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百姓,董承和他的手下如狼似虎,凶狠非常。
但是面对世家豪族,他们却彬彬有礼,秋毫无犯。
因此哪怕闹得民怨沸腾,怨声载道,可董承却依旧得了一个“能吏”名声,不少人都对他的举措赞不绝口。
很快,董承就迅速招兵买马,征募到了两万乡勇。
至此,董承彻底掌握了权力,一跃而上,真正跻身于帝国最顶级的权贵行列,还被刘协拜为车骑将军,得以开府,能够名正言顺地开始组建势力。
不少世家子弟,慕名而来,投身在董承门下,成为了他的幕僚。
其中就有河东卫氏出身的卫仲道,以及他的兄长卫伯觎。
两人家世显赫,又都暗中向董承“捐献”了大量的钱粮,所以都换到了一个官身。卫伯觎得到是从事中郎这一官职,六百石,而卫仲道则是出任令史,秩二百石。
不过虽然获得了官身,可卫仲道这几日心情似乎不太好,整个人郁郁寡欢,本就身虚体弱的他,更是因此积郁成疾。
卫伯觎见了,忍不住问道:“怎么了,心情不好?”
“嗯。”
卫仲道随口应了一句,便又再次默不作声。
两人虽是兄弟,但年纪相差极大,卫伯觎已经三十五岁,早就娶妻生子成家立业。
而卫仲道却才刚刚行完冠礼,年满二十,未曾娶妻。
卫伯觎看见卫仲道魂不守舍的表情,就知道自己的弟弟还忘不了那个叫做蔡甄姜的姑娘,便长叹一声对他说道:“哎,你若真的喜欢甄姜姑娘,我可以亲自为你去求这门亲事。”
“当真!?”
卫仲道表情瞬间变化,仿佛一下子又活了过来。
“D矣?”卫伯觎又忍不住叹气,自己这个弟弟,怕是真的对蔡邕的小女儿情根深种,难以自拔了。
其实以蔡邕现在的情况,卫家是瞧不上眼的。
毕竟如今刘协主政,董承掌权,蔡邕因为是王也的党羽,此前又曾为董卓所用,因此必然受到打压。
丟官去职都是轻的,严重一点,甚至很有可能会丟掉性命。
这样一个人,已经没有了联姻的价值。
可架不住卫仲道喜欢啊!
因为是老来得子的缘故,卫仲道从出生时起,在家中就很受父母宠爱,加上从小体弱多病,因此家里人都让着他宠着他。
卫伯觎实在是不忍心看到弟弟为了一个女人而变得形销骨立,因此干脆帮他求了这门亲事。
可卫伯觎亲自去了一趟蔡邕府上,道明来意之后,却只得到了蔡琰三个字的答复。
“我不嫁。”
蔡琰冷冷地看着卫伯觎,丝毫没给卫家面子,就这么强硬的拒绝了。
卫家好歹也是名门之后,蔡琰哪怕是婉拒,都有些得罪人,更何况是这种态度?
简直是奔着结仇去的!
卫伯觎也是脸上有些挂不住,当即怒而起身,头也不回的离开。
蔡邕看着倔强的女儿,忍不住叹气:“其实卫仲道这个人挺好的,上次的事情,倒也怪不得他。”
蔡琰却是摇头:“先生曾对琰说过,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一个人平日里装的再好,真正遇到大事的时候,也会露出真实的本性。上次卫家不救父亲,我并不怨恨,毕竟趋利避害乃是人之本性,但卫仲道不帮我便也罢了,却连见我一面都不敢,生怕受到父亲牵连。这种人,不值得琰儿倾心于他。”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神武侯当真是好文采啊,难怪甄姜你对他念念不忘。”
蔡邕捻着胡须品味了一番,随后又笑着揶揄了女儿几句,羞得蔡琰满面酡红,倒是冲淡了因为卫觊的到来而紧张起来的气氛。
一提到王也,蔡邕也有点担心他的状况:“都这么长时间没传来消息了,神武侯该不会是……”
“不会的!吉人自有天相,我相信先生一定会平安无事!一定!”
蔡琰心中默默为王也祈福,只希望他能安然归来。
函谷关上,微风徐来。
王也立身于城墙之上,举目远眺。
不一会儿,一只信鸽落了下来,被王也身后的暗卫稳稳接住,拆开看了信封上的记号,立刻递给王也:“大人,甲级三等急报。”
“嗯。”
王也随口应了一句,淡然地接过密信,拆开封口,阅读起信中内容。
看完之后,递给了身边的贾诩和李儒两位谋士:“都看看吧。”
两人一起拿着密信,一目十行的看完。
李儒第一个开口:“主上,董承手握重兵,必然会对徐将军和荀大人下手。
荀攸和徐晃的部队战斗力固然强焊,但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董承想要下手,根本不需要多做什么,只要断绝后方的粮草供应,那么前线的大军必然不战自溃。
贾诩也补充说道:“公达领兵出征之前,早料到洛阳会生出变故,因此带足了半年的粮草,而徐将军镇守的虎牢关,也有囤积了不少存粮,因此粮饷反而不是最大的问题。我更担心的是,陛下若是与世家合流,内外夹击,我军恐怕立陷死地。”
刘协虽然年幼,但终究有着皇帝这个身份,因此他真要站出来,号召天下兵马一同讨伐,这还真是一件麻烦事。
“主上,虽然没能钓上最大的大鱼,可眼下局势,已经不能再等了。”
李儒和贾诩,异口同声地向王也发起劝谏。
王也思虑片刻,最终还是认可了他们二人的谏言:“袁隗,杨彪,果然都是老狐狸,这都能沉得住气不动手,看来是我小看他们了。”
李儒双眼露出凶光:“主上,此二人杀之又有何难?随便找个借口,说他们包藏祸心,勾结外郡诸侯图谋造反就是了。”
贾诩是毒士,李儒则是毒蛇。
贾诩献计杀人,通常都是为了自保,不得已而为之。
但李儒不一样,他是为了功名利禄而杀人,而且手段极其狠毒,不留余地。在李儒看来,袁隗、杨彪这等所谓老臣,也就名声唬人而已,真要不管不顾,一队甲兵就可灭起满门。
谋士献策,但采纳与否,决定权却在王也这个主公身上,对于李儒的这个建议,王也自然是毫不犹豫地拒绝:“若是杀人能够解决问题,我早就大开杀戒了,但袁隗和杨彪,都是我大汉子民,更位列三公。杀他们,得用法度,而不可以私愤处置。”
王也的话,让贾诩和李儒大为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