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天气,无论南北,气温都非常的高。无论远近,地平线上的炙热,如同加了油的铁锅。整个地平线都是水蒸气填满的幻觉,所有人都在硬抗着。还好此地不是沙漠,走到哪里都能看到水源,不然就以目前这种天气,走不出去多久,就得找个阴凉的地方狠狠地休息上一气。
卫封老当益壮,攀爬岩石都是身体力行,很少让人搀扶。老来体强,却很少出汗。偶尔有些力不从心,过了一会儿便能休息过来。
岩石的温度,随着太阳渐渐升高开始慢慢发烫。有的地方甚至悬崖峭壁,烫手的地方,甚至抓不住一时半会儿。别看十几丈的高度,能摔死人的高度,不分几千丈和几十丈。
随行的工匠和善于勘探地形的师傅都觉得纵然悬崖峭壁的另一边有矿,也不见得能以人力去开采。毕竟有的地方非常难走,想达到量产和群力挖掘……还真得费很大的代价,时间和人手也得全力付出。
这个年代没有开山的大型机器,就得用铁铸成大锤,锤前带尖,然后用大车栓住,以人力牵引,如同打夯一样,开山或者开巨石。
其余的则都是锄头和铁锹、铁杵的用功之处了。想要开露天的矿很容易,但是向下打井开地下矿就有些困难了。这时候中国工匠的精神与智慧,便在“巧”字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卫封知晓的其中一个方法,便是用自然界地表显露的强盐酸去腐蚀本就难开凿的地方。不过让人唯一好奇的,还是为何西南方的强盐酸池为何能裸露在地表之上且不腐蚀周围的石头呢?
想要取走,就得用玻璃瓶子来装。而玻璃的制作,除了像他这样的工匠,便只有那些通黄老之术的方士懂得秘方,只不过并不是特别理想。那些方士会的,仍然是加铅的,甚至多气泡的瓶胆,没什么太大的进步。
天气实在太炎热,行走在山上,除了偶尔的树荫,其余的全都是滚烫的岩石和恶毒的阳光。卫封停下脚步,双手撑着膝盖说道:“咱们在那块巨石后头休息一下吧,我实在走不动了!”
山南的地形……还真不如山北,好歹山北是个平滑而上的拱坡。而山南崎岖坎坷的,光是山脉的最外圈儿,便有很多很多的突起峭壁。
如果运气不好的话,不光要走遍东西百里的山脉,还得看看山南这片齐腰深的草地里头,是否有裸漏出来的矿石。
有山泉从岩石的缝隙中慢慢流出来,那善于勘探的工匠用随身携带的碗接了不少,尝了尝说道:“快,大家快尝尝吧,这水没什么毒害,是的的确确的山泉水!”
众人赶紧上来接水,有的人甚至直接用手捧水喝,很多人都说这水很甜,应该是那边儿高山上头引流下来的,水滴石穿,把这山山头的石头彻底击穿了。
卫封站起来摸了摸山泉水旁的石头,看了看上面已经形成了一个半圆形水道的石孔,而后感叹道:“有了这个……咱们就事半功倍了!水源旁边儿,很容易发现矿石。咱们就在附近这百步距离找找
,千万别遗落下什么。”
众人四散开来,仔细寻找矿石的下落。一般而言……缺硅的矿石也会呈现赤红色,再不济也是褐色。至于磁铁矿……得用个罗盘吧。
山下兵士这时跑上来,边跑还边喊:“匈奴人!匈奴人!山下来了一队匈奴人!”
弃末浑抽刀掌弓,登时就来了劲头:“他娘的,我这次随军出行,还真是来对了!左右与我,抄刀拿弓!”
众人抄刀跟着,很多人则抱着箭筒,跟在弓弩手的身后,往山下跑去。山下的匈奴人只有十几个人,看样子应该是看到了他们的马匹还有一些物品,所以才跑过来看情况的。
副将问道:“都督,咱们动手吗?”
弃末浑犹豫了一小会儿,说道:“大总管提醒过咱们,能驱逐的尽量驱逐。不过……此队定然是探查北山的匈奴鹰犬,不能轻易放过。今日放过,明日他们便会引军队来驱逐我部。杀一人而已,若是泄露了,咱们十条命也不够赎罪!”
众人抽矢上弩,弓箭手则将箭矢搭上弓背。所有人都在等待弃末浑的命令。弃末浑则犹豫了一小会儿,用他那笨拙的脑子想了再三,而后吼道:“控!放!!”
十几个人还在周围转悠,没看到将近百步开外还有一群弓弩手在埋伏他们。一瞬间的功夫,十几个人便被射倒了一大半儿。
弃末浑赶紧向山下喊:“射倒了,追!追!”
