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一边在陈丘城下集结军队,一边等待魏国大军的到来,可左等右等,等了三天还未等到魏国大军的到来,而是等到了一个消息:魏国此次进攻的方向并不是陈丘而是泗水之地。
楚王听此不禁松了一口气。
此时楚王也想起了春申君已经在析地击败秦军而成功取代秦国成为天下第一强国。
论地大物博,没有哪个国家比得上楚国。论人口多寡,也没有哪个国家比得上楚国。论兵力多寡,更没有一个国家能比得上楚国。
那么无论哪个方面都没有一个国家超过自己的楚国,楚王还有什么理由不信现在的楚国在自己的治理下已经成为天下第一强国了呢?
而后又开始恼恨起魏国来,下令调春申君率大军回陈丘组织伐魏之事,最主要的是伐魏之前一定要做好迁都的准备。
“嗯,寡人看寿春就不错,是个建都的好地方!”楚王自言自语道,然而这一句却无人听见。
待春申君听到消息时已经半个月过去了,留下五万楚军守卫宛城之后,春申君便率领着三十五万大军向陈丘方向而去。
这半个月内,魏国二十万大军兵分两路向东进发。
晋鄙率领五万大军由单父出发进攻方与、沛地,而后渡过泗水进攻滕、薛两地而后南下下邳。
魏国主力的十五万大军由上将军魏无忌统领由仪台出发进攻砀、萧、相、彭城等地,而后与晋鄙军会师于睢水南岸的符离寨并依托那里的山河之险抵抗楚军的攻击。
泗水之地自被楚国占领之后已经数十年没有发生战争了,因而这里的兵力空虚不说,士卒的战斗力大多也都不是很强,再加上此地先前又是故宋及齐国之土,因而这里的百姓对于楚国并未有多少归附之心。
在春申君率领大军回到陈丘之际,晋鄙已经渡过了泗水并攻下了滕、薛两地,目前正在向下邳进发。
而魏无忌率领的主力更是接连攻下数十城邑,已经到达了彭城城墙之下。
春申君刚一归国楚王便下令其立刻率大军前往泗水之地,务必要收复全部国土。
春申君回到家中之后把此事告诉了门客朱英。
朱英建议道:“这样恐怕不妥,虽然我国兵力优于魏国,但您恐怕没有信陵君那样的指挥才能。再说即便您率大军赶到之时,只怕魏国早已把泗水之地侵蚀殆尽了。因为在下并不建议君侯您前往泗水之地!”
春申君说道:“可大王已经下达了命令让我即刻便前往泗水之地了啊!”
朱英道:“君侯可以回绝这道命令而建议从另外一个方向伐魏!”
“哪个方向?”春申君问道。
朱英笑道:“沿鸿沟直奔大梁!”
“先生是说要一举灭掉魏国?”春申君惊讶的问道。
朱英道:“不错,眼下魏国大军全都集中在泗水之地,国内兵力空虚至极。而大梁距离陈都不到四百里,沿河而上的话五日便可到达大梁。
如果君侯能够趁机攻破大梁,那么魏国也就因此而灭国。而得到了中原地区的富庶土地及庞大的人口,那时楚国就将真的成为了天下第一强国了!
而后君侯再西进灭韩,东出灭齐,荡平列国便指日可待了!”
朱英描绘的蓝图使得春申君心动不已。
春申君没有犹豫,而是立马进攻面见楚王把朱英描绘的蓝图向楚王说了一遍,说的楚王心花怒放,立马就答应了春申君的请求。
而后楚国的战争机器全部开启,陈丘城东的鸿沟里挤满了大大小小的船只,连绵数十里。
当消息传到大梁之后,魏国君臣再一次面面相觑起来。
这一次每个人的眉头都紧皱不已,显然此时再笨的人都已猜出了楚国的目标根本就不说救援泗水之地,而是直接进攻大梁。
“要不召无忌率大军归来吧?”魏王忧心道。
在魏王看来,整个魏国除了魏无忌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人能够阻挡楚国的进攻了,且国内的兵力真的空虚不已,即便再征兵的话也不过征集十万青壮,兵力上完全不是楚军的对手啊!
如果魏无忌能够率领二十万大军回来的话,加上新征的十万军队,倒也可以与楚军一战。
没人回答魏王,因为庞癝他们也想不出除了魏无忌之外还有何人能够阻挡楚国大军?
老侯嬴盘着花白的胡须,眼神有了一丝亮光,而后急忙向众人问道:“你们有谁知道这些日子陈丘的天气如何?”
尉缭开口道:“陈丘这些日子的天气少雨干燥,怎么了?”
因为泗水之战的战略是尉缭制定的,所以之前他就对楚国各地的气候做过一些了解,且时刻关注着。
“难道你是想?”庞癝听侯嬴问起陈丘的天气情况,立马意会出来便笑着问道。
“原来如此!”尉缭这一刻也意会出了侯嬴的想法,紧皱的眉头也舒展开来。
“你们是在打什么哑谜?”魏王疑惑不解的问道。
侯嬴笑着解释道:“现在陈丘城外的鸿沟之上密密麻麻的船只上面只怕粮草战甲早已堆积如山了吧!而微臣之所以问起陈丘近几日的天气是因为如果天干物燥的话,那么船上的粮草战甲的防火工作便成了重中之重了!
而如果楚国的那些战船一旦不小心着火了的话,那就过会怎样呢?”
魏王道:“自然是一朝之间灰飞烟灭,短时间内楚国无法再进攻大梁了啊!”
庞癝点头道:“不错,数十万人用的粮草战甲一朝之间被焚为灰烬,只怕以楚国的国力短时间内根本就筹集不出来,因而短时间内楚国就没有能力再进攻我国了。
如果楚国还想进攻的话,那就只有等到秋收之后了。而现在距离秋收还有两个月,有了这两个月的时间,那还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呢!”
尉缭点头赞同道:“待过上两三个月,在楚国再次兴兵之前只要大王派遣一能说善辩之士前往楚国游说楚王,也许两国会就此罢兵言和也说不一定!”(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