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 恶性循环的怪圈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为此,周王朝在江北地区举行了大规模的水利设施,道路,桥梁建设,看似是为了恢复当地被破坏严重的民生,但实际上都是为了稳住这些流民罢了。

不过这种事还带来了另外一个作用,那就是吸引力一些资本跑到了和州等位于长江边上,交通比较便利,同时又有着大量官方安置的江北沿江地区去设置纺织厂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工厂。

为何?

工钱便宜啊!

甚至都不用工钱,只要给口饭吃,就能招募这些流民干活。

而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当薪资成本降低下来后,那么整体成本也就下来了,商品的竞争力自然也就更大,利润也就更高。

而资本都是追逐利润的,甭管大小,甭管是官方资本还是民间资本都是如此。

大周王朝国资部就是调集了人员资金,在和州设立了一家生丝场,一开始只是为了相应金陵方面的以工代赈号召。

嗯,周王朝赈济的时候,特别喜欢用以工代赈,除非应急情况下,不然的周王朝很少直接给受灾民众发放赈济物资,都是通过各种各样的以工代赈来进行救灾的。

因为一时发放救济物资,固然可以让受灾民众活得了一时,但是官府的钱又不是无限的,不能一直免费养着他们啊,一旦到时候不养了,这些灾民分分钟也就变成流民了。

而以工代赈的话,其核心是给他们一份工作,让他们得以养家糊口,不说吃饱饭,但是也要维持饿不死的状态。

这有了工作,也就能稳定下来,然后他们自己也会想办法开垦荒地,找其他工作获得更多的收入等等。

当年周王朝在襄阳地区大旱灾的时候,就是通过以工代赈,花费不多,但是效果显著。

等旱灾过去后,襄阳地区的水利设施也是修的差不多了,而且还培养出来了数以万计的纺纱工,织布工,印染工等一系列纺织业的从业者。

随后民营资本看见有利可图,也是大规模投入该地区,以至于短短数年里,襄阳府就已经变成了重要的纺织产业基地。

虽然超大型的工厂没多少,但是各类中小工厂,家庭作坊数不胜数,并直接带动了机械,运输等其他产业的发展。

有了襄阳府的成功以工代赈经验,周王朝自然是陆续应用到其他地方。

这一次江北地区因为战争出现大量的流民,周王朝依旧是通过以工代赈来处理。

除了常规的官府直接出钱雇佣流民们修建水利设施等基础建设外,国企部还带头先在和州等地设立了劳动密集型工厂。

不仅仅是纺织产业,还有其他的劳动密集产业。

此外还鼓励民间资本在江北地区投资建设工厂,并招募当地流民,并为此给出了一定的政策优惠等。

通过诸多措施,才是没有导致大量江北流民演变为流贼。

但是这样依旧是让周王朝承受了不小的压力,尤其是财政压力。

毕竟以工代赈也是要花钱的!

尽管以工代赈花的很多钱,大多都是变成了基础设施,但问题是周王朝目前没有说大规模建设基础设施的打算啊。

如今大周王朝还是一架彻头彻尾的战争机器,哪怕是财政收入好几千万了,但是这钱大多也是用在了军费上,部分是用在了维持行政统治上,至于搞民生、基础设施、搞教育这些东西,顶多就是各地方衙门直接去搞,而中央财政的话是很少往下拨款搞这些的。

所以,哪怕以工代赈的钱最后都变成了基础设施,但是周王朝的高层依旧不满意。

而更让他们操心的是,两淮地区如果一直都没能彻底掌控下来,那么两淮地区还会产生更多的战争灾民。

现在是几十万人跑过来,但是时间久了,随着战争破坏的进一步加剧,那么到时候可能就是上百万甚至几百万人了。

这么多流民,到时候可没办法安置了。

为此,周王朝的高层们,迫切的希望军方能够尽快的控制两淮地区,别搞成反复的拉锯战。

这样对周王朝而言太伤。

都是战争是服务于政治,哪怕是新生的周王朝里也不例外,军方放着广东不打,赣南还没拿下来,浙南也还没拿下来,就开始发动北伐。

这可不算单纯的军事决策,还带有用于的政治影响。

长江流域的精华地带可都是在周王朝手里呢!

包括环太湖的泛江南地区,长江中游沿江平原,江西的鄱阳湖周边以及赣江中下游沿岸地区、湖广的江汉平原,南阳盆地,楚南的洞庭湖周边以及湘江沿岸地区等等。

上述精华地带,都在周王朝掌控之中,而再往南的话其实没啥好地方了。

也就还剩下个珠三角平原的地形还可以,人口也比较多了。

其他地方,基本都是穷的叮当响!

