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接过那两封信,当着众人的面拆开看了起来。
梁鹄的信没有什么亮点,他扫了几眼就塞回了信封里。但苏宁的信却让他震惊不已,虽然只有两行话,却吓得他一个哆嗦,继而又激动的浑身颤抖。
“吾欲建大学,育人才,使百姓可位居三公,黎庶可跻身肱骨,请奉孝助我!”
这,这是要唯才是举,这是要与世家宣战!
郭嘉激动的蹭一下跳起来,一不小心还带翻了身前案几,吓得身旁荀彧连忙躲避,而他却不管不顾冲到戏志才身旁,将那封书信递给了对方。
戏志才拿起一看,当即面色大变,看得荀彧很是惊奇,于是问道:“信中所言何事!”
戏志才没有回答。他低着头,尽量掩饰自己警惕的眼神,但很快就听见身侧有人起身,心想无论是荀攸还是陈群,都是不宜看到此信的世家子弟,于是干脆一跺脚,张开血盆大口将那封信吃了下去!
大概是没吃早饭的缘故,他咀嚼得很快,咽得也很顺畅,而后还称许的点点头,赞了一声:“好纸!好吃!”
众人一阵恶寒,唯有徐福轰然绝倒。
此时的徐福,还不是十几年后为刘备筹谋的徐庶,他的性情中,有很多属于这个年纪的轻狂与任性。所以有这样的表现也不稀奇。
卫觊刚刚见识过甘宁的轻侠杀人,自然不会在意这番夸张的举动。所以只是平静地走到徐福身前,向这个少年递过去两封信。
徐福立刻止住了笑,惊讶的问道:“还有我的?”
卫觊答:“正是!”
徐福接过信,拆开来就要看。众人赶紧围过去,想要知道里头是什么内容。戏志才也飞身扑了过去,想要再吃一顿大餐。郭嘉知道他是担心书信内容相似,于是也冲了过去。看的身后荀彧有些不知所措。
然而这一阵忙活,却没有一个人得手。徐福少年心性,撩开身旁石韬的衣袍就钻进了他的怀里,众人一阵尴尬,不好也把头塞进去。待到他在里面看完信,也如同郭嘉那般惊讶的跳了起来,还把与他交好的石韬给撞翻了。
他的书信与郭嘉的那份别无二致,而他也出身寒门,与郭嘉的心态大同小异,自然也会有类似的反应。
见他这个样子,众人先是惊愕,而后就更加惊奇。一众人冲上去想要抢夺那封信,徐福却是个脑瓜灵活的。他拽过戏志才,掰开他的嘴就把信塞了进去。
戏志才这次没有防备,直接噎了个半死。就连那句好整以暇的称赞都说不出来了,最后还是徐福给他补刀,模仿着他的语气说道:“好纸!好吃!”
戏志才气得抡起巴掌就要抽他,却见卫觊已经踱步到胡昭跟前,同样递出了两封信件。
胡昭早就好奇书信内容,二话不说就拆开看了起来。戏志才发掘众人还有围观的企图,纵身一跃就把书信咬在了嘴里,三下五除二就把那封信咽了下去。
只是……
“这纸的味道怎么有点不对呀?”
他疑惑的看向胡昭,却见这位隐士轻轻摇摇头,叹息道:“可惜了梁刺史的八分体书法。”
卫觊在旁偷笑,梁鹄用的纸,可没有苏宁制造的好!
戏志才与徐庶大骇,他们不想为人所知的,可是苏宁的那封信。而此时,胡昭已经趁他们搞错目标的机会,将那封信展开读了一半。
戏志才二话不说,张开血盆大口就要继续吃。可惜肚皮不争气,三五片薄纸竟然就塞满了他的肚子。他刚张开嘴,就觉得一阵胀气从胃中翻滚而出,随后竟然化作一个饱嗝,冲着胡昭的脸上打了出去。
胡昭厌恶的摆摆手,拿起信件转身背对戏志才,继续津津有味的看了下去。
戏志才反应还算机敏,知道自己吃不下了,立刻伸手示意徐福上前,继续保护他们寒门的惊天秘密。
徐福是不愿吃的,但这个状况下也顾不上那么多了。他紧走两步上前,瞄准目标张开大嘴,啊呜一声……
咬空了!
“哎呀我的牙!”
卫觊又在一旁偷笑:“还好没咬到舌头!”
戏志才在一旁却看得明白,就在徐福即将命中目标的时候,胡昭却不知看到了什么精彩内容,激动地当场拍案而起——那一巴掌实际是拍在了徐福背上,他手中的书信也因为这突然起身而幸免于难。
戏志才还不肯罢休,他准备向郭嘉打手势,然而就在这时,胡昭兴奋的喊声却惊醒了他:“这等良种,这等农具!我大汉子民,从此再无饥荒之忧!苏贤弟约我去凉州隐居,顺便试种新作物,让我在无声之处,造福于天下黎庶。此正我所欲也!岂有不去之理!”
戏志才听得一愣一愣的,还是郭嘉反应快些,凑到他身旁小声道:“看来内容不一样啊!”
徐福虽然被拍在了地上,但脑子还算清醒,一看他两人的表情,就猜到了对话的内容。他皱起眉毛而后指了指自己的脸,示意他们俩不要做出放松的表情。
二人起初有些不解,但很快就明白过来,并立即照他的意思调整了表情。
随后就是徐福的表演时间了。
只见他翻身而起,一脸郑重的站在胡昭面前,严肃地斥责道:“孔明(胡昭字),那信中所写的,可是关乎万千黎庶之生死的大事!岂能随随便便让别人看到?”
胡昭是个老实人,只觉得此事重大,也没想合不合适公开,被徐福这么一吓,立刻就惊叫一声,张开大嘴就把信件吃了下去。
吃完还转身看向戏志才,竖起大拇指称赞道:“果然是人间美味!”
众人狂汗!
卫觊却在一旁偷瞄徐福。这家伙一番话,直让众人感觉三封信的内容都是如此。而卫觊在递信的时候就察觉出来,胡昭收到的书信,明显比他和郭嘉的要厚很多,显然内容是不一样的。
而如今,众人只会把戏志才吃信的行为,看作是保护“天下果腹”这一理想的壮举,不会有人再去追究另外两封信究竟写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