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56年,北齐闻陈霸先南下破王僧辩,杀其家属,迎立萧方智为帝。当即怒不可遏,文宣帝敕命萧轨、司马任约和徐嗣徽兵征十万,紧随其后,在陈霸先南下之时,迅速将长江北岸全部夺回。
徐嗣徽将兵数万,抢先占领栅口(安徽无为东南),而后向梁山进攻(安徽和县西南)。意图以梁山为基础之地,兵分两路从南北双向向建康(江苏南京)进攻。
其实徐嗣徽的想法非常的简单,却也直至敌方的心脏。此时正是陈霸先攻杀王僧辩,挤兑北齐势力,拥立萧方智时候最孤立的时候。满朝上下除了自己的三万强兵可用,便再无一人听其指挥。
王僧辩的弟弟与女婿纷纷自立以应对陈霸先,南方萧勃听闻北方大乱,当即占领广州府佣兵自重。萧孜也在东阳郡一带收集兵力,以求自保。
此时占据郢州、采石矶等地,必能制约其胜败。
而南方的杜龛也将兵北上威胁建康的安全,同时伴随着北齐的进攻,如果没什么意料之外的事情,不出旬月,陈霸先必然失败。
……
徐嗣徽将兵十万,实际上精锐之兵不过万余。其实大部分都是工匠和屯兵,甚至还有一部分的杂兵(火头、搬运、军医、马匹等)。大抵上对于北人而言,行船用兵,最为艰难。
不过他选择的大都是水路两栖兼备的猛士,从采石和郢州南下,行船共需要一千多艘大小战船。除了示警的烽燧船,便是行动迅速的冲舟还有大型攻守的楼船。
行军用兵必须要迅速,这是千古行军的道理。不过这等雨天绵延,加上粮草军需的问题,想快……也实在快不起来。
周转什么,都需要传递信息。这个年代里,便是叛乱的发生,也得三五天才能传递得到地方。何况军事军情这等需要快速反应的事情?
天空下着大雨,岸上草色未显,靠近江水的地方也实在跟着滑。众人走在泥泞不堪的道路上,若是一不注意,便会滑倒在上面。这样的天气实在有些难以施展。
这时候军士将几匹马弄下船来都显得很吃力,那些马匹也也和人一样,甚至有的马因为驮着重物的缘故,直接将四个蹄子都陷进了泥地里。
萧轨骑上马,登上高坡,向东方望去。徐嗣徽则在军中主持大军的用度,还有造饭的规律和规矩。
行军用兵,在老祖宗看来,首当其冲却并不轻易提及的,恰恰就是吃饭和茅坑。吃饭在春秋时期得挖坑埋锅,不过那时候大多数是吃汤面汤饼汤饭,故而不会特别麻烦。不过直到汉代,戍边亦或是正规军队都吃黍米、粟米,面食,还有葱(古代葱岭)姜和酱(汉代已经有酱了)。
到了后来甚至唐朝时候,便已经流行炒菜了。这个时候的军队就得注意各种各样的事情,比如点火的地方,行军用兵吃不吃冷饭等等。天底下的兵士输给饥肠辘辘的也多,输给掩埋不好被人发现蛛丝马迹的也多。
总而言之,行军用兵之将,首当其冲要学会的便是埋锅造饭。胜败的问题非常多,忽略任何一点,都会出现无法挽回的失败场面。
其次便是挖坑放茅的技巧和用处。古代无数战争之中的往来运用里,中国无疑是最讲求干净的。下至士卒,上至将军都督,大都会讲究卫生。从古代的战争来看,大部分战争里,根本就没有“屎尿遍地,马匹马蹄到处践踏,国人臭不可闻”这样一类的说法。
茅坑利用不到位,军中容易引发瘟疫和鼠疫。对于处理各种粪便的细心之处可以还能得知一个将领对于自己行踪去向的把握是否随心所欲。
徐嗣徽与周文育和陈霸先相知,陈霸先也是遍寻蛛丝马迹以成就大事的帝王,故而其对这些事情的处理,一定要高明很多。
西边儿埋锅造饭,东边儿则挖深坑处理粪便和尿水,将领五日必须沐浴,兵士十天必须同洗漱。
天色依旧昏昏沉沉,这个年代无论南北,雨水都非常的多,自然没人把这些当回事。徐嗣徽转了一大圈儿,将各种事情都处理严密之后,方才骑上马,去追萧轨的去向。
萧轨骑行二里有余,实际上却是在看整个长江还有南方这片土地上的一举一动。之前三人商量过,不过到了实地上,还真的不好施展。
这个天气,实在让人恼火。大雾弥漫,远远看过去,天空中的雨水倾洒在大地之上如同天地贯通在一起一样。行军用兵喜欢这种天气,实际上也厌烦这种天气。
