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本就在战场上被王也给打服了,如今自己遭遇袭击,王也这位当朝第一权臣居然亲自跑来慰问。
这面子,给得当真是够够的!
人心都是肉长的,王也如此礼贤下士,关羽和张飞又岂能不敢动?
毕竟这些年追随刘备,到处流浪,遇到的诸侯也不算少了,可受到过的礼遇,简直屈指可数。
现在和王也这么一对比,顿时显现出了差距,让他们有种无双国士,终于遇到知己的感觉。要不是和刘备拜了把子,怕不是现在就要当场认王也为主了。
两人的神态变化,让刘备那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王也居然当着他的面,用他的惯用伎俩来挖他的墙脚,这和夫目前犯有啥区别?
简直是不当人子!
但让刘备更气的是,偏偏这事情他还没办法开口,不然自己“仁德”的人设就要崩了,只能继续和王也同台竞技,互飙演技,就看谁的演技更技高一筹了。
虽然暂时没能挖动关羽和张飞,但王也一点也不急躁,毕竟是顶级猛将,这点耐心还是要有的。
反倒是刘备,慌得不行,赶紧以工作为由,拉着二弟和三弟告辞,他现在就想离王也远远的。
竟然对我的二弟和三弟心怀不轨,神武侯此人,坏得很!
看着刘备狼狈逃离的身影,徐晃又看了一眼关羽和张飞,试探着问了王也一句:“主上这是想要招揽关羽和张飞两人?”
王也没有回答,反倒是笑着问了徐晃一句:“这两个人,你怎么看?”
徐晃想了想,最后还是如实回答:“我曾与他们有过交流,关、张二人,皆当世豪杰,有万夫莫敌之勇,吾不如也。”
人最难的,就是认清自己,并承认他人比自己更加优秀。
尤其是像徐晃这般,已经身居高位,却仍有自知之明,确实难得。
王也闻言,笑着拍了拍徐晃的肩膀:“关羽、张飞固然骁勇,但公明你也不差,更无需妄自菲薄。”
一番勉励,再次让徐晃感动不已,心中不禁生出士为知己者死的想法。
王也随后又问起了徐晃对刘备的看法:“刘玄德这个人,你认为如何?”
徐晃邹着眉头沉思了一会儿,才开口说道:“似忠实奸,似仁实诈,刘备此人,虽有英名,然而城府太深,流露出来的感情,看似真挚,实则往往包含着某种目的,他对主上,也不是真心臣服。”
能够说出这种话,足以证明徐晃智商在线,看得十分透彻了。
刘备能够在乱世中崛起,其实除了靠着“大汉宗室”的身份,更多的是在卖人设,卖一个“忠义仁德”的人设。
就好比钓鱼的姜太公,愿者上钩。
卖人设这种事情,其实早就有了,《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有明言:“惟器与名,不可假人。”
刘备的事情,王也并没有放在心上。
手下的人有异心,在乱世之中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只要自身保持强大,就不必担心被属下造反。
而如果太弱小,那无论做什么都没有意义。
与其花心思去打压手下,换来一个刻薄寡恩的名声,不如想办法壮大自己的实力,毕竟没有人会臣服于一个弱者。
聊了几句,徐晃犹豫了一番,就低声向王也请示:“主上,是否要封锁关隘,搜捕贼人?”
“不用了,就算真有漏网之鱼,也正好符合我的期待。”
王也并不愿意封锁边境,这样会影响和兖州还有豫州的商业贸易,对经济造成重创,为了抓几个刺客,不划算。
“那黎家该如何处置?”
“依律处置便是,参与者一律处死,其余族人发配幽州。对了,提醒刘备,让他趁机以黎家为突破点,展开清田的工作。”
“遵令。”
徐晃领命而去,亲自率领数千驻军,配合刘备开展工作。
原本成皋县的世家豪族,全都反对刘备的清田工作,如今听说王也居然遭遇刺杀,而且就是带头反抗清田的黎家家主黎威干的,顿时一个个都吓破了胆,生怕和这件事情扯上关系,再也不敢有任何阻拦。
刘备更是卖力的当起了打工人,勤勤恳恳地为王也做事,不仅亲自护着翟南等人四处实地勘察,还亲自审问了黎威的心腹手下,在黎家大宅搜出了一份“盟约”。
所谓盟约,其实更像是一份名单,内中记载了四郡之地,上百个豪族居然暗中结盟,意图对抗王也的“乱政”。
刘备傻眼了,这件事情干系重大,他根本不敢擅专,只能心急火燎地派人将名单送去洛阳,交到王也手上。
这件事情,只有王也才有权处置。
前脚刚回到洛阳,后脚就收到了这份名单,还没等王也想好要这么处理这件事情,消息便已经传得到处都是。
尤其是王也治下,四郡之地的豪族世家,凡是人在名单上的豪族世家,有一个算一个,都变得异常地紧张和不安。
书房里,王也叫来了荀攸和杨修:“事情的始末,你们都知道了吧?”
“是!”
两人点头,表情都有几分严肃。
“你们怎么看?”
沉吟了片刻,最先开口的是素有急智的杨修:“名单一事,嫁祸的手段太过明显,而黎家,也不过是对方抛出来的弃子。”
随后荀攸也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连续两次的伏杀,然后是在黎家大宅搜出的密信,再来就是故意散播消息,制造恐慌,对方的目的已经十分明显了,就是要制造矛盾,甚至引爆战乱,意在拖延我军的进攻步调。”
王也甚至都懒得问是谁做的,毕竟普天之下,有这个能耐布局和执行的势力,也唯有汝南袁氏了。
甚至极有可能是二袁联手,否则单凭袁绍或者袁术,恐怕还做不到这种地步。
“那关于密信的调查结果呢?”
王也将目光投向荀攸,李儒走后,他就再次掌控了暗卫的情报系统。
“根据调查,盟约的事件是真,但联合的目的,只是反对清田,并不涉及伏击刺杀,这应该是许攸和杨弘暗中散播的假消息。”
“现在该怎么做,不用我多说了吧?”
“是,属下明白。”
荀攸离开卫将军府之后,当即宣布彻查黎威的刺杀案件,并且还公开宣称对任何涉及此案的人,无论是何身份,都必严惩不贷。
这个消息一传开,本就不安的四郡豪族,变得更加惶恐和惊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