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邓茂干脆把屠刀交还给诸葛亮,就算是死,也绝不会自己动手,要杀就诸葛亮来杀,最多就咬咬牙,不求饶就是了。
听到邓茂说到大汉,诸葛亮笑得更是厉害了。
眼前这贼将,可能连书都没读过,却是开口闭口就讲大汉怎么怎么。一下子就激起了诸葛亮的好奇,决定和邓茂争上一争。
“敢问将军,为何说大汉昏庸无道,难道不是尔等身为乱臣贼子,蓄意造反,方致今日民不聊生,民生多艰?”
诸葛亮故意将责任全往黄巾娥贼造反头上扣,这样才能套出邓茂口中的怨念到底指的是什么。
“纵是我等黄巾不造反,也改变不了大汉昏庸无道,民不聊生的事实。朝廷早已是宦官弄权,外戚干政,对百姓苛捐杂役,哪里还有什么生路活计。跟着大贤良师,推翻大汉,说不定还能换个出新世间。”
邓茂开始一条一条地数落大汉的弊根,什么张让卖官啦,什么何进提拔亲信啦,什么田租十收五啦,皆是摆实例,又将张角等人做好事不留名的事迹说了一大堆。
待邓茂说完后,诸葛亮才插嘴。
“大汉朝廷是好是坏,自有世家文人去治理,自有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去处理。莫说张角只是区区一个落魄书生,不习经史,不读韬略,文不能安邦,武无法卫国。跟着张角造反,能有什么好下场。”
诸葛亮也不强行给大汉朝廷洗白,更不会帮大汉天子洗白。说实话,诸葛亮也觉得汉灵帝实在是太过分了,身为大汉之主,如何治国守社稷,真是儿戏。
“那些世家豪族只顾着兼并扩充家业,哪里懂什么治理一方,朝堂的那些文武百官更是可笑,不止尸位素餐,就连官职恐怕都是从宦官手上买来的。大汉靠这些人,除了就会剥削,还能指望些什么。”
邓茂原本当山贼,只是生活艰辛,混不下去而已,却是对大汉朝堂中的事不太了解,可自从加入了黄巾军之后,黄巾人多,七嘴八舌,传来传去,倒也了解不少大汉的不公。
“世家豪族,枝叶千万;文武百官,良莠不齐。大汉是有些地方做得不好,但忠于大汉,复兴大汉的有志之士,实为不少,却不包含张角。跟随张角造反,可有哪里改善了?除了百姓流离失所,饥不裹腹,就是手无寸铁与大汉官兵作战,落个身首异处或阶下之囚的下场。”
诸葛亮不想被邓茂反带了节奏,避开了世家豪族的强取掠夺,跳开了文武百官的滥竽充数,而是直指跟着张角,不可能会成功,反而只会在奔波劳累之后,身死道消,一无所有。
刚刚过去不久的这一战,就是个明证。身披盔甲,手持战刀,胯下良马的大汉骑兵,面对饥肠辘辘,脸有菜色,手无长兵的黄巾军,那就是一面倒的屠杀。
除非黄巾军用人数来堆,以千百人换骑兵一人。只是这代价未免太重了些。
“这…….”
邓茂被诸葛亮反将了一下,一时无话可说。毕竟,诸葛亮说的也是事实,一开始黄巾军造反,顺风顺水,所到之处官兵望风披靡,可是不久,黄巾军造反的弊端也显露了出来。
黄巾军本来就是太平道通过免费为百姓治病,施舍衣食等演变而来,所以加入黄巾军的第一条就是捐赠出自身全部的钱财,统一调配,不能拥有自身的私财。当然,加入了黄巾军,黄巾军也就会帮忙解决全部的衣食住行。
人数少的时候,还算和谐,一切都能支撑,可后面随着黄巾军攻城陷地,为了增充兵力,令大汉官兵闻之丧胆,黄巾军不论老弱妇孺皆统统吸引入军。
这些人原就没多少钱财和生产力,比例高了,也就开始入不敷出了。于是,黄巾军只能带着他们,不断地攻打大汉城池,虽然顺利地攻打了下来,却也没能改变这一现况。
因为攻下了城池,黄巾军大多都是平民百姓,没读过书,也不会治理,只好将城池的财富一卷而空,继续攻打下一个城池。不打不行呀,每攻打下一个城池,黄巾军的人数就壮大了好几万,甚至好几十万。
这些人又要解决衣食住行,黄巾军陷入了死循环。
直到邓茂率军前来涿县,吃了一个大败仗,黄巾军算是解脱了死循环,回到原本就不好的大汉怀抱。
“就算大贤良师做不到,那又能怎么样,难道让我们继续忍受这根基都烂透了的大汉么?”
