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进士出身满腹经纶的孙元化来说,王业泰的要求实在太小儿科太过简单。彷如后世让中科院院士给小学生出题一样,让孙元化满腹的才华根本得不到施展。
不过孙元化还是认认真真,按照王业泰的要求,出了两份考题。既然决定来辽东,孙元化还是抱着做一番事业的心思。辽东一切初创却又关系着讨伐东虏收复河山的重任,正是建功立业的好地方。孙元化不求重新得到朝廷认可,不求再次得到封疆大吏的官职,只想自己满腹的才华自己的抱负能得到施展。
而主持吏考是来辽东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关系着辽东以后基层管理机构吏员的水平,意义有多么大孙元化心知肚明,不由得他不兢兢业业。
出的试卷送到王业泰面前,王业泰看过之后非常满意,直接定了下来。
“试题一定要保密,严禁泄露。从刻板、印刷,各个环节都要保密,凡是接触过试题的人员,都暂时看管起来,严禁和外部联系。这件事就由你镇抚司负责,记住,此次吏考关系着我辽东大计,严禁出现任何违法乱纪现象,不管是任何人,敢对吏考出手,查实后一律格杀!”王业泰声色俱厉的对镇抚使孟洛夫道。
“属下领命!”孟洛夫肃然答道。
王业泰神色缓和下来,继续道:“随着山东移民的到来,辽东百姓越来越多,以后会逐渐建立各个乡村,每个村每个乡都由总督府派出吏员管理。吏员的数量将会达到数千之多,这么多的官吏,虽然都是吏考选拔出来,却良莠不齐,必须建立监督机构。我决定成立监察司,由你任监察使,负责对辽东所有吏员监察,查其贪婪徇私不法之事。监察司的人员可以从镇抚司抽调,你也可以从全军中征调,甚至可以在通过吏考的吏员中征募,我给你特许,只要你看中的人选,你都可以抽调使用!监察司的规模暂定三百人,以后视情况再增加编制。”
孟洛夫神色平静的道:“是,属下必竭尽全力。不过镇抚司那边呢?”
王业泰道:“你的副手常小五跟着你这么些年,也该升一升了,就由他负责镇抚司吧。”
镇抚司负责探查敌情、整肃军纪,监察司则负责吏员纠察事宜查民间不法事,这两个司将是以后辽东镇纪律部门。孟洛夫和常小五出自原来的辽东锦衣卫,辽东沦陷后沦为弃子,和锦衣卫断了联系,后来辗转来到了王业泰属下。对他的忠心,王业泰还是十分信任的。
当然王业泰也有控制的手段,且不说这二人的家眷都在旅顺,便是镇抚司和以后的监察司,核心人员都是王业泰身边的家丁老人。
把吏考的事情交代清楚之后,孙元化和孟洛夫便离开了总督行辕。
虽然来到辽东不久,孙元化已经渐渐接触了辽东镇的很多秘密,禁不住为王业泰的“野心”感到震惊。监察司和镇抚司的功能孙元化自然清楚,等同于朝廷的监察院和锦衣卫。再加上军械司、典农司、商务司、海务司等机构,而这些机构都是王业泰一手建立,所有主事官吏都不在朝廷编制,都是王业泰的私属。
整个辽东镇,真正属于朝廷编制的也就是王业泰这个侯爷总督,再加上一个辽东巡抚李邦华,再就是监军太监方正化。
李邦华现在远在沈阳,和辽南之间隔着建奴控制的辽阳,而方正化却被王业泰委以带领新来百姓建设城池房屋事情,每天忙得脚不连地,孙元化都没有见过他几面。
孙元化心中清楚,整个辽东算是王业泰的私人王国,所有的事情都控制在王业泰一人之手,像监军太监方正化,根本就接触不到王业泰的核心。
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平辽军才展现出如此强大的战力,才能击败建奴收复沈阳等地吧。
而辽东本就是王业泰一手收复,官吏的任用自然由王业泰一言而决,有这样的情形也能理解。
而王业泰的心胸沟壑,王业泰的能力手腕,都让孙元化自愧不如。
也许,辽东镇才是大明的希望!孙元化暗自对自己道。
......
吏考的事情都安排了下去,各项事情都由专人负责,不需要王业泰事事亲为。但王业泰还是有些忧虑,因为朝廷决定出兵收复辽阳的旨意传到了辽东,定于八月中旬向辽阳进攻。
辽南现在诸事繁杂,移民安置还未完成,吏考又要进行。王业泰现在是真的不想打仗。在王业泰看来,冬季才是出兵的最佳时期。
可是朝廷的旨意他不能不听,毕竟他最清楚崇祯心理。崇祯太希望能够彻底歼灭建奴收复辽东旧土了。
为了这次大战,朝廷抽调了川兵、贵兵,都是土司兵,战力远超过一般明军,再加上宣大的军队,辽西的关宁军,共十二万大军,都归王业泰指挥。
在四月份,孔有德之乱刚刚平定之时,朝廷便定下了这次作战计划,便开始抽调军队准备物质。
眼下,川兵贵兵共两万余人已经到了蓟州,三万宣大兵也即将出发。辽西团练总兵吴襄率领关宁铁骑已经返回了宁远,再加上在广宁的祖大寿部,这些军队数量达八万人。剩下的四万军队自然是王业泰部下的平辽军。
按照兵部的计划,各路军队将在八月十五日到达广宁,然后兵分三路,一路从广宁,一路从海州,一路从沈阳,三路夹攻辽阳。
朝廷动员了十多万军队,耗费了大量的物质,王业泰无法反对这次出兵。但对朝廷的进攻策略,王业泰却嗤之以鼻。
王业泰拉上了监军太监方正化,联名给朝廷上书,要求把出战的所有权力都交给自己,包括军事物质的分配使用和出战的具体方略。
“遥控指挥,纸上谈兵,实乃兵家大忌,若是陛下相信臣,请给臣全权负责此战,必能一举击败建奴收复辽阳。”王业泰在奏疏中如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