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简单,两个字,办学!”
对于嬴政的求教,郭威自然不会吝啬。在他看来,战国末期,乃至隋唐时期,世家权贵世世代代享受特权,并没有被削弱,主要原因还是学校办的太少。
宋朝的时候,疯狂的在全国创办了一千多所官学,加上各地的县学,还有州府的书院,总数量超过两千。这么大规模的办学之后,世家子弟想要一直享受富贵,只能埋头治学。
结果就是,有实力的世家子弟造反的人少了,读书的人多了。
但是这个思路,在战国末期,乃至秦汉,都是非常罕见的。
主要原因就是,读书很费钱,即便是官府也承担不起这样的开销。
哪怕是嬴政听到‘办学’两个字,也被郭威的话吓了一跳。齐国创办的稷下学宫,每年耗费的钱财不计其数,也就是富庶的齐国,也颇感压力。可要说成就,那是实实在在的辉煌。齐国的稷下学宫里一个个闪耀的名字:孟子、淳于髡、邹子、慎子、申子、接子、季真、涓子、尹文子、鲁连子、驺子、荀子……
这些人随便一个来到秦国,秦王都要亲自出面迎接的学界大佬,扎堆似的整日在稷下学宫里吵架,而且骂街不带脏字的互怼,如同村子里的狗子,互不服气的闹腾。
虽说名士们脾气都不好,但名士的身份也真香。只要秦国哄骗了一两个,秦国也不会在文化上处于战国鄙视链的底部的程度。
历代秦王,想想都要流口水。
当然,秦国也曾经想要创办学宫,但是一来找不到教授博士,名士根本就不愿意来。
其次就是,哪怕秦王头铁,创办了学宫,也会被稷下学宫爆地渣都不剩。
根本就不是一个层面的实力。
打仗,秦国不怕,但是办学,这方面问题大了去了。
嬴政左思右想,他除非一统天下之后,用他的狗头铡开道,胁迫这些犟脾气的名士来秦国授课。冒然开办学校,会成为笑柄的啊!
嬴政劝道:“国师,你可能不知。齐人善于用恩惠来笼络人,天下善学者,十之七八都在齐国的稷下学宫。我大秦虽颇有诚意,可奈何他们这些措大不认呐!”
对于名士,嬴政也是又爱又恨。
郭威眨巴了一阵眼珠子,齐国的稷下学宫?
倒是和欧洲希腊的雅典学院差不多,都是一群哲学家互相掐架的好地方。
可问题是,他说的办学又不是去研究什么哲学命题,他所说的办学只是要创办初级学校,和像对进阶的中级学校。知道秦王会错意了,他解释道:“陛下,臣说的办学,不是创办稷下学宫这样的办学。而是分成两个步骤。第一步,用两年时间,让学生拥有初级识字的本领。比方说认字2000,就可以合格。这样的书院,根本就算不上学宫。所用的授业之师,仅有认字之才学就够了。而这类的书院,一县按人口,设立多少,最为妥当。”
“然后通过考核,进入中级书院,中级书院教授的是技术性的才学。比如说农家的种植培育,书吏的公文写作,刑吏的证据收集。让有经验的书吏,军官,甚至农官来教授。通过者,可以进入官府谋求差事。这样的书院,每郡设立一二,足以够用。”
“初级书院和中级书院,并不是直接升入。而是比如免除学费的学生,可以通过为大秦效力,获得减免。同时大秦拥有了可用的人,而贫民也拥有了进入书院掌握才学的机会。哪怕是识字,对于平民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事。当然,所有的名额不能都针对平民,权贵家族也要照顾到。给予一视同仁的机会。臣以为,一半一半是个不错的选择。既不会让贵族彻底惶恐,也不会让平民在短时期内突然崛起,影响朝堂。”
“国师此言,让寡人茅塞顿开。这办法似乎很好,大秦如今的办法是老书吏带新人。可是亲亲我善,乃人之本性。非亲非故之人,怎么可能用心帮带?”嬴政懂了郭威的设想,而且觉得这个设想似乎很有可行性。
尤其是对官吏的选拔,完全掌握在了朝廷手中。
这样一来,世家权贵想要享受地方特权的机会就越来越小。
郭威继续道:“仅此还不够。因为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仅仅只能用于胥吏之才,还不足以为官。朝廷应该将县令极其以上官员的任命放在朝廷手中,同时想要升迁,就必须要进入更高级的书院,大秦最高的书院可以为太学,给予官员培训。如何理解大王,乃至朝廷的国策,如何治理地方,如何有效的执行大秦的各种需要,是他们入学学习的目的。”
随着郭威说的越多,嬴政的眸子就越来越亮。
他终于发现了办学的好处,而这种好处,对于大秦来说,简直就是量身定制的一般。
“国师大才,寡人受教了!”