邓茂不知张角,要是真的有一天,拿下了大汉的天下会怎么做,且不说张角能不能做到,邓茂与诸葛亮各占一方,各执一词。
邓茂是不想与诸葛亮争论张角的能与不能,因此邓茂只是一个小小的黄巾将领,距离张角还太远。
邓茂的内心也是迷茫的。
“这也是我不忍将军英年早逝,死不足惜的原因,寻来将军,正是想与将军一起为这天下万民创造一个公平,平等的环境而努力,哪怕是平民百姓,也能过上好的生活,这正是我一向所提倡,致力的。”
诸葛亮不会向邓茂传达效忠大汉这样以前坚定不移的愚忠思想,而是告诉邓茂,跟着诸葛亮混,是为了让每一个和我们一样普普通通的良民百姓都能过上好生活。
大口吃肉,大碗喝酒。
诸葛亮的意思很明显,跟着张角,还不知张角是否居心叵测,跟着诸葛亮,那肯定是为了过上好生活,推己及人。
诸葛亮末了,向邓茂递出救命的稻草,放出招揽投诚的最后机会。
“若是将军不嫌弃,请带领着你的那些过命的铁血兄弟,与亮一起奋斗努力,必让将军等人过上好生活,看到平民百姓幸福快乐,安居乐业的那一天。如若不然,则惜之哉。”
诸葛亮这是恩威并施了,让邓茂做个选择,要不就投靠诸葛亮,一起干。要是不信诸葛亮,不愿与之为伍,不肯真心投诚,那就只能把邓茂交给涿县官府了。
是死是活,就不管不顾了。毕竟,留之无用,何不弃之。
听到诸葛亮表明的心志,感觉和诸葛亮混跟和张角混,都没什么区别,只是混口饭吃。邓茂,其实好多都不懂,也不想懂。
不过,诸葛亮提到那些曾经不离不弃,一起做山贼,后来又一路相随当黄巾的铁血兄弟,邓茂不得不为他们考虑一番,谋一条生路。
“邓茂拜见主公,还望主公能搭救茂昔日兄弟。”
邓茂不得不折节,认诸葛亮为主,只求诸葛亮能搭救那些原山贼兄弟。
“我得将军,又添一翼也。将军之部众,亮早已救出,就关押于将军附近,待会让堂隆带将军将其一一放出,即可。俗说不打不相识,敢问将军如何称呼,奈何从贼?”
诸葛亮先是让高堂隆为邓茂解了绑,并告诉邓茂,那些手下也全在诸葛亮这里,好安抚邓茂的心。另外,诸葛亮也想了解一下邓茂这个人,看看出身如何,长处之类的。
“回主公,在下原乃冀州一游侠,家传软兵:流星锤,习得几招武艺,因难以维持生计,故而上山为贼。虽有拦路打劫,却是不曾杀害良善。见黄巾军造反,席卷百姓,人去地空,纵是为贼,也无法相继,只好下山加入黄巾军。”
邓茂将生平一五一十告诉诸葛亮,还将如何习得武艺等等,都向诸葛亮汇报,这里就不一一表述。
诸葛亮也是见过大场面的,虽然邓茂所讲,只是一个小人物的传奇,对于诸葛亮来说,实在是平淡如水,毫不出奇。但新为主公,诸葛亮也开始学会慢慢调节心理,认真聆听属下的沟通,培养一种良性的互动渠道。
不得不说,当主公比以前当军师,还要累。唯一的乐趣,就是当军师,得将自己打造成多牛逼哄哄,而当主公,那就是让属于变成牛逼哄哄。
好的主公,不需要什么都懂。只要手下的人才懂,就行了。
待邓茂绘生绘色地讲述完之后,诸葛亮又宽慰了几句,表示不会因为邓茂的黄巾身份,而轻视冷落,将来必另有重用。
随后,诸葛亮就让高堂隆带邓茂,去寻之前刘备送过来的,原是邓茂身边的黄巾贼军。邓茂见到以前那些生死相随的兄弟之后,才算是彻底相信了诸葛亮。
至此,一心认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