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令李儒欣喜若狂的是董卓与诸葛亮多多少少还存在着一丝交情,至少有董白小姐在中间牵连,不至于诸葛亮不讲情面,直接拒绝。于是李儒怀着微弱地希望劝说董卓给蔡邕封官,大赏恩惠,并且派人前去青州的诸葛亮和蔡邕传达,说是董卓邀请蔡邕前来京师洛阳为官,帮忙镇压场子。
辟书很快就传到了青州,送到了诸葛亮的手上,诸葛亮不敢隐瞒,派人前去请来蔡邕,准备询问蔡邕的意思,要是蔡邕不愿去京师洛阳,替董卓撑场子,挣面子,诸葛亮绝对有把握将蔡邕安稳的保在青州境内。
事实上,不管蔡邕是走是留,诸葛亮都不会让蔡琰离开青州诸葛府了,毕竟蔡琰可是诸葛亮认定的未来媳妇,岂容蔡琰一路奔波劳累,跟着去京师洛阳那种鱼龙混杂的地方。
很快,蔡邕就来见诸葛亮了,蔡邕自从收下了诸葛亮为门生之后,一直以来生活得到照料,人的精气神也恢复了不少,尤其是历经离难,又稳定下来,蔡邕已是无心为官,转为一心治学,短短的一年多下来,蔡邕的学识见长,整个人的书香气息弥漫,聚而不散,站在诸葛亮面前,那种仿佛天生的浩然正气,让诸葛亮感觉就像在面对杀伐果断,身经百战的将军一样。
诸葛亮看到蔡邕,赶紧离座,朝蔡邕施了一个拜师礼,而后笑道:
“恭喜老师,老师不但得到了平反,而且相国有意举荐老师为侍中郎,唯一的要求就是希望老师重回京师洛阳,在朝为官,事关恩师,学生不敢自作,故而派人请老师前来,不知老师意下如何?该如何回应董相国?”
诸葛亮将事情的来龙去脉,简单扼要地向蔡邕作了个说明,毕竟诸葛亮是觉得蔡邕这样的人根本不适合为官,而是适合去教书育人,那成就肯定是一教一个准,个个都能成才,当官凭着蔡邕这种耿直的性子,还真不一定是个好官。
但无论如何,董卓征用蔡邕,总不能隐瞒蔡邕,不然以后有人向蔡邕说起,容易让蔡邕这个当老师的对自家学生诸葛亮心里有根刺。
“相国?亮儿怕不是自欺欺人,凭董卓这种西凉匹夫根本就不配称为相国,董卓此人无非就是狼子野心之辈罢了,如今想要老夫前去京师洛阳为官,那是看中了老夫以前的些许薄面,尚还有人脉而已。”
“以董卓的性情,绝不可能会真正发自内心的尊重老夫,以及老夫一生所学和心中抱负,在董卓看来估计都比不上其腰间利剑,仅仅是想以侍中郎之位换取老夫一辈子的名声。老夫耻与董卓之辈为伍,亮儿就替为师回绝了吧。”
诸葛亮听到蔡邕不愿再长途奔波去京师洛阳,内心一喜,诸葛亮还真怕蔡邕贪图高位,一心虚荣,到时真的去了京师洛阳,万一董卓犯下天怒人怨,群起而攻之,而蔡邕在京师洛阳势单力薄,难免会被牵连。
一旦蔡邕有个什么闪失,蔡琰还不得伤心欲绝,况且蔡邕名声那么大,不止董卓需要,诸葛亮也需要啊。有了蔡邕在青州,那些同样是名士的读书人也许不会前来,那些一心立功的猛将也许也不会来,但一心安居乐业,只想找一个世外桃源生活的普通百姓,蔡邕简直就是他们的明灯,路标、方向。
蔡邕是说得真白,但诸葛亮回应董卓的却不能这样鲁莽,毕竟诸葛亮只不想因一言一句的得失,而引起无谓的大战。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甚至倾国之战,这种事在之前就已是很普遍了,尤其是秦前的春秋战国最是直观,常常发生一些原因极其微小的大战,可说是春秋无义战,战国皆偏师。
拒绝董卓,对于诸葛亮来说,并不难,毕竟诸葛亮的实力摆在那里,诸葛亮的手下就连吕布都能够吊打,只要诸葛亮的语气放尊敬一些,态度尊重一些,相信董卓不会在京师洛阳的局势还没稳定之前,就直接对远在青兖两州的诸葛亮开刀。
诸葛亮想了一下,正好有个绝佳的理由,董白不是刚好随着诸葛亮来到了青州,就替蔡邕委婉的拒绝了董卓,说蔡邕看中了董白的资质,极其有天赋,已是收了董白为入室弟子,正在一心教学,力将平生所学的才能和本领都教给董白。
一时之间,蔡邕根本就走不开,无法前去京师洛阳向汉帝谢恩,以及对董卓等人表示感谢,至于董卓所赏赐的官职,诸葛亮在答复董卓的书信之中,却是直接应了下来,送上门的官职,哪怕没有任何一点实质性好处,不要白不要,不要那才是傻。
诸葛亮直接替蔡邕给应承了下来,毕竟蔡邕所领的是大汉的官职,又不是董卓手下的官职,况且蔡邕愿意领受董卓所给的官员,也算是给董卓一个信号,那就是蔡邕没打算与董卓交恶。
人家蔡邕怎么说也算对得起董卓了,说是在青州看到董白,愿意不计较董白的女儿之身而教授董白,那是给足了老董家的面子了。况且要是真的对董卓的所作所为有意见,那还不得口诛笔伐,哪里还愿意替董白教导孙女董白。
其实,诸葛亮之所以敢替蔡邕一口回绝,纵是有了董白这个恍子之外,最主要的根本就是诸葛亮得到了鲍信的投靠,同样也是坐拥两州之地,董卓坐镇西凉,拥有西凉铁骑大军和荆州大军,而诸葛亮也不差。
诸葛亮拥有青州和兖州,手底下的兵马是没有董卓那么多,但却都是精兵强将,且诸葛亮还比董卓有点优势,那就是手下猛将如云,这点董卓根本就不能比。董卓手下仅仅只有一个吕布能够拿上场面,但诸葛亮这边别说是典韦,就算是张飞、黄忠等人皆是绝世猛将,更别提徐盛和魏延等好手了。
况且诸葛亮还刚刚收降了原来荆州军中、吕布手下的八健将等人,如张辽、曹性、郝萌等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