一群兵士手忙脚乱地将马匹从山坳后头拉出来,上马就开始追。有的人甚至拖着长戟牵马,边跑边蹬马蹬子。弃末浑也几步跳下山来,就近拽了一匹马,骑上便追,手中的弓上只有一支箭,而马侧则习惯性地揣着十几支。
弃末浑大声嚷嚷道:“别让他们跑了,我看见他们剩下多少人了,都追,追!一个都不能留!”
那些匈奴骑手见敌人反应迅速,开始耍心眼儿,几人跑出去几百步之后,登时分散。弃末浑见他们将要分散,骑马穷追不舍,抬起弓来,在马上便拉了一个满圆。
骑射很难,高速度骑射,更加困难。高速度骑行,人的屁股就得抬离马背,完全依靠双腿的内腱夹住马背。这时候开弓,会非常受影响。
弃末浑毫不犹豫,反正这时候射的中就射,射不中也没办法。满圆的弓背,有着一股射大雕的气势。几箭出去,整个人的气都彻底用尽了。他手下的士卒知道匈奴人是往南逃窜,便从两侧向中间和围而去。
一共四箭,当即射穿了两个人。其余三人再见此情形,都不敢再分散逃跑。三人合骑,向西南疯狂逃窜。他们的身后,则追着左右两侧二十多个骑手。
……
赵烈骑马过了几个小农庄,顺便打听了一下,是否有人看到了那人。众人都说看到过,不过不知道往哪儿走了。
赵烈觉得自己没有走错,来来去去的官道……就这一条。况且一路上都有人说看到他了,莫不是比他骑马跑的还快不成?这世上又没有神仙
,一个步行的人走上三天,也未见能比一个人骑马半天跑的远。
干脆耐着性子,直奔灵州。总之是要借人北上的,这个人……能不能遇到都看缘分。如果遇到了,说明就是有缘之人,如果对坐煮酒发现是个人才,收入囊中也就不在话下。
想到这儿便不得不感叹,这个年代的人才,都集中在世家手里。天下莫说时代,别管学文还是习武,只要没钱,都是寸步难行。北魏之时,贾氏贾思勰编篡《齐民要术》,意图在于让人人都能找到赚钱的方法,结合人民的智慧,既能安民之流窜,又能尽得地之利。当时尚有人才在华夏大地上,民生恢复几乎如常。然而如今,民生凋敝,就连贩卖咸菜,置办特产的小商小贩都没有了。
逃荒流亡躲避兵祸,自由民的身份,反而成了累赘。不入世家大族的囊中,走出去就是被砍死的命运。北方尚且如此,南方何如?南方之人,甚至已经开始失传纺织和炒菜的手艺了!接下来还会失传什么……依着南方世族的尿性,怎么也得把老祖宗的炼钢法失传了吧。
要说……耕地种植,实在是下策中的下策。天下粮财出耕地……恐怕家国之大,也只是为了稳定罢了。谷贵无商,谷贱伤农。稳定人民,却不能以此治国。想来宇文泰的脑袋,也不如汉献帝一半儿好使,也是真的。
天底下郊游远行的人,只要上前拜会,除了五姓七望,便是徐、杜、韦、房等流的子孙,随便一个远行之人,都跑不出这个框架去。
这个年代搞旅游的……家里没有个三五十万贯,供得起子孙这般挥霍?况且世道如此之乱,能安然无恙地从南走到北的,能有几个了?
如果在郊野能遇到一个贫民能有些许才能……也能说的上如获至宝的。毕竟……天下能出一个王猛已经是感天动地,若是能遇到桑弘羊,可还了得?
灵州靠近黄河东岸,就在塞上江南的东岸。宇文氏的方法,便是集聚十几万人,将黄河以南的靠近河岸的土地全部耕种出来。而这个“全部”,放在地图上都画不出来范围。
以这个速度,刚要搞出点成绩来……没有十年,恐怕也就是那么回事儿,纯粹就是为了安民而安民,仅此而已。但如果能种植棉花……那情况就不一样了。
赵烈奔行一路,见马已经开始翻沫了,便找了一个有小河流的地方,休息坐卧。这个时候的河流,清澈的见底不说,河岸边甚至连绿藻都没有。人有泔水和排泄物,大抵上都是官府统一处理,百姓人人有责,如果有一个百姓不按照规矩处理,挨着的家家都会罚钱。
官道上走过来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年男子,此人面貌一般,目光却很深邃。行端走直,虽然一身的补丁短衣,却逍遥自如。
看到赵烈一众,他也不上前叨扰。绕过这一块,去下游洗手洗脸,喝水休息。躺在河岸上的草地里头自顾自的抓虱子,挠痒痒,旁若无人。
赵烈忽然在心里生出一种感觉,他要找的……就是这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