山多地山,人口也少。

就算是打下来,也收不上来多少钱粮。

而且南方丘陵山地多,对于比较依赖枪炮作战的周军而言也是非常的麻烦,第四军当初从长沙一路南下,没几个月就杀到了衡阳,但是从衡阳继续南下后,这都一两年过去了,还在两广边界一带的桂林、肇庆一带折腾。

诸多情况下,大周王朝内部,目前对于南方数省的作战,是保持一定的关注,但是注意力却不是在这些地方。

这从第四军和第七军长久以来都无法装备九斤野战炮就知道了!

早期不装备九斤野战炮,还可以说是产量不足。

但实际上经过了一年都的持续扩产后,周王朝里的九斤野战炮的产量其实不小了,就算再不够,但是匀出来几十门给第四军和第七军装备还是没有问题的。

但问题是,周军高层不就不给这两个军装备这些重火力。

就是因为装备这些重火力后,部队的消耗会更大,军费支出也会更大,陆军高层那些人不舍得……

所以,只能是让第四军和第七军那边继续装备两斤半和五斤野战炮这种中轻型火炮了。

其他什么大口径野战炮,加农炮,超大臼炮是别指望了。

周王朝高层暂时不愿意在这些方向投入大量的资源,也是导致了第四军和第七军长期止步于两广、赣南、福建、浙南地区的主要原因。

但是话又说回来,暂时没能拿下这些地方,对于周王朝的整体战略其实没啥太大的影响,对赋税的影响比较小,对兵员的影响也比较小,对其他工商业的原料和市场什么的影响也很小。

甚至退一步说,其实真拿下来了还得投入更多的钱去恢复民生,建立行政统治呢,这搞不好还得倒贴!

当然,更关键都是,反正这些地方的明军也不可能北上打过来,不用周军其他主力,就算是第四军和第七军也能够牢牢的额守住楚南南部、赣南地区,把南方的明军挡下来。

所以,大周王朝高层的想法是在这些地区暂时保持有限的兵力,确保当地局势稳住就可以了,至于收复这些地区,等打完两淮战役再说。

两淮战役,才是周军进军江南之后的重点,而包括两淮战役在内的一系列北伐战役,也是周王朝争夺天下的关键战役,不管是给予的何等重视都不为过的。

春季攻势结束后的四月,郭东岩在金陵城再一次召开了一个御前军事会议,商讨后续北伐战事。

周军的北伐,整体的战略计划其实很简单直白,甚至是连对面的明军大概都能猜出来……

那就是一路沿着运河往北打,先拿下扬州再拿下淮安。

拿下淮安就顺势杀入淮河流域以及黄河流域(当代黄河夺淮入海)。

往西沿江西进杀入凤阳,往北杀入徐州。

以徐州为分界点,继续往北沿着运河能杀入山东甚至北直隶。

往西则是能够杀入河南腹地,一路攻占归德府、开封府、怀庆府、河南府等州府,一路直奔潼关,并且和在南阳府的第一军进行会和。

彻底夺取黄河以南地区!

最关键的是,这一系列作战都会沿着河流作战,能够最大程度上避免周军的骑兵劣势!

周军为什么费尽心思也要打扬州,也要封锁长江,后续还要打淮安,打徐州啊。

难道周军不知道这些地方都是明军重点布防的硬骨头?

难道周军不会打机动战?玩长途奔袭之类的?

开玩笑,怎么可能不知道,怎么可能不会打长途奔袭。

但谁让周军打仗动不动就带着几百门火炮,带着数以万计甚至更多的骡马啊!

这打起来是爽了,但是后勤压力也是远远超过同时代的其他军队。

偏偏周军的骑兵部队还不咋地……

面对明军的优势骑兵,周军其实没办法保障漫长的陆地补给。

玩一时奔袭还行,但是长久作战,那就是自投罗网!

于是乎,周军就开始利用河道进行运输补给,以保障后勤供应。

明军针对性在若干战略要地布防,扼守河道。

为了攻克这些坚城,打开河道,周军又弄出来更多,更大的火炮。

进而导致了更庞大的粮草弹药等物资的消耗量。

反过来,又进一步导致了周军对河运更加依赖。

反复来几次后,也就形成了这么一个怪圈!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星汉灿烂 人族镇守使 陆地键仙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我有一剑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万相之王 从长津湖开始 修罗武神 从木叶开始逃亡
相关推荐:穿书后我成了五个大佬的妈虐心教主:匪我思存作品集良配君妻朱明画卷惊悚影院霍格沃兹召唤图鉴狂犬病感染者网游之一刀夺命阿拉德的第五剑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