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二,这天行军,上午的时候,李孟羲正在车里,教弟弟写字,他没注意外面。
外面有一人,是教书先生中的一个,这人从队后,一路往前找,到处找人。
找到李孟羲所在的厢车这里,还没找到人。
跑的呼呼喘气的教书先生不确定的看了关着窗户的厢车一眼,他拦住路过的一个乡勇问了一句,“这里边,是军师不?”
车前赶车的车夫老铁,闻言看了路边的教书先生一眼,“你找有事儿?”
然后回过头,叫了李孟羲一声,说有人找,李孟羲这才反应过来。
推开车窗,往车窗外看了一眼,立刻就看到路边站着一人,此人看着眼熟,但不知名字,李孟羲认出来了,此人是教书先生中的一个。
“铁叔, 停车。”李孟羲道。
对待读书人,得礼节周到, 让教书先生跟着车跑跟人说话, 太无礼。
车往路边靠了下, 停了下来。
李孟羲下车,“见过先生。”李孟羲正身拱手躬身, 略施一礼。
教书先生回了一个比李孟羲更标准的拱手礼。
“不知先生何事找我?”李孟羲好奇。
教书先生从腰带上,解下一个绳结,拿起竖着拉直给李孟羲看。
“军师日前所说象形解文法, 令我几人,眼界大开。
一,二,三, 四,结已有解,唯独至五,无有解。”
“昨夜,我几人深思一夜,偶有所得。”说到这里, 教书先生脸上带着一抹自豪。
“军师且看,”教书先生微微俯身,把绳结拿给李孟羲看,“记起上古之时, 古人结绳记事。
盖数字以绳结记之,某几人料想,绳结难系,若一绳结为一,则繁琐矣。
故,以短棍草茎为一,不满五之数, 则以草茎存记之, 满五, 则系以绳结为记。”
“绳结系起, 绞丝相叉,不就是五?”
李孟羲错愕的抬头看了教书先生一眼, 再看了看教书先生手中的绳结,他看到, 教书先生手中的绳结, 与其说是五,倒不如说是数字中的,8,又或者,是一个沙篓的形状。
那么,用象形字记录绳结时,也应该是个绞丝沙漏8的形状。
再比照文字的“五”,还真的有些像绞丝沙漏,把五的字体稍扭曲变一下,就是绞丝状。
很可能,代表五的绞丝绳结的图像,随着书写的演化,接口逐步分开了,然后,就变成了【五】,五字的字形依稀可以看出,还保留着绳结的绞互状。
结绳记事,五像绳结,很可能,这就是真相。
又一个文字被破解。
五这个字,让破解文字有天赋的小砖来破解,小砖也是不能为力的。
因为一二三四,小砖伸手就能比划出来,而五,需要结绳来记,小砖生活经验不足,没有结绳结的经验,因此, 就断不能破析五这个文字的奥秘。
难怪, 这两天以来,李孟羲就看自己的手, 伸开五指看,握成拳头看,正面看,侧面看,怎么看,怎么不像是五,原来五这个字,是绳结,不再是用手来表示了。
对有学问的人的佩服油然而生,李孟羲佩服的看着面容平平无奇衣衫褴褛的教书先生,面露笑意,“先生眼光独到,令人钦佩!一言令某疑虑顿解。”
“解此一字,能值千金也!”
“先生稍等,我去取粮以为酬谢。”
说着,李孟羲就要去拿粮,没想到,教书先生却有些不悦,“我解此字,岂是为粮!”教书先生拱了拱手,作势要去。
李孟羲都愣了,他反应倒快,明白为什么了。
原来古代的读圣贤书的人,都有那么一些清高。
若是木匠们,谁有个好主意,李孟羲赏木匠们粮食,木匠们会喜出望外。
然则,教书先生破解了一字,要是拿粮食钱财来作为奖赏,教书先生就觉得,多文雅高洁的一件事,沾了铜臭与低俗,觉得是侮辱了他。
想通了此节,李孟羲正色,拱手一礼,“先生体量则个,我军中贫乏,金珠锦绣皆不足,先生破解一字,价值万金不止。
然某却不能以万金相酬,只有粮十斤相赠,还望先生不弃。”
李孟羲这么一说,教书先生才脸色稍缓,连说言重了。
读书人就是这样,明明穷的叮当响,口粮勉强够吃,多十斤粮食,境况就能好的多,然而却拉不下脸来接粮。
李孟羲给找了个台阶,教书先生这才毫无心理负担的应下了。
李孟羲得到了一个重要知识,他又知道了一个象形文字的渊源了。
一二三四五,都弄清楚了。
回到板车上,翻开《千字文》那卷,在【五】旁边,李孟羲小小的写了注释,五,象形绳结也。
其实教书先生来打扰了一会儿,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李孟羲没意识到,幸运的是到傍晚扎营时,他就能意识到。
无聊的行军时间过得飞快,唯一能觉得有趣的东西,民夫们有时会看到路边的野菜,欢喜的把野菜挖掉带走;木匠营有猪有鸡有鸭,猪哼哼老是叫,木匠营的人去看,发现是谁绑的猪,没绑好,把猪都要缠死了,鲁犁气的骂,木匠营哈哈一片大笑;游骑商队,不停的离队四处寻找人烟去买各类物资,不停的带回来东西,则让所有人都开心。
游骑商队能买到的东西,如果细究就会发现,商品的比例发生了改变。
离巨鹿远时,鸡鸭禽畜都能买的到,离巨鹿近了,禽畜越来越难买,兵器之类,竟然能买到不少。
游骑商队,竟然能买了几架弩回来,李孟羲知道这件事时,都诧异了。
按李孟羲所想,黄巾乱起巨鹿,离巨鹿越近,越是动荡,越是动荡,兵器越是紧俏,兵器就越不会好买。
然而实际情况却与李孟羲猜测的有所不同,巨鹿已近,确实的动荡与不安定,然而,乡人各村各处,都备了兵器防贼,这就造成了,游骑商队去买东西的时候,游骑商队出手阔利,给钱多,乡人宁可卖几件兵器,也不肯卖粮食,因为粮食实在是缺。
这就跟李孟羲猜测的相反了。兵器竟然还能买来一些。
按义军目前军备,啥兵器都缺,至今为止,义军万余人,不够人人一件铁器。
又或者也可以说,义军啥都不缺,刀枪剑戟弓弩等,全都够用。因此,若是真的没啥买,只有兵器可以买,与其买普通刀剑,倒不如,买弓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