嬴政在私下里,还是很好学的。郭威能够用办学这个思路折服他,足以引起他对郭威的重视。也就是说,从此刻起,郭威在嬴政眼里,再也不是那个拥有神秘身份的仙人。而是和尉缭一样,拥有治国安邦的奇才。
而郭威的办学设想,也给嬴政打开了全新的思路。
按照郭威的设想,平民想要求学,只要学成之后,通过获得职位的俸禄的一部分,就能达到求学的目的。这样的学校,必然会被平民子弟疯狂追捧。
也就是说,如果贵族世家不去和这些他们平日里看不起的平民争夺名额的话,一旦进修型官僚体系建立之后,只要几十年,就没有世家和贵族的事了。
以后的天下,连他们说话的地方都要没有了。
面对如此良政,嬴政欲罢不能,他又太多的问题要问了:“国师,权贵家族子弟,家学渊源,恐怕不需要进入初级书院求学吧?”
“此事也容易,赵高,纸张出现之后,你是否觉得书写起来不太方便,导致书写很慢,很影响速度?”
郭威看向赵高。
赵高正在奋笔疾书,忙的一脑门子热汗,秦王和郭威的对话,他需要一字不落的记录下来,这也是他平日里的工作之一。茫然之间听到郭威问他,他傻眼了。
虽说郭威语速很快,秦王也在兴头上。
可问题是,他赵高的才能也不赖。
且不说字体圆润秀美,就算是速度,也不是寻常人能比的。他觉得小篆很好用,他写起来很顺手啊!他可是秦国朝堂上书法最高的人之一,不仅写起来速度快,而且又快又好。
可是郭威显然不是要问他的感受,尤其是在郭威威胁的眼神下,赵高瞬间读懂了郭威的意思,昧着良心点头道:“国师,陛下,高以为纸张书写方便,但小篆书写繁琐,要是简牍自然不成问题,可是纸上落笔,还嫌累赘。”
“这个……是这样吗?”嬴政自言自语道,他也迷糊了。
毕竟小篆写惯了,都不觉得费劲啊!
可听郭威的意思,似乎他费尽心思命令李斯整理的小篆,也不怎么样。
怎么办?
郭威随即给出了答案:“陛下,听闻廷尉李斯学究天人,博采众长,是天下难得一见的奇才。他替大王整理小篆,又有处理文字的经验,不如让他创出一种适合纸张书写的文字,以为办学之基如何?”
“好!”嬴政能说什么?他如今脑瓜子都嗡嗡的,心跳像是打鼓似的亢奋。
郭威说的哪怕是屁是香的,他也必须赞同。
嬴政当即命令赵高起草命令:“令李斯创办新体字,以适纸张书写。”
赵高低头领命,脑袋抵在席子上,脸色却忽青忽白,心说:“郭威不会是听说李斯背地里说他坏话,故意整人吧!”
创造新的文字,适合纸张书写?
开什么玩笑,李斯就是想破脑袋,恐怕也做出不来。
哪怕他做出来了,只要郭威看过之后,说上一句:“不妥!”
李斯数年的心血,就要付之东流。
狠。
太狠了。
这才是真正的杀人不见血。
此时,面对郭威,赵高真的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