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一旦墨学通过活字印刷术,以超低的价格向普通百姓出售《墨经》,不出三五年,天下尽墨矣,哪里还有儒学的生存之地?
第一次开讲,大唐就开始变得不一样了。.[W]嚇论>司马朗当即质问翟康,而且振振有词:“为何此地只印你们墨家经典,却不印我们儒家经典,这未免有失公平!”
翟康听完,不以为意的耸耸肩:“我哪知道,反正印刷任务都是主上亲自制定的。”
司马朗闻言怅然若失,心中有种不好的预感,喃喃自语道:“难不成这世道,真的要变天了?”
儒门主宰思想的时代,即将迎来终结。
身处其中司马朗,哪怕聪明绝顶,通过眼前的诸多细节猜测出了王也的真实用意,却发现自己竟无破解之法。
只因为此乃堂堂正正的阳谋,对方手握活字印刷术这等利器,儒门就算知道了,又能怎么样呢?
司马朗在这边黯然神伤,而另外一边,司空府里,王也也应王允之邀前去赴宴。
许久不见貂蝉,有点想她了。
“岳父大人叫我过来,是有什么话想要对我说嘛?”
王也很没形象的盘腿而坐,表情微笑的看向坐在首座上的王允。
如今的王允,贵为司空,位列三公,身上也凝聚出了一股慑人心魄的威势。
平日里谁见到他,不惧上三分?
也就王也,能够在王允面前泰然自若,谈笑自如。
看到王也这般坐没坐相的泼皮无赖姿态,王允也是有些无奈,将一堆奏章丟到他的面前:“看看吧。”
“给我看这个做啥?”
王允没好气道:“都是弹劾你的,好歹也是名满天下的大人物了,你就不能稍微安分一点吗?就因为你带兵去太学抓人,还对太常无礼,所以不止言官,就连各地州郡的名士,都有人特意写了文章来弹劾你。”
王也拿起奏章,看得津津有味:“这本写得不错,文采飞扬,字句之间铿锵有力,是哪位名家的手笔?”
翻到最后,才发现是陈琳的手笔。
王也笑了:“原来是陈孔璋亲自执笔所书,难怪骂人都骂得如此精彩绝伦,也是难为他了”陈琳昔日是大将军何进府内的主簿,后何进身死,董卓肆虐洛阳,陈琳就跟着袁绍一起出走,现在成为了袁绍府中幕僚。
没想到他远在冀州,还写奏章来骂自己,只能说有心了,也不知道这邮递费朝廷给不给他报销。
“你啊,都火烧眉毛了,还笑得出来?你难道不知晓事情的严重性吗?”
王允见王也如此的不着调,便觉得有些生气。
他现在和王也已经是一条船上的蚂蚱,王也要是倒了,他司空的位置必然坐不稳当。更何况他的侄子王凌,还在王也手下听用,所以王允是真心在为王也谋划未来。
可惜王也对自己老丈人的谋划,有点瞧不上眼。
但毕竟还惦记着王允的另一个义女貂蝉,所以王也也不会说些什么大逆不道的话来得罪这位便宜岳父。
等王允苦口婆心的说完要说的话,王也才放下手里的奏章,不紧不慢地掏出一本《墨经》,递上前去:“岳父大人消消气,给你看点好东西。”
王允急得吹胡子瞪眼,心知说的再多,眼前的便宜女婿也未必听得进去,只好先接过书册,翻开后随意扫了两眼:“你给我一本《墨经》做什么?老夫对墨学没有兴趣。”
虽然王允是儒门当中的开明派,并不歧视其他学派,甚至对兵略和法学颇感兴趣,但却也认为王也好端端的去搞墨学,属于离经叛道,非是正统。
只是因为王也并非读书人出身,所以他才没有多说什么。
可王也现在居然想要自己也投身墨学?
这就过分了啊!
王允有点生气,自己都这么一把年纪了,王也居然也下得了手?
王也心知王允这是误会了,只好解释说:“岳父大人,小婿只是希望你帮忙校验一下书中的内容。”
王允这才收敛怒容,认真翻阅,随后惊奇道:“这书抄得不错,字体工整,而且竟无错漏之处,所用的断句方式,也非常巧妙,究竟是何人所书?”
王也笑了:“此书非抄本,乃是印本。”
手抄的书籍,甭管是哪位书法名家所写,出错都在所难免,毕竟人的专注力是有极限的。
可王也拿出来的这本《墨经》,通篇都十分干净和工整,自然不可能是找人抄写的,而是机器印制的。
王允听后非常震惊,手里的这本《墨经》,制作得非常精美,甚至很有收藏价值。
实际上,这也确实是王也拿来当成礼品送给王允的。
“这是活字印刷术发明之后印出来的前十本书,我手里还有九本,这本就送给岳父大人了,权当做纪念之用。”
王允这才想起来,最近确实有个传闻,说王也在研究什么法术。
他之前只是当做趣闻来听,觉得估计又是自己女婿弄出来的什么荒唐事,并未放在心上,可现在一看手里的《墨经》,顿时产生了异样的联想:“难道这本书,就是用你那什么术是印出来的?”
王也无语,只好提醒道:“是活字印刷术。岳父觉得质量如何?”
得知这一答案,王允顿时如获至宝,对手里的这本《墨经》爱不释手起来:“确实不错,比之许多耗费极大人力抄成的珍藏级孤本,更胜一筹。”
印制的优势,自然吊打手抄,无论是质量还是效率,都远远胜出。
而这其中的意义,久在帝国中枢的王允,岂会不知?
他开始急切地追问道:“印刷术当真如此神奇?不知道的每日产出几何,可否大量推广?”
王允属于世家当中的开明派,并不热衷于垄断权力和知识,比起这点蝇营狗苟的利益,他心中有着更大的志向和野望。
比如青史留名,比如万世景仰!
昔日孔子授徒三千,有教无类,终成万世师表,千古流芳。
如今王允自然也想效仿先贤,以他司空的权柄,推广印刷术,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名载史册,永世不坠。
王也自然知道王允的这点小心思,便也不瞒着他:“一台机器,五个人操作,一天能印两千多本。”
王允听完,整个人惊得酒杯都落到了地上。
王也弄出来的活字印刷机,这生产效率若是放到现代社会,估计连一个专门印盗版书的三线乡镇印刷小作坊都拼不过,只能破产倒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