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四章 偃月破雁行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腊月十七日,巨鹿城,城主府,刘备也回涿州了,张飞在外边打猎未回,只剩关羽与李孟羲两人了。

这日,李孟羲和关羽在推演阵法,确切的说,是一切要紧事务忙完了之后,关羽和李孟羲这才终于有空复盘与皇甫嵩部对峙的战事。

此时,离当日战事,已过去半个多月了。

战事结束抵达巨鹿城后,半个多月时间,愣是每天忙碌,一点空闲都没有,一点复盘战事的时间没有。

矮几之上,摊开着一卷布匹,布匹上,画着雁行阵势。

李孟羲盯着阵法图看了良久之后,他抬头皱眉问道,“关将军,这雁行阵法,若敌军用来,我该以何阵克之?”

关羽抚须答到,“用偃月阵。”

“偃月阵……”李孟羲自语着,他眉头皱的更紧,偃月阵,月牙形阵势也,取乌云掩月之意。

李孟羲盯着阵图思索着,他抬手,在图上雁行阵对面,提笔画了一个月牙。

阵势相对,如同两只翅膀张开形状的雁行阵,对阵月牙形状的偃月阵。

李孟羲左看右看,各种思索,他实在想不通,月牙形状的偃月阵,为何竟是雁行阵的克星。

实在想不通缘由,李孟羲只好再次问关羽,“某不懂,为何这偃月阵,能克制雁行之阵,是兵力集中,中路突破?

可若论兵力集中,锥阵不更好?”

关羽看着李孟羲,微微笑着摇了摇头,“偃月阵,你画错了。”

李孟羲愕然,他低头朝阵图看去,图上,偃月阵的月牙背部正对着雁行阵,李孟羲恍然,“奥!画反了!”

恍然大悟的李孟羲拿笔在旧图上涂了又涂,把偃月阵的月牙方向反了过来。

李孟羲以为,这样便对了。

偃月阵分前后的,正如其他阵型,也分前后一样。

关羽看了看李孟羲重新画就的偃月阵图,关羽笑得更开心了,“哈哈,还是错了。”关羽笑到。

笑完,关羽拿起笔,把布匹重新抽了一截,在新布上,关羽先画了雁行阵,雁行阵如同一个v字,左右两枝朝前分开。

之后,关羽提笔,连画了两个月牙,每个月牙,正对着雁行阵一枝。

“此,便为偃月破雁行之法。”关羽掷笔说到。

李孟羲看着阵图,又抬头看了看关羽,复又低头看图,又抬头看关羽,如是者数番,李孟羲一脸愕然。

阵图,李孟羲是一下就看明白了。偃月阵,如同月牙,月牙如同一个半包围的半圆形包围圈,然后,雁行阵两枝等于两个斜长的一字长蛇阵,用两个月牙正对着两个一字长蛇阵,这个既视感,李孟羲立刻便想到了一个黄豆吃方块的小游戏,黄豆张着大嘴,把一个个方块全吞了。

偃月阵的月牙,多像一个张开着的大嘴,雁行阵那斜长的两个一字长蛇阵,又细又脆,岂不就是送上门的食物?阵对阵相冲,雁行阵的翅膀,一冲就冲到了偃月阵的月牙中了,偃月阵的月牙,可是个标准的半圆包围圈。

可想而知,对方骑兵冲到半包围圈中,立时将迎来一百八十度方向的箭雨狙杀。

雁行阵长于两翼骚扰迂回,可雁行阵,两翼拉的太长,兵力前后太分散,对上厚实且拉开了包围的月牙状的偃月阵,将被层层围杀。

大为受教的李孟羲一脸严肃的郑重的点了点头,“原来,偃月阵还能这样用。原来可以多个偃月小阵齐用!”

