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莹一听,顿时缠着黄欣追问道:“你真的见过他本人?”
袁家管束甚严,而且之前董卓乱政,洛阳的治安非常糟糕,怎么也不可能让自己府中的女眷上街,万一发生点什么事情,立刻就成了整个家族的丑.闻。
所以袁莹虽然对王也的事迹耳熟能详,却未能一窥他本人的真容。
黄欣笑嘻嘻地炫耀道:“前些日子不是有道人在东城办了一场醮斋嘛,说是可以向上苍祈福,娘亲想图个吉利,就也把我捎带上了。”
坛醮斋戎,算是日后庙会的雏形,起源是东汉之后佛法东传,与本土道教产生信仰上的竞争,为了吸引信众而弄出来的特殊节目。
因为增加了不少媚众的娱乐内容,因此往往非常热闹,兼之为了讨个好彩头,所以许多达官贵人的家眷都被会被吸引过来。
这次醮斋是兵乱止息之后,洛阳城的第一场民间盛会,所以王也也带着人过来凑热闹,与民同乐,却不想恰好被人群中的黄欣看见。
听到这里,袁莹顿时懊恼:“哎呀,好可惜啊,早知道我也去参加了。”
错过一次亲眼看见偶像的机会,袁莹很不开心,但是心中对王也的长相更加好奇起来:“欣儿,我的好妹妹,快和我说说他长得怎么样,是不是和传闻中一样英姿飒爽,卓尔不群?”
黄欣先是摇摇头,随后才兴奋地叫道:“不,比传闻中更帅,更有气质!”
袁莹光是听黄欣描述,就心如鹿撞,恨不得时光倒流,她也亲自去到现场,一睹王也真容。
“你不知道啊,神武侯不仅身材高大,而且气质特别英武,浑身上下仿佛会发光一样。就算站在人群中,你一眼也能把他给认出来。而且只是看上一眼,目光就陷进去了,一辈子都很难忘记咧。”
黄欣目光灼灼,显然也对王也一见倾心。成了他的小迷妹。
她的父亲可是当朝太尉,因此黄欣也算眼光颇高,毕竟她见过不少世家出身的年轻英才,其中不乏俊逸脱俗之辈。
但即使如此,她所见过的男人当中,无论体格、长相还是气质,能比得上王也的,却是一个也没有。
袁莹虽然未能得见王也真容,此刻心中却不由的更加憧憬起来,也不知想到了何种深入的地步,脸上竟露出几分娇羞的驼红。
天不怕地不怕黄欣顿时忍不住凑上前去揶揄道:“莹姐姐,听说神武侯最近经常出现在书院里,也不知道今日前去,会不会遇到呢。”
袁莹被黄欣说得脸颊发烫,心中也是一阵忐忑:“应该会的吧?”
“所以说莹姐姐是承认了踏青是假,来寻人才是真的咯?”
“哈,我看你是又皮痒了对吧?”
“啊,不要挠我痒痒啦,我再也不敢了!”
马车里,再次传出娇声一片,而由始至终坐在一旁不发一言的蔡琰,心中更感好奇,小姐妹们口中的神武侯王也,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呢?
“小姐,孟津书院到了。”
跟着一起出来的嬷嬷小声提醒袁莹说道。
而袁莹也掀开帘子,果然看到红底金字的牌匾上,写着铁画银钩的四个大字一一孟津书院。
落笔者不是别人,正是王也。
“好字!”
“好气魄!”
袁莹只是觉得王也写得字真好看,而在她身后开口的蔡琰,却在笔画之间,看出了王也欲开创千古未有之文化盛世的豪迈和志气。
只因为她的父亲蔡邕自己就是书法大家,甚至自创了飞白书这一全新的书法流派,有此家学渊源,从小耳濡目染之下,蔡琰于书法一道上的造诣自然不浅,远胜袁莹和黄欣,随后蔡琰目光又落在了书院门口的一副对联上,双眸顿时如湛然秋水一般,透出迷人的风采,朱唇微张,贝齿轻启,情不自禁的低声吟诵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当真是绝世好句!”
字,气势豪迈。
句,文采飞扬。
虽素未谋面,蔡琰心中却已经对王也生出了不少好感,嘴里更是忍不住赞叹说道:“原先听不少人评价神武侯不过一介武夫,不识文章诗赋,不明圣人教诲,却不想他竟然能写得一手好字,更有如此文采,果然不能仅凭道听途说,就判断一个人的才能和品德。”
听闻有人诋毁自家的偶像,袁莹顿时就不乐意了:“哼,又是太学里那些酸臭书生在背后嚼舌根吧?这些话他们有能耐倒是当着神武侯的面说啊,背后非议他人,真是小人行径。”
黄欣也算王也的小迷妹,所对太学里那些每每以才子自居的自大狂同样很不感冒:“一群酸臭文人而已,若非神武侯力挽狂澜,他们哪还有机会在太学里指点江山,激昂文字?”
蔡琰有心辩解,却还没来得及说,就被袁莹和黄欣拽进了书院之中。
书院里,这时候正在上课。
在表明身份之后,三女也立刻获得了守卫的放行。
毕竟三个名门之后的世家千金,大家闺秀,总不可能是来这里搞破坏的。
书院里,一共有十二间教室,找了好一会儿,她们才找到了正在给一群孩子上课的王也。
此时的王也,卸下铠甲和兵器,换上了一件宽松的深青色长袍,同时也收敛住身上的杀气,顿时显得儒雅随和起来,颇受孩子们喜欢。
蔡琰俏生生地站在黄欣和袁莹身后,也有些忍不住将目光透过窗户,想要一探究竟。
她太好奇了,王也这样的大人物亲自来给小孩子上课,会说些什么内容呢?
袁莹和黄欣也很好奇,看着一群萌萌哒的小朋友聚在一起上课,对她们来说也是一种非常新奇的体验。
站在讲台上的王也,自然发现窗外多了三个“不速之客”。
但毕竟来的是年轻漂亮的妹子,加上没有从她们身上感知到恶意,所以王也倒也出声,而是选择了专心上课。
只见他笑着将课本放在讲台上,开口提问道:“大家还记得我昨日讲过的内容吗?”
“记得!”
孩子们的回答非常踊跃,争先恐后说道:“先生昨天主讲物质的三种形态。
”这学生都在八岁至十二岁之间,他们原本都是穷人家的孩子,早早就要干各种农活和家务,生活非常苦累。能来书院上课,反倒让他们觉得是一种娱乐和放松。
再加上现在他们都处于启蒙阶段,课时并不累,除了认字和跟读《墨经》之外,主要是各种有趣的物理小常识的普及,旨在勾起他们对认知世界的好奇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