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对于发行新版宝钞原材料一事,其实早就有谋划。
江南各省推行宝钞取得了成功,接下来其他各省也会陆续进行推行,对于生产宝钞的原材料,也就是桑树的桑穰需求量会大幅增加。
当初朱厚照前往浙江,就是为整个江南推行宝钞寻找桑穰。
如果要在全国推行的话,仅靠浙江提供,那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朱厚照未雨绸缪,在前往湖广时,趁着丈量土地、兴修水利之际,利用清查出来的土地,新开发的土地,种植了大量的桑树。
除了可以用来养蚕生丝,还能为下一步全国推行宝钞提供桑穰。
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只是种植的桑树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
朱厚照就说道:“李大人打算在北方诸省推行新版宝钞。制造宝钞的原材料,的确是需求量巨大。但是这个问题也不是不能解决。本宫如果没有猜错的话,朝廷那边极有可能会先从京师开始推行。待京师推行成功后,会陆续在山东、山西等各省陆续进行推行。这就需要一个过程。
在京师推行,所需要的原材料,浙江方面完全能够供应上。待其他各省开始推行的话,湖广、江西等地也会提供一部分桑穰。虽然本宫没有进行测算,但是问题不大,应该能够供应上。
王大人刚才说得很好。大家还是先把这些事情的难处提出来。咱们研究研究如何解决。
至于能按部就班进行处理的,倒是好办。”
杨廷和见朱厚照也同意王鏊的想法,就说道:“殿下。支援西北,协助朝廷推行宝钞、卫所换防,这些事情都没有问题。微臣对一事有些担忧,那就是黔国公前来请求的那些事情,以及殿下主动支援云南的那些事情。微臣担心,云南强大起来,黔国公会膨胀,那就麻烦了。宁王的例子还在那里摆着呢。黔国公要是真有不轨之心,那就麻烦了。”
杨廷和的这番话,引起了在场人员的共鸣。虽然他们没有进行附和,但是从他们的表情就可以看出,也是有这种担忧的。
朱厚照自然不能说自己知道沐家对大明一直忠心耿耿,历任黔国公都没有叛逆之心。
他想了想,解释道:“杨大人说得很有道理。实力大增,也许就会野心膨胀,进而就会有不轨之心。这的确是存在这样的危险。不过本宫到觉得,沐家作为异姓王,替大明镇守云南,这么多年兢兢业业,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至于沐家一脉今后是否会有不轨之心,谁也不知道。但是我们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预防此事的发生。只要我们做好预防,就能防止沐家造反。”
至于如何预防,采取什么措施,朱厚照并没有细说。
因为朱厚照对于沐王府还是非常有信心的。现在如果把预防措施说出来的话,万一传到了黔国公沐崑耳朵里,那就麻烦了。
岂不是弄巧成拙。
别的不说,大明锦衣卫就有收集各地情报的职责。大明江南集团进驻云南,那些来往于云南、江南的商队和马队,都会获得大量的情报。
如果沐王府真有异心。这些渠道绝对能够发现,并且将情报及时送到京城。
只要及时掌握的情报,那就占得了先机。无论是提前谋划应对之策,还是在其内部分化瓦解,都是可行的。
在朱厚照看来,在大明造反,无异于自取灭亡。成功的机会几乎没有。
当然了,有人会说,当年成祖朱棣不就取得了成功吗?
对于这一点,朱厚照还是有自己的看法的。当年成祖能够取得成功,那是与建文帝朱允炆的神助攻是密不可分的。
可以说,建文帝朱允炆一把好牌打得稀碎。
接下来,大家又陆陆续续提出了一些问题。朱厚照带领大家也都进行了认真研究,提出了初步的解决方案。
朱厚照在江南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取得了空前成功。积累了大量的物资和财富。这也是朱厚照有底气支援其他地区的资本。
要知道,一个问题,如何解决,每个人都能提出行之有效的办法。可是到了实施阶段,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其中最为致命的就是,现有条件根本无法支持解决此事。
举个例子。一个府出现了灾情。这就需要进行赈灾。朝廷需要下拨粮食,解决灾民的吃饭问题。
可是如果朝廷没有足够的粮食进行赈灾的话,那这个方案即便是再有道理,那也是无法实施的。因为没有足够的粮食。
所以,方案是一回事,而实施又是另外一回事。
有了足够的物资和财富,朱厚照才敢于答应增援西北、云南,以及李东阳提出的推行宝钞和卫所换防两件事。
别的不说,边塞、京营和江南的军队换防一事。这三处卫所卫所调换过程中,军队在路途上消耗的粮食,那就是一个很大的数目。
另外,武器装备、兵员补充、训练支出、欠饷补发等,那也是需要花钱的。
没有足够的粮食,足够的金钱,这件事情根本无法实施。
虽然大家都认为换防一事非常好,可是现实不允许这么做。
这不得不说是一件非常悲伤的事情。
朱厚照对于三人的请求,还有更深刻的想法,他并没有对众人提起。
朱厚照进行改革的是大明的江南地区,确切地说,是大明的中部及东南沿海。
而黔国公沐崑代表的是西南地区,重兵张安代表的是西北地区,李东阳则是代表了北方地区。
朱厚照对这三地的支持,其实也是将江南的各项改革推广到大明的全境。
只是三地的侧重点,以及改革的内容有所不同罢了。
不过朱厚照借机会利用大明江南集团入驻各地之际,可以带动各地进行改革。只是有主动改革和被动改革的区别。
主动改革就是当地的官员发现了阻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苗头,借鉴太子朱厚照在江南改革的经验,在本地进行改革。
被动改革则是由于阻碍了当地的发展,或者是当地各方势力,或者是朝廷发现了问题,逼迫当地衙门进行改革。
无论是哪一种,都是一种进步。因为这种改革对当地是非常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