了五十多万钱。
就这,还沾沾自喜。
看看人家,随随便便一出手就是百万级别。
三百万钱,换成金饼就是150个。
乖乖,不愧是东汉末年的四大豪商呀!
想到最终的金额能达到一千万钱,王也心里忍不住的激动。
经过商议,王也入仕的第一步,就是先改变布衣的身份。
东汉选官主要通过察举、征辟、明经考试。察举是以“孝廉”
“茂才异等”
“贤良方正”等名目,由各级部门和地方政f推荐给中央。
征辟则是国家直接征召有名望的大贤。
明经考试主要针对太学生。
因为时间较为紧张,通过考试,时间来不及。
国家征辟更不可能,王也还没有那么大的名气,所以只能走察举中的“贤良文学”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