关羽呵呵笑了,“便是如此,某也未说,只能一阵对一阵啊。”

妙啊,好一个,没说只能一个阵势对一个阵势,打仗也不是强制要求一个阵型要必须对应一个阵型。

就这一句话,瞬间引领李孟羲到了新的阵法高度。

一瞬间,李孟羲思路开阔了很多。

他想到,敌若一阵压来,我固可一阵逼去,但还有另一种选择,我可以以数个小阵对峙敌方。

诸如雁行阵的破阵之法,敌以雁行阵杀向我两翼,我则以两个偃月小阵,截杀住他雁行阵的两个小枝。

又如,敌若一整个大方阵压来,我可以也以一整个大方阵压去,亦或,第二种方法,以多个小方阵凑成阵线,然后反压过去,和整个大方阵相比,小阵少了些稳固,但多了些灵活性和分而围之左右合围的战术选择。

想通了一切,李孟羲不无感慨,“这偃月阵,当真可破偃月阵,某本以为,可克雁行者,会是锥阵。”

说到锥阵,李孟羲眉头又皱起,他又想到了一个问题。

“骑兵长于迂回侧袭,亦长于冲锋穿凿。

可若以骑对骑,骑阵与骑阵对战,是迂回胜于冲锋?是冲锋胜于迂回?同等兵力,雁行与锥阵对敌,胜者会是哪个?”

李孟羲不解的看向关羽。

李孟羲这一问,也把关羽问住了,问的关羽眉头皱起。

良久,关羽道,“雁行与锥形之阵,并无相克。

若说雁行与锥阵,谁胜于谁,这……”

关羽不能说清究竟了。

如李孟羲所说,骑兵绕向两翼,侧袭合围战术,犀利非常,可骑兵成锥阵冲锋穿凿,也是骑兵主要的作战手段。

可到底,两支骑兵对战,一方当中聚兵的锥阵,对两翼迂回的雁行阵,是锥阵胜,还是雁行胜?

是锥阵冲散了雁行,还是雁行把锥阵左右夹击了?

陷入了难题之中,李孟羲与关羽认真推演起来。

他两人一人持雁行,一人持锥阵,折了木棍当骑兵,摆出了阵势。

关羽持雁行,李孟羲则持锥阵,两下对攻数番,不能得解。

李孟羲皱着眉头,看着阵图凝目思索,“同等兵力,难分究竟……不如,先异而分之。”

“也好。”关羽道,“这骑兵之异,分枪骑,弓弩骑,披甲骑,无甲骑……”

“轻骑重骑!”李孟羲忽然眼睛一亮,一拍大腿,打断了关羽的话。

“某明白了!”李孟羲激动的看向关羽,“乃因敌制宜也!骑兵长力,迂回冲锋两力也。

若敌为披甲重骑,我为轻骑,则敌正面冲锋能力,必远强于我。

此时,我与敌为战,则应避免与敌军正对冲锋,敌重骑若用锥阵来,则我应用雁行,避正冲,迂回侧击之。

恰,重骑少了灵敏机动,迂回绕侧,非我轻骑对手!”

李孟羲这么一分析,关羽也来了灵感。

关羽眼睛一亮,点了点头,“正是如此!若我军乃披甲重骑,敌军为轻骑,则我冲锋之力,胜于敌军,我迂回袭扰之力,不如敌军。

故,我重骑对敌军轻骑,必以锥阵,与之拼锋冲杀,必可战而胜之!”

很清楚了,因敌制宜。

我军若是重甲骑兵,肯定得想法设法跟敌军轻骑拼冲锋,重甲骑兵对轻骑,冲起来,是碾压。

反之,敌重甲骑兵,我轻骑,应尽力避免与之正对冲锋。

道理很明显了。

骑兵锥阵与骑兵雁行阵,谁弱谁强,因敌制宜而已,能制宜者,能扬长避短者胜。

弄清楚了雁行阵与锥阵的适用场景,可似乎,还是没解决那个最核心的问题,同等兵力,同样的骑兵质量,那到底雁行阵与锥阵,谁能强过谁?

