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亏得他们有这么复杂的心思,找这么多人来陷害我们,他以为经过这么多人的手,就查不到他了吗?"夏仲春笑不可抑,"他有这么多心眼,为什么不能走到正道上呢?"
"不过,这里边还是有疑点,王家现在跟我们有仇,就算王郢偷了我们的真账本做了假账本交给官府,以他的立场,这本假账本不能作为证据的。"刘润清提出自己的疑问,"我觉得事情并不如我们查到的那么简单。"
"总归最后得益的是王家,王郢是幕后黑手没跑了。"丰年粮庄目前并没有在别的地方开分店,范围只在吴川县内,所以他们唯一的敌人就是王家。
这一点刘润清认同,不过他坚持这里边还有其他势力有掺和,所以让怀秋和怀冬继续盯着这些人,看看能不能再找出一些线索来。他倒是想将那位二姨娘好好查一查,但他的手伸不进王家内宅,"要是能查查这位二姨娘就好了。"
"这个简单,你忘了我还有娘亲和弟弟了?"夏仲春道:"虽然我娘和弟弟从王家大宅搬出来好几年了,但王家依然有他们的人,让他们帮忙查一查好了。"
王世宁先在别的铺子里当伙计,当了一年之后就跑去掌管孙静淑的嫁妆,如今小小年纪管着好几个铺子,脸上的稚气早就消失了,只剩下沉稳和内敛。
听到姐姐提出的要求,王世宁拍着胸脯答应下来,"娘在王家近二十年,早就培养了不少心腹,我和娘搬出来之后,就是他们一直帮我们传递消息,这件事交给他们再好不过了。"
"好,那就拜托你了。"夏仲春一脸欣慰地看着亲弟弟,转头问孙静淑,"弟弟也该说亲了吧?"
"姐姐!"王世宁扭捏地叫了一声,"我岁数还小呢,过两年再说亲不晚。"
孙静淑闻言叹息一声:"我已经帮你弟弟物色了,可对方大部分是冲着王家去的,张口闭口问我什么时候回王家去,还问我以后王家的家产怎么分,我听得火大,就将来探口风的人都打发了。"
如今王世宁虽然顶着王家嫡长子的名头,但他已经搬出王家大宅好几年了,谁知道王老爷的心偏没偏,万一王老爷不肯让嫡长子继承全部家业,他们家女儿嫁进来岂不是吃了大亏?这些是有所图的,也有一些喜欢王世宁的人品的,可一听说王家的习俗,俱都把头摇成拨浪鼓,不肯将女儿嫁进来受罪。
所以现在王世宁的婚事是个老大难。
"娘您别担心,弟弟岁数还小呢,过两年再说亲也不迟,我也帮弟弟留意着些,这世上好姑娘多着呢,总有适合弟弟的。"
"别说你弟弟了,倒是说说你。"孙静淑拉着女儿的手摩挲着,"你这孩子主意太正了,推了婚期都不跟我商量商量,那个日子可是今年最好的黄道吉日了。"
夏仲春说:"今年有好几个黄道吉日,可您看看那些黄道吉日把雨召来了吗?给百姓送来粮食了吗?都没有做到,说明所谓的黄道吉日都是忽悠人的,不足为信。等灾荒过了,润清说要办一场盛大的婚礼。"
"你啊。"孙静淑伸出纤纤玉指戳了戳女儿的额头,"就你歪理多,我说不过你,你自己的婚事自己拿主意吧。"她一天女儿都没有养过,没立场去管女儿的婚事,也不敢去管,怕将女儿推远了。
王世宁得了任务,很快就去找王家大宅母亲留下的忠仆了,这些被留下的人并非得不到重用,而是孙静淑将更重要的任务交给他们——留意王家各房的举动和看守库房的嫁妆。
跟王世宁碰头的是孙静淑从娘家带来的下仆,大约四十多岁,王世宁叫他孙叔,"孙叔,这些天留意一下三叔的二姨娘的动静,查一查她这些天都做了什么,跟哪些人有接触,着重查一查有没有跟陌生人接触,有没有得到什么意外之财,查清楚了找机会去小院告诉我。"
孙叔并没有问他打听这些做什么,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少爷放心,不出五天就给您将事情打听出来。"
"嗯,事情交给您我再放心不过了。"两人又寒暄了几句,就分开了。
王郢有两个庶出兄弟,二弟叫王郁,为人老实木讷,又身无长处,一家人靠着公中的分例过活,在王家跟个透明人一样。而三弟王邦则是个圆滑聪明的人,他自小就以王郢马首是瞻,又擅长溜须拍马,得很王郢的喜欢,对于这个识时务的庶弟,王郢也不吝啬,给了他不少好处,兄弟俩好的跟一个人似的。
孙叔在王家快二十年了,耳目众多,消息灵通。
这天,他正坐在屋里喝茶,突然一个看门的小厮跑来回禀:"孙叔,您之前不是让我留意着三房的动静吗?我来告诉您一声,程姨娘的姐姐又来了!"程姨娘就是王邦的二姨娘。
孙叔问:"她是不是这次来的比较频繁?"
"可不是。"小厮是个话痨,絮絮叨叨将知道的都说了,"她姐姐这个月都来三回了,估计是家里断粮了来打秋风的。听说二姨娘家里可穷可穷了,要不是因为穷也不会把女儿卖到咱们家来。前两次她姐姐每次都是拎着两个鼓鼓囊囊的包袱走的,程姨娘应该给了不少好东西。可是我好像听内宅的姐姐们说,程姨娘是最小气不过的,平常别说打赏了,还让丫鬟们将工钱交给她保管,保管着保管着就没了。我记得她刚做姨娘的时候,娘家人来找她打秋风,她都是直接将人赶走,什么时候变大方了?"不等孙叔回话,他点点头了然地说:"程姨娘还是心软的,不会眼睁睁看着娘家人饿死的。"
事出反常必有妖,一个小气惯了的人突然变得大方起来,孙叔敢肯定这对姐妹肯定有事。
"行了,我知道了,你继续当差去吧。记住,我让你干的事情千万别让第三个人知道。"孙叔叮嘱道。(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