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谁将不避艰难祸福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前方打仗,后方议和。

一场战争无非是和战两端,但对大清来说,时机,却实在不对。

目前的战场表面形势,让日本人心满意得。

当然,这是悬崖边上的冒险。

停战——如何结束战争,获得最有利的谈判地位,日本人看得比较清楚,又押对了一局。

那么,是时候见好就收了。在军事力量的顶点到来之前,日本该想办法,结束这场战争了。

否则,一旦翻盘,或其他玩家加进来,到手的东西说不定就会白白吐出。

虽然往前一步,再往前一步,可能获得更多的利益。但事情不能过头,过了,就是过犹不及。

如何找到和把握住这个最佳平衡点,绝对是一个高难度的技术活。伊藤博文变得越来越焦虑。

……………………………………………………

伊藤时刻关注和焦虑的,有两个点:首先是日本还能不能撑下去,扛得起这场战争。

答案是,情况不太乐观。

此时停战,还能在“尿泡”被戳破之前,挟胜利之威,狠狠地敲大清一笔。

一旦呈现败像,就无法讹诈了。

此外,伊藤敏锐地思考着国际局势变化,列强的反应,是不得不考虑的。

最担心的,是列强插手干涉。而这是极有可能发生的。

此前,伊藤与外相与大清的接触中,一再想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出现,所以一再要求与大清直接交涉,回绝第三者居中调停,也是毫不给列强留下任何插手的机会。

日军攻占威海之日,正是日本人准备和谈的时机。

伊藤明确地通过与伍廷芳的谈话暗示,需要一位有名望有地位的重臣,最好是恭亲王奕訢,或是李中堂鸿章大人亲自为全权代表,赴日谈判。

他不是不知道,李鸿章大人已经被摘掉花翎、脱去黄马褂,革职留用查看。但伊藤更知道,李鸿章仍然有这个实力,有这个份量。

只有他们出面,才能确保谈出来的结果,定出来的和约,能够在大清得到落实,而不是一纸没用的文书。

他看得确实很准。

……………………………………………………

一夜之间,备受攻击和冷落的李鸿章,本来都到了被讨论“论罪问刑”中的地步了,突然又红起来了。被朝廷“赏还顶戴花翎、开复革职留用处分,并赏还了黄马褂”。

现实面前,可以看出那些“清流派”是何等无奈,又是何等的无聊且又无用。

李鸿章对这个结果,不知是喜是悲。李中堂当然知道,这个时候恢复职务待遇,或者可能是暂时的,决不是什么好事——是有些不好的事需要他去办了。

朝廷命其为全权大臣,前往日本议和。

十年前与法国和谈,不是李鸿章非常赞同、并一力承担的吗,而且还谈得不错,法国人最后都没要赔款。

但甲午已非昔日甲申可比。大家也清楚办好这趟差事绝非易事,没有荣耀,只有屈辱。有人劝李鸿章激流勇退,没必要再去打磨这张老脸了。

但深受儒家精神熏陶,属于传统士子的李鸿章,还是再次以忧国忧民的情怀和苟利国家生死以之的担当意识,毅然决然接下了这副担子。

诚然,无论谁去签约,必被千古唾骂,指为汉奸。但这个时候,就要有人忍辱负重,岂能因个人祸福和荣辱而避之?办了这么多年的洋务和外交,也避无可避。

他已决心担此重任,准备迈向屈辱的求和之路。

但对面临的政治风险,他同样很清楚。

所以,李鸿章离开天津,于月日进京面圣。

这一趟,李鸿章除了摸清朝廷的意思,还要讨要一个执照。亲自出马可以,但有些重要的责任,决不能背黑锅。退到什么程度止,必须得到授权。

……………………………………………………

我觉得李鸿章大人更多考虑的,是前往日本的和谈之路,必定艰难。朝中众臣也有共识,大家猜度日本可能提出的和谈条件,认为非割地、赔款不可。

李鸿章上奏,“割地之说,不敢承担;假若占地索银,亦殊难措,户部恐无此款。”