萧轨看了良久,叹气道:“咱们这一仗,实际上很难打。”
徐嗣徽点头承认:“不错,咱们实在难以应对,如果放弃了水路,咱们这千条战船就很难发挥顺水而下的作用。如果不用则陆上的优势便全部失去了。”
萧轨心中对这件事情非常难以取舍,就好像手中的刀和弩在特殊的环境下必须丢掉一个一样。陆地与水上天壤之别,他自己的军队,自己心里还是清楚的。真要说和南人打水仗,还真不一定能赢。
徐嗣徽见他沉默良久,便说道:“若是以陆上奇袭,便失去了水上的速度。咱们能打到建康,却也耽误了莫大的时间。”
萧轨看着远方天际若隐若现的兵马,隐隐有一点草木皆兵的味道。梁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它不仅地势险要,而且还有天然的停泊大港。如果不能攻下梁山,夺取水港,战争……可以说已经输了不少了。
“战争不能长途奔袭,咱们得尽量把粮草的运输线拉的尽量近一些。江北一带,陈霸先必然不能尽守备。咱们乘船南下,佯装要进江南,实际上却要攻他梁山。”萧轨看了看地图,还有军情,梁山目前人数稀少,只有一个黄仁在此处守备。“兵贵神速,加上江水顺流而下,应该不难!”
徐嗣徽当即说道:“那我这就去准备!”
萧轨并未将全部军队都算在水上,他平素对行军用兵打算颇多。如果兵力不能两及,那么出其不意也
就没什么作用了。
故而在栅口东南刻意留下一军,军中兼备攻城兵器还有大批步兵,用来北上夹攻梁山。在他看来,梁山守将如果时刻盯着江面很容易忽略陆地上的一举一动,或者……抽调不开兵力。
……
黄丛手下精锐着实少,不过梁山此地山高水险,况且有一个水港的实利。若是防守得当,进可攻退可守。
众人都在议论,内事大夫甚至直接找上黄丛:“将军,咱们得撤军。齐人如今气势汹汹,不敢当其兵锋!”
黄丛安抚众人道:“众位莫慌张,征西将军(陈霸先)早已经知道了这件事情。如今侯(侯安都)将军和周(周文育)将军正赶过来,众且不要疑惑,随我防守即可!”
黄丛将地图铺展开来,长江两岸能停留的水港,也就那么几个。从郢州(武汉)那么大的水港南下十万人,几千条战船,也就只有栅口此地的分流水港,能承载如此之大的停泊数量。
但是长江是弯曲的,郢州和梁山几乎在一条直线上,但是栅口却在长江南凸的弯曲之处。如果是他黄仁带兵……一定不会千船齐发完全从水路进攻。
那么问题便会显而易见,黄仁赶紧登上山顶的楼台,问守吏道:“咱们从芜湖以西有多少烽燧船?这个天气,能不能看清楚?”
那守吏是个老手了,回答起来毫不犹豫:“春水还没涨起来,水路速度不快。如果敌人从栅口顺流而下,得三天时间才能过了芜湖的烽燧船,直奔梁山而来!”
黄仁心下有数,陆路要比水路慢上一些,不过以敌人的心理可见,他们以为梁山是个易守难攻之地,况且守军数量不足二万人,自然不可能出兵伏击。
不过他黄仁反其道而行之,先攻陆路,再拒水师!
……
司马任约的副将和军司马将步兵和骑兵拆分,分部沿着长江向东北而去。按照江水上航行时间的计算,陆上的军队只需要在三天以后到达梁山西南方的水港附近,就可以等待配合了。
不过天色渐晚,大江南北云雾缭绕。想来以黄仁那些兵力,不足为惧。众人大抵上都比较轻松,司马任约的副将便将军队直接带到了梁山南方背水的地方。此地平原开阔,视野充足。对于攻城拔寨最有利,而且也适合摆开阵型野战。
黄仁手下没有几匹马,大抵上都是清一色的步兵。不够黄仁还是觉得当趁敌人掉以轻心,集中兵力,先下一城。
军令史郝文安负甲请命道:“如今江北危难,国朝动荡,正是用人请命的时候。末将不以微末,愿意以骑兵断齐人退路。以断其绝念!”
黄仁看了看敌人排兵布阵还有安营扎寨的位置,当即准许道:“令史以身当杀戮,焉能不表彰君之忠诚?我意以为当以双军压迫,而以令史断其退路耳!”
夜色浓郁,郝文安将梁山仅有的一千骑兵全部带走。向敌必退之路的江边儿斜插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