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儿为何能嫁过来?因为古人有三妻四妾之法。何所谓三妻四妾?从字面意思上来解释,就是可以娶正妻三人,妾室可填四个。
但是实际上,众多说法里一种比较接近现实的意思却是:如果某一个家族只剩下一个独苗(祖父算起,上三代以上不算近亲),那么这个独苗在律法上可以娶三个妻(一正二平妻)。而平妻生下的长子,按照法律,是过继给叔、伯两房的。也就是说一个独苗要延续整个家族的兴旺。所以他的责任非常之大。
不过这种事情实例很少,一般而言没有特殊的情况(二代们何尝失亲?穷人无钱娶亲)下,根本不可能成立。一夫一妻制严密的时代里,这种事情几乎不可能存在。
但是对于任何人来说,包括赵烈,三妻四妾都是不好的。因为分出去的儿子确实是自己亲生的儿子,而他们却只能叫自己叔伯,而不能称其为父亲。并且今后的家产分割,都只能传递在正妻生养的嫡长子手中。
这样就会造成一种不平衡,一种心理与现实的双重不平衡。心理上作为亲生父亲,却只能叫叔伯。而现实之中万贯家财与整个家族的权力不能落在他们的头上,他们就会嫉恨,这种嫉恨要看这个家族是否兴旺,如果家族一旦处于被动,那就如同历史上数不清的近亲亦或是亲兄弟之间以家族为缘由相互倾轧的现象出现。
赵烈对这种事情,其实头疼无比。他最担心的,其实也是所有男人成长以后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他与正常人一样,很不理解为何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以前的他总是按照字面上的意思去理解,可直到现在才发现,原来每个人生阶段,都是老祖宗们总结出来的别样的精髓。
三十岁是男子的黄金时期,是因为他不需要顾虑太多。但是男人到了五十,一切问题都来了,自己的衰老还有儿孙的不孝。这一切的问题,都会通过年龄,浅显得如同冰山一角,裸漏在海面之上。
细思极恐,当生养变成了一种长期的任务,很多人就会受不了,然后变成一种逃避。
赵烈自然不会逃避,但是想象着自己的儿孙以后是什么德行,会做出什么样的举动……他还是忍不住想着逃避的。
纵然前人有无数实例来教育子孙,传承家业。可是实际上倾家毁庙,只在一夜之间。纵然有前人的颜氏家训,纵然有曹孟德书信教子,依旧没什么用处。
几个家族之于赵烈,心怀不同的态度。琼儿的身份和地位,一定不甘心做平妻,加上并州王氏实际上的地位要比兰陵萧氏来的高,所以王氏的态度,会让赵烈感受到酸雨的滋味儿。
而兰陵萧氏,起初也是因为看好赵烈的才能还有那种拧劲儿,所以萧叶若的地位,在嫁妆和嫡长子来看,都是非常稳的。加之萧叶若本就强势,为人处事当仁不让。
正妻的地位就算两人目前和睦相处,今后赵烈得到皇帝宝座以后,也会立刻爆发矛盾。
如此看来,今后会有多少腥风血雨发生在自家后院……赵烈实在不敢想象。
……
陆古将自己手下的猛士分成五队,每一队大概有七八个人。为首一人,是他信任多年的朋友,曾经有一个能去武川做官的门路,但是为了陆古这份曾经帮助过他的情谊,放弃了。
如今立功的机会来了,赵烈亲口承诺去北地攘通天下的勇士,给钱帛百贯,安家置地的费用,都由他来出。
至于安插的地方,一部分在东胡一带,也就是齐国北方,白山黑水之下。一部分则是齐国和高句丽,而最重要的一部分,则在突厥。主要的任务很简单,也很麻烦。除了统计民族人口和部落组成,直到军制和军队数量,还有勾结突厥上官,联合当地世家等一系列的活动。
陆古的朋友姓若口引氏,汉化姓为寇氏。单名一斤,字阿陀。自幼善于学习语言文字,前而通三族语言,常常在军中跟随父辈驱赶带着牛羊过境的茹茹人和高车人。
如今为了陆古当年的恩情,选择就在沃野镇,如今看来,并非不明智。他曾说过,好男儿志在四方,只是没钱远行。陆古想资助他,却发现那点儿钱财根本就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前几日堂议,他主动请求往突厥,在这大漠二千里,南北八百里的土地上,将整个突厥的组成全部描绘出来。
赵烈非常赞许这种英雄气概,当即承诺临行以前,要多少田宅,甚至要多少封妻荫子的期许都可以说出来。并将自己画的地图复写了一份,交到了寇斤的手上。
临别之时,寇斤与陆古做了汉人的别礼。然后说道:“紫金将军赵子陵此人,能谋而善断,力作而有大为。他日不论为将还是为相,都是能通顺天下,平整百族的能人,不亚于魏太武帝和前秦的丞相王猛。
而今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他的根基正是浅薄之时,正是需要人才和人手的时候。正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登上他的战船,不怕会翻。弟万毋迟疑,今后为官做宰,都有你的一份!”