一提到钱,李大人还不忘和翁同龢老师斗一番嘴。

翁同龢倒也是大儒,祖宗之地不可卖,坚决不同意割地,宁可多赔款,地也绝不能割。可对于如何打赢日本,基本没什么妙招,对如何对付日本,他又一筹莫展。

于是,养心殿皇上面前议事的时候,对翁老师的一番高论,李大人将了他一军,提出:这么重要的使命,还需要翁同龢一起前往日本。

翁同龢立刻慌了。他可不想去背这个黑锅,于是赶忙推托:要是我办过洋务(意指外交),决不推辞,但让我这个生手去办这么大的事,怎么能行呢?(“若余曾办过洋务,此行正不辞。今以生手办重事,胡可哉?”)

不过翁老师也是被将得窘态毕露,购买军备的时候,他总说没钱没钱,家底光了,太后皇上面前一提到赔款,马上又有钱了,说可以想办法。这不禁让人上火:有钱,早干什么去了?

又回到关键事上,李鸿章表示,割地是不可行的,议不成我就回来。

……………………………………………………

真要解决问题,是需要理智的。

面对战场上的不利局面,恭亲王对光绪皇帝说,“中国之败,全由不西化之故,非鸿章之过,请给鸿章以商让割地主权。”光绪帝只好答应。

月日,李鸿章又一次上奏,又将了皇上一军。说:听说皇上给我以商让国土的权力,我感到无比害怕(因为会招致诽谤和骂名)。可是,谈和又是万不得已的办法。我深受皇恩,具有天良,只要对国家有利,我怎么能躲避那些诽谤和骂名呢?我尽力去做,倘若日本人要挟过重,我决不过分迁就,以名为以后留下祸患;也不敢在谈判时犹疑不定,加剧目前的危急局势。

——“顷军机大臣恭亲王等,传奉圣主面谕,予臣以商让国土之权。闻命之余,曷胜悚惧。……伏念此行,本系万不得已之举……臣受恩深重,具有天良,苟有利于国家,何睱更避怨谤?惟是事机之迫,关系之重,转圜之难,均在朝廷洞鉴之中,臣自应竭心力以图之。倘彼要挟过甚,固不能曲为迁就,以贻后日之忧;亦不敢稍有游移,以速目前之祸。……”[《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

月4日,朝廷下发全权敕书,任命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与日本国所派全权大臣会同商议,便宜行事,订立和约条款,予以署名画押之全权。……所订条款,朕亲加查阅,果为妥善,便行批准。特饬。”

至于有人说,光绪是不同意割地的,但他说了不算,作出批准割地的决定的,是慈禧太后。

理由是:有记载在讨论割地的争执中,慈禧太后突然病了,说是肝气发作、臂痛腹泻,病得不能见人,只表示“一切遵上旨可也”。皇帝坚持不割了,到了月日,太后没法,密召李鸿章,授权“以辽东或台湾予之,如不肯,则两地均予。”

此后,4日,光绪召见李鸿章密谈,估计是老佛爷有言在先,他这才同意了割地的。

慈禧一向是名声不好的,一些人拿慈禧在这件事上的责任,来为光绪开脱,我只能淡淡地说,可惜了你们这一番好意。

……………………………………………………

不管李鸿章如何想法将责任上推给朝廷,落在他头上的诽谤和骂名是无法避免了。

在京的那帮大臣们,不但没人出来顶缸,还时刻准备表示自己的忠君爱国呢。这光景,连英国驻华公使欧格讷都能看出,“大臣们不准备承担给李鸿章指示的责任,而是坚持必须让李鸿章特使采取主动,而大臣们将批准他所作出的任何决定。”

推得是一干二净啊。

心情复杂的李鸿章于月1日晚自天津登轮,14日晨起碇,开始了他赴日和谈的历程。

这一趟,照历一些史书上非常简略的说法,也就是可简化成:去卖国了,签了一个条约。最公允的说法,也不过是加上点:代表大清去卖国了,签了一个条约。

本质上是这样。但,只是这些吗?