继续讨论下去,李孟羲跟关羽讨论者讨论者便扩散到战场这个因素上去了。

骑兵阵势占地广度本就比步兵占地多,十来个骑兵的阵势宽度,就比百十步兵的阵势要长。

要是骑阵与骑阵对战,那战场范围就更大了。

于此,锥阵兵力集中,阵势范围明显比雁行阵小的多,同理,雁行阵对战场宽度要求比较高,同理,在比较狭窄的地域,可能都没有足够的空间去给雁行阵迂回。

同理,锥形阵,无论战场宽窄,皆可用,雁行阵,战场小了就用不了了。

由此,锥形阵和雁行阵的区别,骑兵锥形阵的使用频率,实则远超雁行阵。

由此,再进一步推出,看似骑兵的穿凿破坏力跟迂回侧袭破坏力不相上下,但实则,在中原这块地域,骑兵穿凿能力的使用频率,远高于迂回能力。

再进一步退之,既然穿凿能力更重要,军中骑兵要尽可能装备成披甲重骑,尽管说重骑兵对轻骑各有胜场,但于中原地区来说,重骑胜率,一定高于轻骑。

放在北方草原则不一定了,北方草原是辽阔千百里的骑兵战场,重骑说不得被熘死。

讨论至此,李孟羲和关羽皆认为,军中骑兵还是披甲重骑为好。

两人只谈了披甲重骑,很默契的没去谈重甲骑兵的花费问题,两人很清楚,重甲骑兵花费会很大,短时间内,似乎养不起……

骑兵胜场,锥阵常用过雁行阵,重骑,长胜过轻骑。

可,关键的那个问题,战场够雁行阵展开的情况下,兵力等同,骑兵都是重骑,那到底,雁行阵和锥阵,会是哪个胜?

若有朝一日,敌军甲骑杀来,我也甲骑杀去,骑兵常用阵型,用的最多的便是锥阵与雁行,那到底,雁行阵与锥阵,哪个略胜一筹?

李孟羲与关羽推演数十遍,难分出两阵高下。

因敌制宜,因地制宜,似乎,骑兵之间的对战,地形和敌我因素,分外重要。

到最后,实在分不出两阵高下,李孟羲连时间因素都想到了,锥阵兵力集中,直来直去,自然战斗进程快速,而雁行阵,拉的又开,兵力又分散,迂回来,又迂回去,战斗节奏自然慢。

若有朝一日,我军骑兵需要快速解决与敌军骑兵的战斗,则自然,用锥阵对决,能很快决出胜负,从而能快速脱离,快速支援步阵。

反之,若有朝一日,我军骑兵的任务是尽可能拖住敌军骑兵,则自然,和敌军用雁行阵来对决,雁行阵,你迂回来,我迂回去,迂回了半天,没碰着。而若是锥阵与锥阵对冲,冲杀不过十合,就决出胜负了。

因敌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似乎,这便是骑兵与骑兵对阵的关键。

【因敌制宜者,敌重我轻,则避正相冲杀,以雁行之阵迂回绕之,可胜。

敌轻我重者,则以锥阵正凿敌军,以冲杀取胜。】

【因地制宜者,雁行之阵,兵散而阵开,锥形之阵,兵聚而阵狭,于此,广阔之地,雁行与锥阵皆能,狭塞之地,锥阵能雁行不能。由此,锥阵频用于雁行阵者。既,锥阵频用于雁行,推之,骑兵冲锋穿凿之力,重于迂回之力,既,虽轻骑重骑胜场各有,然于中原之地,重骑胜场多于轻骑。

中原遇战,狭地有六,阔地有四,于是六成狭地,骑阵只能锥阵而不能雁行,于是六成狭地,重骑胜轻骑。

于四成阔地,轻骑重骑迂回对冲凿,胜负均半,于是,轻骑重骑,各胜两成。

综之,中原骑战,重骑胜场,总有八成。】

【因时制宜者,锥阵兵聚而战速,荡冲凿突,胜负数合分定;雁行之阵,萦绕迂回,拖延迟慢。

整战论之,若我骑军需急与敌骑决出胜负,则以锥阵冲之;

反之,若我骑军以拖延敌骑为重,则以雁行之阵迂回缠之。】

到了最后,李孟羲把骑阵雁行与锥阵要义全都写了下来,最后一个问题,李孟羲仍然不知答桉。

他依然不能知,百骑战百骑,皆重甲骑兵,锥阵对阵雁行,会是何阵取胜。

似乎,此中还有战术素养的区别在内。

骑兵报团集群冲锋对骑兵素质的要求高,还是迂回作战对骑兵的素质要求高?

好像,集群冲锋对训练度要求更高。

参考草原骑兵,草原上的游牧民,不经任何训练,直接上战场之后,天然的就会迂回骚扰麻雀战术。

可骑兵聚阵排阵冲锋,似乎至少得严格训练过才行,至少,千百骑兵整整齐齐排成紧密阵列,不经训练,连列阵都难以列成,又勿论冲锋。

故而,如果骑兵训练度不行,还是用雁行阵,袭扰绕侧算了,勉强还能拖住敌军,如果骑兵质量不行,跟人对冲一波,直接就被冲溃了。

反之,我骑军精锐,敌骑兵乃羸弱之军,则,逼敌军与我结阵冲锋,则于我军有更大优势。

不然,若是满战场跟敌军迂回来迂回去,敌军虽弱,但回避逃离乃是本能,我军追之,敌军退避,退了一阵又袭扰回来,于此情景,我军最强的组织度训练度优势,难以最大程度发挥出来,与敌军战力差距不能拉开,于此情景,于我大劣。