陆古问道:“若是其杀鲜卑儿……我该如何?”
寇斤说道:“弟不必担忧,此人之志,非一般人可比拟,又生在此乱世将歇之时。如今天下越来宽广,人心也会随之广袤无垠。他的功绩,将会超过始皇帝与汉武帝。”
……
长安、长孙开府。
长孙氏的子弟大部分都在长孙俭开府为官,近日国家改元、宇文觉继承大统。各个开府都在参与编篡书志,清洗地方和州郡的散官,借着这个机会,将国家的权力,收归中央。
长孙俭最近一直在整理情报,他开府的人,明里暗里都与宇文泰的谍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实际上谋士幕僚的作用,也需要千万个谍人来陪衬。
宇文护对于长孙氏的依赖,源自于宇文泰,却青出于蓝胜于蓝。长孙氏的谋略对于整个时代而言,不亚
于桑弘羊至于汉武帝。想当年平准均输弄死了多少世家大族,现在长孙氏的子弟就以智谋弄死了多少四方国家的军户和首领。
“长孙公,公务繁忙否?”宇文护快步走进在里坊东边儿的长孙开府,刚进门儿便见长孙俭忙里忙外。
长孙俭见是宇文护,当即起身迎接:“晋公来矣,怎么也不提前知会一声。老夫没有准备,这里乱成一片,实在难以接待。”
宇文护大手一挥:“公太过谦虚了,我今日来,其实也是忙里偷闲,主要是为了问几件事。想着长孙公做事谋划实在深厚,我等纵然捆绑起来,也不及公一半。”
长孙俭笑笑,含而不露:“晋公有什么事,但问无妨。”
宇文护赶紧坐下来,神色有些紧张:“公可知道沃野镇的那个赵子陵?便是那个手持紫金槊的少儿郞?”
长孙俭瞥了他一眼,而后说道:“自然知晓,此人在西域闯荡,年纪轻轻倒也是一个好手。只是目前尚且青葱,不过及幘岁月。”
宇文护说道:“此儿年岁青葱,做事却不含糊。叔父在世之时曾想着去见他一面,只是身体已然衰颓,再不能远行。而后叔父教我:但凡此人之事,必然要问过公,方才能施行。”
长孙俭点点头,仔细问道:“晋公想用什么方法将其收服?”
宇文护赶紧说出自己的想法:“收服他也很容易,沃野镇这般岁月,除了牧马,没有战事便没有升迁的渠道。今日成国扶帝即位,他日所有人都要交出权力来,只是看他松不松口。我以为应当给他高官厚禄,将他派到边塞与守备吐谷浑。”
长孙俭说道:“这是下下之策,不得已不能这么做。”
宇文护有点儿不高兴,他始终觉得宇文泰和长孙俭实在高估此人了。想来一个孩童,无论如何也不能兴什么太大的风浪来。
再看长孙俭的脸色,他并非反感,只是觉得言过其实,太过谨慎了。
长孙俭则知道宇文护又轻敌了,上次轻敌,以为是功劳,却没想到竟然被围在洛阳城南。不过人都有青涩的时候,不是天纵英才,露出的破绽会非常的大。因为诱惑有的时候,人实在抵挡不住,有的诱惑甚至伴随人的一生。
他只是谨慎地点道:“晋公来看,这是赵子陵的势力还有他这段时间来去的足迹。从东益州到西域,再从西域到沃野镇……很详细。”
宇文护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幽州贾氏?并州王氏、兰陵萧氏!甚至最近王氏嫁女的车队浩浩荡荡的信息都在这本册子之上。
宇文护放下书来,良久无言。他还在感叹,却发现长孙俭用眼看他,他赶紧拜道:“请公教诲!”
长孙俭说道:“欲取先予,在老夫看来,上策在定。其势起突然,又在无人之地久矣。看那等世家的地位,想来保护他的人也不在少数。晋公只需要给予,今后的事情,都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