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三日时间,所有经刘瑾之手提拔上来的人全部被核查了出来,所有人在任之中搜刮了多少民脂民膏,又办了多少实事好事。
所有人查的事无巨细,基本上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绝不会放过一个坏人的。
查来的这些东西,张浩第一时间报到了朱厚照那里。
“陛下,所有牵扯之人都已查明,请陛下过目。”
因刘瑾的事情,朱厚照仍还有些不快,愤愤接了过来,骂道:“短短几月时间,他们竟做到了如此地步。”
说着,直接令道;“刘瑾罪大恶极,其罪当诛,凌迟,张文冕,孙聪,吴经皆有人命,斩立决以儆效尤,马文升执掌东厂却把起当做了效忠刘瑾的私人衙门,即刻起裁撤东西二厂,所有番子皆革职守陵。”
东西二厂的那些番子,做的坏事是不少,但大多都是听命与朝廷的。
现在出了事,若直接拿他们开刀,也未免显得朝廷有些薄情寡义。
“焦芳降南京工部尚书,其余参与官吏若无大罪,皆降职,若犯大罪,按律法从重处置,如何处置皆交于李东阳,由他详细上一份奏折。”
毕竟才刚开始,后果还不算严重,即便是那些巴结刘瑾得到官职的人,顶多也就是一个降职以观后效,性命肯定是保住了的。
其实这个事情的罪魁祸首还是刘瑾,只要能解决掉刘瑾,也就容易许多了。
“小耗子,豹房还需几月才能营建完毕,你说该由何人负责此事?”
举荐之人,张浩自然是有的。
“陛下,不如就让张永全权负责此事吧,正好臣东山买卖也可再做一下扩建了,而且又赶上冬日,北地地里已无粮可种了,可以雇佣形式招募劳力,至于所缺木料等物也可以买进方式处置,不需朝廷花费一个铜板,也便无需再与户部联络了。”
这个事情足可以冲淡对刘瑾的恼怒。
听闻之后,朱厚照带起了几分兴趣,问道:“真的可以?”
若是没把握的事情,张浩岂敢多说。
“应当是没问题,臣着手准备吧,看那工期应当在明岁二月份便可完成初步的了,入住应当是没问题了。”
刘瑾在此事之上贪墨的银子是不少,但营建速度确实不弱的。
只不过,现在没人肯定这一点罢了。
“太好了,朕总算听到一个好消息了,朕封张永为豹房营建总管事,所所有营建之事皆由他来负责,另外,刘瑾贪墨下来的所有银两之物统统由你处置,朕只要一个,明岁二月朕要入住豹房。”
张浩敢做这个保证,是因为他在这个方面已做了详细探查。
明岁二月完全是绰绰有余的。
“陛下放心,完全没问题。”张浩斩钉截铁地回道。
解决了这个事情,朱厚照又道:“宁王之事,你可有想法?”
从朝廷大局考虑,宁王之事比刘瑾之事重要太多了。
击杀刘瑾轻而易举就能够解决,击杀宁王却是要动用兵力的。
兵力的动用不是说动用多少兵就能够解决,还需用粮草配合。
而粮草的征调便需要统筹大局了,不可能把所有的粮草都调拨出去,朝廷从上到下去喝西北风。
“对于此事,臣倒是想过了,臣以为可先不动声色,毕竟宁王只是请刘瑾恢复了三个护卫,帮着陆完坐上了兵部的位置,只能猜出居心不良而已,并未有其他动作,若以此出兵,有些不得人心,不得人心的出兵难以让兵丁发挥出巨大潜力,臣以为可借着刘瑾被查之际,再次削了护卫,看看宁王有何行动。”
护卫肯定是要削的,总不能把护卫留着等着变故吧?
看着朱厚照听进去,张浩紧接着又道:“陛下,此事不妨由王守仁出面,王守仁被贬龙场驿栈驿丞前便已是兵部主事了,听闻素有才名,且精通兵法,曾在上任途中被刘瑾追杀,巧计跳水逃过一劫,上任后在龙场驿中教化百姓,以《大学》新悟出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王守仁虽说考了几次才得以考中,却很有才名。
而且王守仁的父亲王华还曾做过詹事府的少詹事,教授过朱厚照的。
因而,对王守仁的大名,朱厚照也有所耳闻。
“王守仁倒也的确是个有趣之人。”朱厚照附和之后。
张浩才道:“臣请调任王守仁补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的缺,然后由他巡南赣等地,顺便就窥探宁王被罢护卫之后的行动。”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若想如蝴蝶效应之前那般顺利拿下宁王,还得是想想办法才行。
朱厚照简单考虑了一番,应道:“嗯,可行!”
说着,又道:“司礼监你可有合适的人选?”
这么多年了,朱厚照就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为什么都让他来推荐没呢?
这莫不是朱厚照的捧杀之计?
不过既然问到,不说好像又不行。
想了一下,张浩这才开口道:“臣有两个人选,一个是萧敬,一个便是王岳。”
顿了一下,紧接着又道:“陛下可还记着,那次在奉天殿之前有份弹劾刘瑾的文书,之后刘瑾把所有的大臣都罚跪在奉天殿之前的事情吗?”
在这个事情上,朱厚照对刘瑾表示了绝对了相信。
提起这个事情,朱厚照便觉着自己瞎了眼,冷冷回道:“嗯!”
随后,张浩才又道:“这个文书便是王岳找人写的,他本想引起陛下注意,哪成想刘瑾丧心病狂,罚跪所有大臣导致出了人命,之后这份文书的书写着被找到,背后之人也一并被牵扯出来,再之后,王岳被收押到了东厂,臣查抄东厂的时候,王岳被打的遍体鳞伤。”
大致介绍完后,朱厚照直接道:“由萧敬负责一段时间,带带这个王岳,萧敬年岁大了,很多事情力不从心所有事情交给他去做,难免会累人的。”
萧敬虽说是宦官,却是有才干之人。
终弘治一朝,颇受弘治皇帝作用。
最关键的是,对弘治皇帝吩咐下来的事情做得也是井井有条,不曾有任何差错的。
朱厚照定下来后,张浩直接应道:“是,陛下。”
“嗯,司礼监未有主事之人,而且还需重新政治,惩处刘瑾一党之事便由你锦衣卫全权负责吧,之后你便代朕去请萧敬,之后,便着手调任王守仁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裁撤宁王三卫。”
以前,朱厚照信任刘瑾,很多事情都交给了刘瑾。
现在刘瑾不可信,很多事情他也得自己插手着来了。
当初,张浩建言让朱厚照能够少给文臣一些权力,免得发生溺水身亡之事。
没成想,朱厚照竟把从文臣手中拿过来的权力直接给了刘瑾。
若不是他能够制衡着刘瑾,那将来是否就会出现宦官与文臣相继掌权的事情了?
不管怎么说,只要皇帝勤政,于国于民都是有好处的。
毕竟皇帝保的是自己的江山。
可若由宦官或者文臣掌权,那可就不一定了。
毕竟这些人都是要考虑自己的私利的。
张浩其实特别希望朱厚照能够勤政一些,这样他才能做番大事业。
从对刘瑾的信任转换到他的身上,功高震主,迟早他是要怀疑的。
怀疑一旦产生,不说他所做的一切烟消云散,就连他小命也不一定能够保住了。
“是,陛下,臣马上着手去办。”
愣了一下,张浩还是劝了一句道:“陛下应多参加早朝,听听百官的想法,他们不是所有人都是酒囊饭袋,也有自己的见解的,听听他们的话,也可以精进一下自身的。”
言尽于此,朱厚照听与不听,张浩实在没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