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依旧由朕亲领大军出征。”
此话一出口,在做的几位微微有些骚动,不过,却没有人劝说。军人不讲政治,但不能不懂政治,能爬到少将这个地位,在坐的几位都不傻,如今大明天下虽然看起来安慰,但都是建立在皇帝强大的军力上面。
野战军赫赫威名,将所有的矛盾镇压了下去,遮掩起来,但是一旦野战军有变,这天下………故而,和文臣不一样,军将们对皇帝亲征看的很淡,也没有人劝说,心中对皇帝亲自把控军队甚至还颇为欣喜。
能成为皇帝的支柱,怎么也被文官掌握命脉要好,两者的待遇完全不一样。
“前些天的军事扩大会议大家都参加了,太多的就不讲了,这次会议还有宋应星和孙元化参加,主要是协调下内府和大都督府两方面的合作。”朱由校侃侃而谈,将自己的想法全部倒了出来。
“海军今年的计划,就是修筑港口,同时,逐步将之前郑芝龙和颜思齐占领的地盘给占领下来,并开展一个海域巡逻计划,总参这方面要尽快做出个巡航计划,以现有的船只和港口,进行合理的安排。”
“是,陛下。”戚金应道。
“还有,这个岛屿。”朱由校的指挥棒一点,落在了台湾岛的上面,“沈有容将军尽快占领,在那边建立一个海军基地,对于两伙海盗的整训,都可以放在那里。然后还有琉球,朝鲜的釜山,辽东这边适合做军港的岛屿、海湾。”
朱由校的指挥棒一路划过,挨个位置的点过去,逐渐练成了一条线,“这里,就是帝国的海防线,是帝国的海上长城,从现在开始,一定要投入全部的精力,仔细修筑。”
“毕将军。”
“臣……末将在。”毕懋康站起来应道,显然,他还有些无法适应军中的生涯。
“宋爱卿。”
“臣在。”
又一个人被朱由校点名而起。
“水泥技术朕记得只是拍卖出去了一些普通的型号,还有些强化型的军用水泥,这次重工部全力生产,而装备部,怎负责各地港口的建设,务求防守牢固。”
“遵命。”两人齐齐领命。
“沈将军。”朱由校又转向沈有容。
“末将在。”
“记得和内阁相互配合,往这个岛屿,也就是台湾移民。民政方面的不用你管,由内阁的文官,你就是负责当地的安全,不论是海上的还是陆上的。”
“末将遵命。”沈有容应道。
“很好。”朱由校点点头,又看向下一位,“秦将军。”
“末将在。”秦良玉起身。
“京师城防军不同其他,一定要搞好训练,如今野战军已经全部换装完毕,接下来火枪、火炮和铁甲会逐步往城防军倾斜,希望秦将军务必要调整好训练和征兵工作。”
“末将遵命。”
“这方面孙爱卿也要用心,如今火枪和火炮的生产没有问题吧。”朱由校又问道。
“没有问题,如今火枪月产两万杆,火炮百门,足够供应了。”孙元化熟练的报出了产能。
“还不错,不过,线膛枪和线膛旁的研发也别落下,要尽管拿出试验品,然后改良工艺。”朱由校点了一句。
如今大明的滑膛枪已经颇为先进了,简单的锻造工艺,强大的火力和射程,基本上没有什么改的了,火枪发展的下一步,便是往线膛、米尼弹、后装式发展。介时,整个大明军队的作战方式都会跟着变。
“陛下,线膛如今有些眉目,刻是能刻出来,就是浪费严重,效率低。”孙元化禀报道。
“这个暂时不急,不过一定要做好技术储备,要用的时候一定要能拿的出来。”对于线膛枪,朱由校倒是不急,反正暂时滑膛枪在东方也够用了,而且阵型简单,密集成列,对于刚刚开始火器化的大明军队正好。
一番繁琐的命令后,朱由校算是将自己的设想对两方交代清楚了,两个工业部门负责军用物资的生产,而装备部负责建造和使用。
将这些吩咐清楚了,朱由校便进入主题。“对于出兵蒙古,诸位有什么看法。”
场面一时沉默下来,没有人率先开口说话,两个内府的侍中觉得自己不适合在这种军事上发言,而三李则觉得自己还是小字辈,也不适合提前发言。
环视一周,朱由校呵呵笑道,“都没人说话啊,算了,朕点名吧,大都督,你说说看。”
被点名的孙承宗早有这种准备,是而也不含糊,直接说道,“陛下,老臣以为,当尽早出兵。”