厚厚的一本《中日议和纪略》,岂非记录了很重的一段血泪历程否?

在日本语的用词里,这属于两国和谈。日本明治神宫有幅藏画,记录明治天皇的“文治武功”的马关谈判,注明的却是“下关讲和会谈场景”。

“讲和”,包含着日本人的多少重复杂喻义?

说实话,对李鸿章此行,我觉得不可轻侮。而对小日本,却无法不仇恨。

那种折辱,一百年后我辈读来犹自不堪,几次掷卷。而主办者、亲历者,又是何等的难堪?

李鸿章首次出国,跨越大洋,谁知要经受多少艰难和辛酸。

……………………………………………………

对此,李大人应该是做了充分的估计,也进行了精心的准备。随同赴日的,是一个三十三人的随从班子,从中也能窥见他选人上的用心。

朝廷特设参议一职,其位高于参赞之上,以其养子李经芳充任。这时就不必羡慕了,傻子都知道这可不是“上阵父子兵”的事,但李经芳曾出使日本两年,李大人是看他“熟悉情形,通晓东西语言文字”,英语日语都说得好,必要时可以倚重。这个“出使日本两年”,本来就已让李大人父子二人备受罗织和攻讦,李经芳都成“日本额附”了,这一趟出使,还要更惹许多骂名。

其他人中,参赞二品顶戴记名海关道罗丰禄在英国出使多年,精通英文,熟悉国际外交事务。参赞二品顶戴候选道马建忠,也是多次与日本打交道的,处理朝鲜甲申事迹危机的就有他,一位颇有智谋的人。

另,参赞二品顶戴候选道伍廷芳,随员同知衔候选盐大使陶大均,皆是外交人才,陶大均也精通日语,后曾任外务部左丞(副部长),伍廷芳不久便任大清驻美国大使,至民国时候,还出任了外交总长。

李鸿章此行仍聘请了前美国外部律师科士达、前美国副领事毕德格,作为顾问。

月14日晨,李鸿章乘坐德国商轮公义号,悬挂仿英国旗式新制成的的加绣青龙团式的黄龙国旗,科士达则乘坐德国商船礼裕号,同时驶离天津。

在此以前,经美国驻日公使田贝转电东京,“李中堂愿与所带随员等,均在两船上居住。日本可以不必费事多备住处。”[《甲午战争史》引自北京美国公使馆《节录中日议和往来转电大略》,]

航行途中,因遇风浪,在荣成湾停泊一天,到19日晨才抵达马关——日本地名“赤间关”,也称“下关”至今。

将至时,李鸿章满腹苦楚化作了无奈诗句:

“万顷云涛立海滩,天风浩荡白鸥闲。舟人那识伤心地,遥指前程是马关。”

这是中国历史上刻骨铭心的一个地方。

日本外务书记官井上胜之助带数人到码头迎接,伊藤博文、陆奥宗光再次被任命为日本全权办理大臣,提前抵达马关。

日方选定马关红石山下安德天皇祠旁的春帆楼为会谈场所,漏夜准备,从正厅到二楼的楼梯铺上了华丽的地毯。为了方便,伊藤住在春帆楼附近的梅坊,陆奥住大吉楼。

准备供李鸿章下榻的引接寺(原日本接待朝鲜使节的地方),也装修一新。

李鸿章抵达的当天,双方先用书面通知各全权大臣的到达,并规定于次日举行第一次谈判。

双方谈判前,首先是繁琐的相互验证“授权书”,互换“介绍信”那一套。

这次,虽然李鸿章持有的敕书中仍有“所订条款,朕亲加查阅,果为妥善,便行批准。”伊藤这个老狐狸也不再纠缠什么“全权”不全权了。

那一套,本来就是虚的。(未完待续)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星汉灿烂 人族镇守使 陆地键仙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我有一剑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万相之王 从长津湖开始 修罗武神 从木叶开始逃亡
相关推荐:娇袭我有门徒三千异世龙逍遥这座高校由我来守护黄金耳我将在诸天世界高举龙旗旧神回潮全才杀手我有一口仙气宋朝好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