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好一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没想到董卓看似粗狂无礼的武夫,实则竟是一个读书人。”
洛尘知道,王匡已然必败无疑。
果不其然,不多时,一只鸽子从北面飞来,跨过汹涌的河水,在洛尘和荀攸的脑袋上盘旋了三圈,才肯落下。
荀攸取下密信,看完后面色一凝:“主上,暗卫来报,一个时辰前,董卓以少数精锐经小平津渡河到北路军后方,猛然发起突袭,王匡军几乎全灭,幸得袁绍和张杨接应,仅以身免。”
“果然如此。”
洛尘哪里还不明白,董卓必然是故意在朝会上散播三日后要从平阴县出兵的消息,结果第二天一大早立马就暗中从小平津渡河,打了联军一个措手不及。
“这是要杀鸡儆猴啊。”洛尘感慨。
荀攸也附和道:“西凉军兵力处于劣势,震慑其余各路诸侯。”
“杀!”
黄河北岸,铁蹄踏破王匡军大营,正在漫山遍野的尾随追杀溃兵。
董卓亲自领兵,首战便大获全胜,原本动荡的军心,顿时安稳下来,西凉军全军上下无不士气大振,斗志昂扬
危急时刻,袁绍并张杨各自领兵来援,亲眼看见西凉铁骑的悍勇和可怕,吓得根本不敢靠近。他们二人在救下王匡之后,立即退兵三十里,扎营死守,寸步不敢再进。
眼见敌人如此怂包,手持大斧的中郎将牛辅哈哈大笑:“岳父,关东鼠辈果然不堪一战,我军是否继续追击?”
董卓听后却是沉吟不语,目光微微飘向西北方向。
谋士李儒当即心领神会,站出来说道:“我军已然获胜,联军必受震慑不敢轻举妄动,如今安北军近在咫尺却按兵不动,吾等不得不防。”
这个道理,心思狡诈的董卓又岂会不知?
安北军虽然没有参加联军讨董,却依旧让董卓如鲤在喉,十分戒备。
但这种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话,不能由他来说,所以才要借李儒之口。
李儒一开口,董卓这才得以借坡下驴的宣布道:“班师回朝,联军看似人多势众,但只要我们守住洛阳,天下终将臣服于我董卓!”
“万胜!”
不日,董卓携大胜率军而回,洛阳城中百姓,无不压抑的怒火和仇恨,在无声之中酝酿。
天下州郡,更是有无数人在看不见尽头的黑暗中翘首以待,期盼着英雄和奇迹的出现!
然而关东联军却让他们失望了。
河内郡,袁绍、张杨止步不前,只敢望河而兴叹。
酸枣县,东路各诸侯主力,更是整日只知高歌宴请,互相吹嘘。
他们这些诸侯,都畏惧西凉军兵锋锐利,不敢与之交战,不肯损伤自己的兵力,都盼着别人上前送死,自己好坐收渔翁之利。
然而越是如此,越是没人愿意出手。
至此危难之际,只有两人不顾生死,不惜性命,挺身而出。
“大丈夫生于世,何惜一死报家国!”
曹操满腔怒火,领五千义军,兵出酸枣,义无反顾杀向洛阳。
“董卓大逆不道,荡覆王室,不杀之无以谢天下!”
孙坚挥刀向北,亲率主力向昂扬而进。
此二人,仿佛受到天命感召一般,不约而同的都做出了最愚蠢的决定,甚至因此而受到联军之中其他诸侯的嘲笑。
“自不量力!”
“自寻死路!”
奇迹没有发生,董卓麾下,大将徐荣亲自出战,用兵老辣而凶狠,曹操与孙坚这两位不世人杰虽有雄心壮志,却仍不敌,先后落败于徐荣之手。
曹操兵败汴水,自己也被流矢所伤,幸得堂弟曹洪所救,才得免于难。
孙坚被围梁东,麾下豫州兵全军溃败,最后只得十余骑突围而出,几乎身死。
所有人都在嘲笑他们的鲁莽和不智,嘲笑他们白白损失兵力而一无所得,何苦来哉。
唯有洛尘在接获战报之后,沉默许久,最后才感叹他们的一身气概:“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才是真正的英雄啊。
荀攸叹息:“终究是损失了手上的全部兵力,无功而返。
洛尘摇头:“虽然兵败,但此二人已从众多诸侯之中脱颖而出,天命加身。”
荀攸饱读诗书,通晓古今,自然不信什么天命,因此不解的看向洛尘:“主上难道也信这鬼神天命之说?”
洛尘笑道:“关键不在于我信不信,而在于天下人信不信。所谓天命,不过就是人心所向罢了。”
历史上,东汉末期能得天命之人,就只有曹操、孙坚和刘备三人。
而曹操与孙坚为何能最早脱颖而出,率先崛起?就是因为在这联军讨董之战中,两人的表现最为出彩.
虽然战败,但他们都曾经展露出了自身超人一等的胆识和气魄,天下间的英雄豪杰,无不受他们二人感召,争相来投。
这,就是天命!
这,就是人心所向!
荀攸脑袋里轰然炸响,嘴唇苦涩道:“难怪历史上,无数智慧杰出的智者,只能成为谋士,而难以成为霸主。”
没有逆流而上的决断和气魄,为天下表率,又如何能
吸引天下豪杰志士竞相追随?
“曹操,孙坚,皆已展现未来霸主之姿,我洛尘岂能让他们专美于前?”
洛尘目光灼灼,同样有承接天命,迎难而上的勇气和果断。
天命,很多时候并非虚无缥缈,而是存在于所有人的意识和信念之中。
曹操得之,数次逢凶化吉,转败为胜。
孙坚得之,哪怕身死,却也后继有人,气数不绝。为何?
只因人心所向,他们身边,总有一群人不离不弃,誓死而随。
反观其他诸侯,这时候没能站出来,后续争霸天下时,就莫名其妙的或被吞并,或遭横死,最后了无痕迹。
只有一个刘备,靠着大汉帝国的余荫,才艰难崛起,但也因此而蹉理半生,所创立的蜀国,更是最先败亡。
可见天命是何等重要,得与不得,差别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