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武神建立武学系统之后,经过多年的努力,武者们在渐渐从野外的野兽手中夺取了对于大部分土地的控制权,将那些凶猛的野兽逼到了深山老林当中去。根据以往的情况,大汉境内的武者数量要远远大于野外野兽的数量。
可是,现如今,大汉境内因为中行说使用的毒计,使得情况开始渐渐反转了过来。
除了关中地区和并州地区,河东郡和河内郡之外,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野外的野兽开始变得比武者的数量多起来,而那些以往被逼得躲进深山不敢露头的野兽也开始逐渐走出了深山。
总之,因为兵圣、武圣和道门道宗先后两次将大汉境内的世家大族和底层武者引出了大汉的疆土之外,已经使得盛极一时的汉武帝所主导的大汉王朝由盛转衰。各地也因为野外的野兽逐渐增多,开始影响各地粮食的种植。
而又因为各地儒生郡守的逼迫,使得原本那些还没有离开的武者开始第三次大规模逃离汉境。因为武圣和道门道宗领着自己的信徒经由两条线路向原安息国的领土进发。
第一条线路,是陆路。
这条线路需要跋涉的道路实在是太长,也许有不少老幼会死在迁徙的路上。这一路,是从荆州为起始点,路途之中经由交趾,接着通过兵圣的领地,以及耳族的领地,直到越国永河,才算进入武圣的领地。
考虑到路途实在是太远,道宗李长生通过和兵圣的协商,他花大价钱,购买了一小块领地,这块领地是在兵圣和耳族两个领地的交汇地,也就是另外一个时空的孟加拉国首都达卡靠近沿海地区。这里有一条大的河流经过领地并流入大海。
这块领地土地肥沃,也不缺少淡水资源,非常适于道门的信徒居住。
兵圣和耳族的圣者大人之所以同意将这块领地卖给李长生,倒不是贪图他的钱财,而是考虑到兵圣和耳族之间有着很大的仇恨,若是两家领地中间有个第三方,且对他们威胁不大的人将两个势力隔开的话,对两个势力其实都非常有利。
而李长生之所以没有跟着武圣一起到更为广袤的原安息帝国去。
一方面,是路途过于遥远,而另外一方面,相对于兵圣和耳族的圣者,武圣此人过于跋扈,再加上有关虞姬那个不好的传闻。
因此,李长生在得知了兵圣领地的具体情况后,才做出了这个决定。当然,这中间自然少不了赵子虎的帮助和建议。
这老小子身为一个超级大宗门之主,却丝毫没有架子,一听说赵子虎在新阳翟城中,便立刻抛下迁徙的大部队,到城中来见一见赵子虎这个已经可以开山立派的后起之秀。
因为,他从小到消息得知,不管是墨圣、兵圣、耳族,亦或是如今的武圣,这四个势力都能够得到如今的属于自己的领地,都是出于赵子虎对这个世界了解的缘故。
靠着赵子虎所画的部分世界地图,这是个势力采取的属于他们的领地。
道门安定了下来之后,接着就轮到医圣宫了。由于并不想离开大汉太远,在赵子虎的建议下,墨圣又将红河三角洲地区,让给了医圣宫。
并不是墨圣不想要这片肥沃的土地,也不是他很大方,只是,如今,墨圣手里面已经有了天涯海角这个独立于海外的大型岛屿,就没有必要在冒风险把墨门徒众放置于汉军的威胁之下。
说到底,这块区域依然是属于大汉的交州刺史部。
相反,天涯海角岛屿北部虽然也属于大汉,但是,大汉地方官员对于朱崖郡的管控力并不强,郡守的命令只能在郡城里起作用,下到属县的话,那些土著们根本就不会理会大汉的官方命令。
相反,若是医圣宫在这里定居的话,如果汉武帝敢强令汉军士兵进攻这里的话,说不定一部分汉军会反过来投降到医圣宫这边去。
试问,大汉天下那一个武者或者普通的民众没有受过医圣宫的恩惠呢?
就算是赵子虎小的时候,因为他身体特殊的缘故,也被两位医圣亲自诊治过。
只是,他那是才刚刚出生,这一世的父母又早亡,只要两位医圣自己不说,其他人,就算是赵子虎的大哥赵子熊也不知道其与医圣宫还有这样的渊源。更何况,马雀儿也是出身于医圣宫的。
这件事,还是赵子虎亲自出面和墨圣商谈的。
而另外一条线路,自然是走海路。
先开始,武圣的信徒、荆州的百姓,道们众人和信徒,医圣宫和智圣宫的徒众,绝大多数人都是从下相郡的港口出发,乘坐墨门制作的大海船准备走海路到达目的地的。
不过,这条路线也并不好走,倒不是可能在海中遇到的风暴以及海灵鱼的侵袭,只是因为晕船。
晕船这件事,可不管乘船人你是不是修为高深的武者。
有的六鼎武师修为的武者都受不了海船的颠簸,有的稚童却天生就像个航海家,呆在海船上,比大人还要轻松。
这本就是没有常理可寻。
因此,凡是不晕船的人,可以直接乘坐墨门制作的超级大海船,一路沿着大陆海岸远航达到各自最终的目的地。
而凡是始终适应不了海上航行的人,就不得不在杭州停靠下来,在经过岭南交趾的路线,走陆路到达各自的目的地。
这里面,医圣宫和智圣宫的人靠着医圣的秘药和智圣的秘技,都是乘坐海船顺利的到达各自的目的地的。
值得一提的是,近八成的来自辽东郡、辽西郡,常山郡和右北平郡的武者,甚至还有一部分平民,都选择一路跟着赵子虎一起到了西方,再次复兴建国的马其顿帝国去了。
在忙完安置医圣宫、智圣和道门的事宜之后,依照约定,赵子虎带着自己的徒弟,以及愿意跟着他的武者和老百姓,乘坐墨门的大海船,来到了亚历山大大帝的故乡。(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