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飞球的事情,王守仁直接又道:“有四五个书生已能开始处理些折子了,你看合适把这些人送进去。”
朱厚照那里也正是用人的时候,当然是越快越好。
张浩想了一下,道:“一会儿我便把他们带进宫去,有这些人把折子的轻重缓急整理出来,如此陛下也可分门别类批示,陛下性子跳脱,还得是慢慢适应才是,总有一日,陛下是能够成为太祖太宗一般的杰出帝王的。”
王守仁的想法并不想那些文臣只知守成,若有开疆拓土的机会,王守仁还是颇为赞成的。
“咱这位陛下着实非一般人,只是那些文人无丝毫进取之心,想要制衡这些人并非易事。”
这个问题,张浩当然也看出来了,酒具的问题便是分化文臣的。
“现在的大明,商贾与文官已经分不开了,那些酒具吃亏的虽说是商贾,但也牵连了不少文官,他们的损失可不小,我准备让他们把这些酒具想办法卖到海外去,海外地界广阔,有的是地方让他们去折腾,在协助他们安定的同时,还能够遣兵进驻,如此,他们不管如何折腾,最后也不得不与我大明进贡。”
与王守仁,张浩更可以毫不顾忌。
“如此想法倒真也不错,没有了这些商贾文人,大明便多出了数不尽的土地,如此便可供养更多庶民了。”
张浩笑了笑的,道:“这并非重要之事,关键是需要解放生产力,提升土地的产量,不然用不了多久重新分配的土地也会被少量的人占去。”
王守仁眼界宽阔,与王守仁交流,张浩完全可以把他的那些先进想法一股脑的倒出来。
“这个你以前就说过,在咱书院专门还有这方面的教育,教授者皆为经验丰富的老农。”
让王守仁当这个院长真没错。
张浩直接赞成回道:“这个不错,只要先认知,方才能有所超越,至于老农如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难道说,非得是读了书的才能为师,让他们放手去做,有任何要求,咱东山都无条件支持,不管是谁有所成就后,都要大肆表彰,激发众人的积极性,若想有所突破,还得是咱东山这些精通各行各业的流民,至于那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生有个就成了,指望他们成不了事。”
与王守仁聊了那么会,张浩便把东山培养出来的五个书生送进了宫中。
朱厚照从内阁搬到了豹房,身边的人虽都是可信之人了。
可外朝的那些折子还是在由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的。
说来,朝政大事朱厚照依旧不能全部把控于自己手中,这让他多少增添了些无力感。
有了这五人的协助,朱厚照在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也就增添了不少掌控权了。
在松这五人的时候,张浩特意说了一声铜钱被私铸的事情。
敢于私铸铜钱的,地位肯定不低,朱厚照对此有一个准备也是个好事。
“有人私铸铜钱?谁这么大胆?”
朝廷这些铜钱和白银的发行较为混乱,因而私铸问题也蔚然成风,而且屡禁不止,朝廷对此也是颇为的头疼。
“臣已吩咐人去查了,如此看来,朝廷需要尽快统一货币了,不然吃亏的还是朝廷,最后牟利的却是那些为富不仁的奸商。”
朝廷铸出来的铜钱本是当一个使用的,接过被那些人硬生生弄成了两个。
至于多出的一个所产出来价值,还不都归了那些私铸之人的腰包。
最关键的是,这些人还不用像朝廷纳税。
以至于朝廷越来越穷,哪地有了灾情需要朝廷相助,朝廷还得东拼西凑的弄钱。
最后弄来的钱又被那些平日里大鱼大肉的贪官层层克扣,最后落到百姓手中只剩下三瓜两枣了。
吃不饱饭的百姓,从灾民转眼就会变成叛军。
为了平息暴乱,朝廷再次凑钱养兵。
不管凑多少,最后又是一次层层的克扣。
朝廷不断凑,下面的人不断层层克扣。
最后的结果就是,朝廷伤筋动骨,百姓民不聊生。
如此恶性循环,百姓暴乱越来越多,一次次的暴乱,最后让朝廷彻底倾家荡产。
一朝灭亡,那些层层克扣之人便会摇尾乞怜转而为另一新朝歌功颂德,继续自己的荣华富贵。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朝代如何兴亡,最苦的永远都是百姓。
当然,那些当皇帝之人日子也并不好过。
要想当个好皇帝,就得起早贪黑,省吃俭用,给天下臣民做出表率。
若不想做个好皇帝,那只管放纵自己,可如此用不了多久就得被人拉下去,亦或者是被人半夜斩杀于睡梦中,要不就面临国破家亡的窘境,沦为阶下囚...
嗯,唠的有点多。
次日,私铸铜钱的事情便有了线索。
一大早,陈同便把情报亲自送到了张浩家中。
“指挥使,那批铜钱的源头已经找到了,是从安陆州来的。”
“安陆州?”张浩思考了片刻,转问道:“这是兴王的封地吧?”
兴王朱佑杬,弘治皇帝朱佑樘同父异母的亲弟弟,朱厚照的亲叔叔。
其子朱厚熜,正是后来的嘉靖皇帝。
“是,正是兴王封地。”陈同回道。
张浩吃下最后一口包子,脑海中简单过滤了一下,道:“这样,你随我去东山商行走一趟,看看安陆州有谁借贷了铜钱,只有东山商行这批正德通宝杂质才少,也只有它,在回炉之后才有利可赚。”
说着,张浩已抬脚奔出了门外。
这个事情既然已经知晓,便需要马上揪出,越早解决,越能够把损失降到最低。
很快,张浩带着陈同以及几个锦衣卫校尉便出现在了东山商行。
段鸿喜才吃了早饭赶到,伙计们也才刚刚卸掉了门板,正在擦洗桌椅板凳。
张浩脸色郑重,吩咐道:“查看一下借贷名单,瞧瞧安陆州有无借贷的,借贷之人是谁?”
瞧着张浩如此郑重,段鸿喜他不敢有丝毫懈怠,随即越过擦洗桌子的伙计,拿出钥匙,打开柜子,翻找出借贷名单,寻了半晌,突然道:“找到了,安陆州着实有二十五人来借贷过,有两人未能还贷,已收了铺子,其余二十三人已还贷完成。”
听了段鸿喜汇报,张浩在账本中仔细辨认着,问道:“竟有二十三人还上了借贷?这倒是颇为稀奇,还贷的铜钱呢?可还能找到?”
此事就难了。
不管是谁还贷,核查完毕之后都会送入库房的。
至于是谁还贷的,还真就很难寻出来了。
毕竟那么多用钱,也没办法在上面做了记号。
张浩抓着账本,来回踱步于房间中。
有问题的铜钱是从安陆州流通出来的,而偏偏就只有安陆州还上了借贷,这怎么看都有那么一些问题的。
目前最关键的问题是要看,东山还贷上来的这批铜钱是否存在问题了。
“喜子,今日东山商行歇业一日,你马上核查看库房中的铜钱是否存有问题。”
说着,张浩又把留在身上的那枚有问题的铜钱递上去,道:“就是如此,你先瞧瞧....”
段鸿喜经手了这么多,有问题没问题的可是瞧的一清二楚的。
很快,便道:“这就是私铸的?”
张浩点头,道:“嗯,现在在市场中已发现了这种私铸的铜钱,你马上带人查看,看看咱库房是否有这样的,定要溯源追查到真正的私铸之人。”
由于东禹的铜矿充足,从东山商行借贷出去的都是那种新式的正德通宝。
至于还贷而来的那些旧钱都还在仓库堆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