“哦,为何?”这个提议,朱由校十分意外,他本以为,孙承宗会求稳,提出春耕后出兵的建议。
“这是昨晚军情司送来的消息。”孙承宗拿出一份公文递了过来。军情司是总参下面的一个军情刺探机构,专职军事情报,蒙古打算南侵后,戚金就派人往那边打探去了。
朱由校接过来一看,脸色显得颇为意外,“蒙古的损失竟然这么大。”
“大家都看看吧。”朱由检将公文传下去。
上面讲的很简单,就是在张世泽的不断骚扰小,今年蒙古的损失。本身的,西迁而来的林丹汗牛羊就损失颇多,到了归化城后,还需要当地部族的接济。经济压力相当的大。这也是为什么他不顾风雪,在年关前后入侵的原因了。
抢夺过冬物资。
只是,可惜的是,这一切都被张世泽搅和了。尽管张世泽的骁骑军还是新成立的军队,但战斗力还不弱,对付青状尽皆被抽调的蒙古还是没问题的。
林丹汗返回后,他们就玩起了游击战,不和林丹汗硬碰硬的,只是抽空去袭击一二。但就是这样,也让林丹汗损失惨重,大量牧民被袭扰的无法过冬,冻死饿死,不知其数。
尽管林丹汗麾下军队没有损失多少,但是亲人惨死的局面,却令他们士气低下,军中怨言四起。
“陛下,此时正是出兵的大好时机。”等到所有人都看完了,孙承宗大声道,“番邦朝贡的粮米正好弥补了后勤部转运粮草的时间,如今只需要陛下军队集结,从张家口出发,一点问题都没有。”
这一番说辞,让朱由校十分心动,对于孙承宗的战略判断,他还是十分信任的。说道军事指挥,他或许比不上现在逐渐成长起来的后起之秀,但对于局势的判断,其眼光之准确,还在朱由校之上。
他自己也就是凭借着历史的前瞻性去盘算的,一如堵截女真八旗在辽西走廊,但征伐蒙古的事情,在历史上是没有的,故而对于何时出兵,他也是茫然。只是感觉应该在农忙之后。
“陛下,如今后勤部运转良好,麾下已经有了一只完整的车队,并不需要动用大量的民夫,因而何时出兵并不会影响到农忙,而且,北方的粮站在老臣整顿卫所时,也大概的建立起来,陛下领兵出塞后,可以随时从边墙得到补给,万无一失。”见皇帝有些心动,孙承宗连忙劝说道。
“北方粮站体系都有所建设?”这倒是令朱由校意外的一个消息,他组建四总部本就是想要专业化,只是一直没有人手,暂时没推行下去,没想到孙承宗却先行展开了。
“是的,陛下,蒙古乃大明心腹之患,其危害性,犹在海上,不铲除大明日夜难安,故而老臣一路西去时,顺便做了下来。”
“好,不愧是朕的肱骨之臣。”朱由校大声赞道,这下,他所有的后顾之忧都没了。
这就是职业军人的好处了,只要后勤和天气能够支持,任何时候都能出兵,而不用考虑到什么耽误农时啊,影响农业收成在之类的,有了这样的体系,大明的军事就灵活多了,少了许多弱点,多出许多的优势。
“命令!”朱由校大声道。
哗啦一下,所有人起立立正,椅子被撞开,发出咯吱的响声。
“孙承宗!”朱由校正声喝道。
“臣子。”
“留守京师,主持军务。”
“臣遵旨。”
“李捕鱼、李陶、李屠!”一连三个同样的姓氏,让其他人心中颇有些微妙的感觉。
“末将在。”三人齐声应道。
“整顿三军,随朕出征。”
“末将遵命。”
“戚金!”
“末将在!”
……..
随后,一连串的命令从朱由校口中下达,装备供应,后勤供应,军情刺探,命令传递,整个大都督府体系全部运转开来,为战争做着准备。
很快,随着大都督府的动作,过完年后,很多京师的百姓就发现,物资突然紧俏了许多,或者说,需求大了很多,盐巴、布匹,甚至是劳力,缺口很大。只是,这次确实大都督府的动作,很多人打探都打探不到。
这全赖朱由校的要求,他成立大都督府后,此次强调保密的重要性,而总训导部下面,就有一个宪兵司,就是查这些的,因为泄密,已经抓了好几个典型了,而且还都是跟着他从东宫出来的将领。
如此严要求下,大明的军队终于不在是一张筛子了。
【作者题外话】:苦逼的盛宴还要去码字,明天非常的忙,没有时间码字,只能今天先存两章。苦啊,今晚又不知道几点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