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要订阅!不要订阅!不要订阅!
=====================================================
本书起点首发!本书起点首发!本书起点首发!
======================================================
霍方收到竹筒时,脑袋上一头的黑线。平日里李刚可是从来不给他好脸色的,谁让人家是他给绑来的呢!这一次李刚突然让他转交信件,绝对是破天荒了。问题是,这大晚上的,要不要这么急?有什么急事啊?自己是留守,难道自己解决不了?“老夏,什么情况?”
“霍爷,这事我可不知道,应该是和长孙家的那位有关,晚上的时候她来府上过……”
“行了,行了,你叫我一声霍爷,我点折寿十年。要是让头听到,非踹死我不可。回头你在农场里挑两个手脚利索的,以后替你跑腿打杂。这大晚上的,深一脚浅一脚,你要是摔出个好歹来,我特么上哪解释去。回去和文纪先生说,我这就让人送出去,麻蛋,希望不是什么坏消息。”霍方一听和长孙有关,虽然不知道里边写的是什么,但也知道这事还真只能让姜万钧来解决。
霍方派人给姜万钧送信的时候,还有一个人也在派人送信,这个人就是吐谷浑的步萨钵可汗慕容伏允。
大业九年对于慕容伏允来说绝对是一个神奇的一年,当初被大隋军追得怆惶而逃,那叫一个狼狈。他恨啊!大儿子都送去当质子了,本以为大隋不会对自己发难。没想到大隋玩了一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先是鼓动铁勒攻击他,他打了败仗之后,隋军的增援就赶到了,他还以为大隋是来增援自己的,幸好当是他反应快,一看宇文述兵强马壮气氛不对,立刻察觉到不妙,撒腿就跑。
要是反应慢一点,他就成宇文述的俘虏了。
这样一段经历真是不堪回首,想想都是眼泪。随着大隋将主要兵力投放到东边的战场上,无暇顾及这边,他立刻启动了复国计划。一开始一切顺利,尤其攻下赤水城,几乎等于是完成了他复国计划的一半。留着伏俟城没有进攻,一方面是因为刘权实力太强,另一方面也是他留给大隋的一块遮羞布,他需要时间来巩固自己的势力。彻底激怒大隋,对他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可他怎么也没想到,突然来了一个叫姜万钧的家伙,狠狠照着他的脑袋给了他一榔头。
被他器重的儿子死了,得力大将死了,赤水城丢了。现在,对方准备要对兴海县动手了,是可忍孰不可忍。
慕容伏允的信是写给鄂拉部落的,他相信鄂拉部落会知道怎么选择。归附大隋,鄂拉部落最多当个顺民,而如果支持自己,自己不吝封王。只要在隋军进攻兴海县的时候,鄂拉部落在背后捅上一刀,慕容伏允便会兑现封王的许诺。
都兰的可汗牙帐内,慕容伏允用审视的目光看着坐在下边的部下。儿子死了,姜聪不在,他相当于断去一臂。
“乌兰部一分为二,一部绕路北上,牵制住伏俟城之敌,免得刘权突然跳出来破坏我们的计划;第二部由慕容孝隽率领,领兵一万,一路东进,直接杀向赤水城。赤水城的守军不会超过三千,一旦我们对赤水城发起攻击,那些羌人都是一群墙头草,他们不会真心帮助大隋人的。如果他们愿意开城投降,我可以既往不咎。”经过一次失败的慕容伏允成熟了许多。
“是。”慕容孝隽恭恭敬敬道。
“都兰部出兵五千,由天柱王率领,去增援兴海,到了那之后,兴海、玛多和玛沁的兵马一并交给你,正面牵制住敌人主力,为乌兰部争取时间。你们加在一起三万人,如果连隋军八千人都挡不住,我看就不用回来了。”
“可汗,在二王子被杀一事上,鄂拉部落罪不可恕,我们在击溃隋军主力后,是不是直接灭了他们?”天柱王一脸阴狠道。别看他嘴上说得好听,事实上他巴不得可汗的几个儿子死光。
之前姜聪活着的时候,天柱王一直小心翼翼的,但是现在姜聪已经死了。
其实一开始不少人提议,放弃兴海县,乌兰和都兰两部兵马合兵一处直抵赤水城下。拿下赤水城,隋军就算占领了兴海又能如何?进不得,退不得,被包围着又得不到补给。
但是天柱王力排众议,非要去与兴海县的残部汇合,而他目的就是将慕容尊王和姜聪的兵收为己用。
但这还不够,乌兰部拿下赤水城后,慕容孝隽实力必定大涨,所以天柱王盯上了鄂拉部落。
“我觉得鄂拉部落先不要动,万一隋军组织反扑,我们还要用他们替我们卖命。我们主要的敌人是大隋,上一次的教训还不够吗?不要到处树敌。”慕容孝隽毫不客气的训斥道。
“我正是知道上一次的教训,所以才不信任那些墙头草。若这一次他们不按照可汗的要求,偷袭隋军,我们难道就看着他们逍遥自在?”天柱王还是有点心虚。
“如果鄂拉部落不按照可汗的要求去做,自然不用再留着他们,但也要找一个合适的时机,最好我们不用亲自动手。”
“嗯,按慕容孝隽说的办,今天就到这里吧!”慕容伏允做出一副精力不济的样子。
事实上不到三十岁的慕容伏允还很年轻,要不然也就不会惦记着复国了。
大业九年四月二十八日。
这一晚,对于很多人来说平平常常没有什么特别,但是对于有些人来说却是不一样。
比如楚国公杨玄感,在这一晚,他见到了蒲山公李密,两人彻夜长谈,李密给准备造反的杨玄感献上的上、中、下三策:上策是袭据涿郡,扼临榆关(后世的山海关),使隋军溃散关外;中策是攻占大兴(后来改名长安),占据关中和杨广对抗;下策是攻打洛阳。
杨玄感听了三策后说:“您说的下策,才是上策。现在朝臣们的家属,都在洛阳,如果不攻取它,怎能影响世人?并且经过城镇却不攻打,用什么显示威力?”李密的谋略就没有执行。
很多人觉得,如果杨玄感听了李密的话,或许真能成事。再不济,也可以成为一方诸侯,不至于死得那么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