故,训练有素之骑与训练不足之骑军对战,训练有素的骑兵最好与之拼结阵冲锋,既,与之拼锥阵;反之,敌若训练有素,我骑兵训练不足,则迂回袭扰缠之,避正面作战,既,拼雁行阵,拼其他迂回战术,而决计不拼锥阵冲杀。

骑阵对冲,对骑兵素质要求极高,对冲一两阵,稍弱的便直接溃散。

由此,便又知骑战一法,彷照草原胡人,草原胡人为何不与中原甲骑冲锋决战?

因,敢与中原甲骑集群冲锋的胡人也有,但这些胡人往往直接一波就被冲没了。

于是,在草原军备技术训练度明显不如中原的情况下,残酷的淘汰之下,敢愣头冲杀的胡人早灭亡了。

草原低质量骑兵与中原精锐骑兵作战的唯一可行的战术,只有呼啸而来,呼啸又退,只迂回袭扰,从不正面冲荡。

草原胡人的战术明显可行,由此不难知,正面对冲实乃检验骑兵质量的利器,又知,强击弱,冲之,弱击强,迂回扰袭之,强弱制宜。

羸弱的骑兵跟高质量骑兵,两者列阵对冲时,战力差距最大;两者分散迂回相互袭扰时,战力差距最小。

如何因敌制宜,不难分明。

推演完骑兵阵型,便耗费了整个上午。

意犹未尽的关羽和李孟羲,匆匆吃过午饭,继续再论其他。

往前数二十天,与皇甫嵩对阵之时,当时,涿州义军以土垒战术将皇甫嵩逼的插翅难逃。

到二十天后的现在,复盘当时战局,一个关键的问题,若攻守易势,若他日敌军以土垒围我营寨,则我军,当如何克之?

于麻布之上,李孟羲提笔详细画了当时对阵阵图。

阵图中为皇甫嵩营寨,外围百五十步外,则是一圈,壕沟之后,是土垒,土垒上,是车阵,车阵后,乃是涿州军兵力十万。

如此阵势,若攻守易势,李孟羲皱眉盯着阵图良久。

“若攻守易势……则我军被困其中,想仗粮草充沛长峙下去亦是不能,对峙一日,则敌壕沟宽上一丈,此消彼长,于我为绝境。

故,某以为,一旦被围土垒之中,不能稍有迟疑,当立强攻冲杀而出。”

说到这里,李孟羲神色严肃,盯着阵图目不转睛,“若冲杀而出,强攻土垒,等若攻城……不对!比攻城更难,攻城尚可从容,我军困于合围之中,等同被困瓮城之中再要强登城池,难也!”

“所幸,土垒毕竟低矮,远不如城墙高耸,壕沟虽阔,远不如护城河坚深,虽强攻之,远易于攻城。

破土垒之术,需克土垒,克深壕,过壕需木桥,过土垒需长梯,可难者在于,荒野被围,军中何来足够木料赶制攻城器械?”

“想来,若荒郊被围,军中所能筹集木料,不过车架而已。

噼车做梯,木料或够,所需,只匠人斧锯而已。”

“由此可见,攻垒关键,在于匠人,在于斧锯,在于野战工程能力。”

“除此以外,”李孟羲摸着下巴,皱眉沉思,“或亦在车架本身,若我军车辆,数车能相接,接其便可填壕,填壕之后,便可为桥,桥成,士卒过桥如履平地。

若有此车,数车可连,则需车有长轴可接,若此车可履如平地,则此车需上有平阔车厢……

偏厢车如何?偏厢车对骑可用,然不足架壕之用。需另做特种车辆。”

“此种车架,不需甚多,行军时携十数二十,足以野战过壕之用。”

“此车,便为【壕车】,如何?”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星汉灿烂 人族镇守使 陆地键仙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我有一剑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万相之王 从长津湖开始 修罗武神 从木叶开始逃亡
相关推荐:盛世婚宠:豪门第一夫人誓言战舰穿越之家有娴妃德猎不试一把都不知道种田能发家完美校长特种兵护花记修仙界公敌超级男教官我没看过火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