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到了埔霞乡后,被命为片长,负责五个行政村,七十多个自然村的工作。他再次鼓起干劲,拿出魄力认真投入到农村、农民的工作中。五个行政村党支部的选举,村委会的选举都顺利成功,计生工作也走在全乡四个片区的前列。成绩斐然!
十月二八日上午,选举乡政府班子,选举成功,午饭后,乡“两委”还沉浸在欢喜之中,贾君逸接到岳母的电话,言,妻子要生孩子了。他赶忙乘上班车感到县医院,等候半个钟头后,妻子秦心心就生下一个胖小子。
真是时来运转,上午选举成功选举成功,他正是当上副乡长,下午,妻子秦心心生下一个男孩子。自去年结婚到生男孩,不到一年时间,贾君逸先后当了新郎,提拔为副科级干部,生了男孩子,好事连连。
岳母从产房出来,见到贾君逸,高兴的了不得,边笑边大声喊:“傻女婿!人家都喜欢生男孩,你偏说要生女孩。如今生了男孩了!哈哈哈!”还打了贾君逸几拳,可见得当时丈母娘有多高兴!
贾君逸笑而不答。原来,当妻子秦心心怀孕后,亲朋好友都希望她生个男孩,经常议论;贾君逸却说,还是生女孩好。
人家骂他,人人都喜欢生男孩,就只有你喜欢生女孩;贾君逸调侃地说:“生女孩,我可以不用买房屋给他娶老婆。”
其实,贾君逸在农村搞计划生育工作,当然不能跟群众一样,重男轻女,嚷着要生男孩子。
当时,他为了完成计划生育工作任务,还运用遗传学的知识,向群众宣传:从基因角度上,从十月怀胎的情况,孩子遗传母亲的基因更多。他运用“黄帝内经”的胎教,说明他的观点。
因此,岳母记住他讲过喜欢生女孩的话,见着女儿秦心心生了男孩子,便高兴地笑着打了贾君逸。这一举动,逗得医务人员和亲戚们捧腹大笑。
儿子出生后的第三日,贾君逸写道:
“人生何恨不逢时,不计世俗路崎岖。
久耐逆苦真勇汉,得志更别论尊卑。
若无磨难胡为志,今有娇子与贤妻。
果以当年看世事,何来美满在此时?”
他是农村出身,对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当时,天很久没有下雨,他忧心农民的耕作问题。曾写下一首古风诗,曰:“蛙鼓声声震野田,无水插秧久望天。初夏未至牛已喘,闯见龙王究根源。”
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贾君逸和众同事们,奔波于崇山峻岭之间。当时的山区,道路窄小,坎坷不平,汽车只能通到行政村村部,要去自然村都得徒步走路。他以苦为乐,一派革命乐观主义感情,而且诗情洋溢。曾经写道:“朝晖绣紫雾,蓝纱罩群山。步飞戏雀醒,霜露湿衣衫。村姑挥镰熟,萋萋碧草寒。趣景赏不尽,公务赶时间。”
贾君逸在埔霞乡工作的三年间,保持着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作风,坚持走群众路线,体谅人民群众,关心百姓的生活,公道正派,严格要求自己,一丝不苟地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
山区的交通非常不方便,再加上自然村分布在山上的各个山凹里,工作难度比较大。所以,驻村都要三四天才能够回乡政府,有的同志耐不了寂寞,晚上便到民家玩。
贾君逸则坚持,除了工作,绝不在夜间单独到群众家里。
因为,贾君逸发现,在当时,山区的一些女子,对干部有一种特殊的羡慕,如果生活过于随便,就可能会跟当地女子发生不正当的关系。
真如他所料,同片区工作的张副书记,就跟村部旁边居住的一个女人不清不楚,被人传得满城风雨。
还有一位村委会副主任,夜间去撬开一家丈夫到外地打工的女人的门,被村干部揭发。贾君逸毫不客气地把他狠狠地批评一顿,又叫他写检讨书和保证书,由于没有造成后果,才放过他。
在农村山区工作,必须注意检点自己的日常生活,稍不注意,犯上男女关系的错误是很快的。在这个乡工作三年中,就有三个“两委”被议论与村里群众有染;乡直机关内部,也有这样那样的桃色传闻。
其中一个副乡长,酒后到一个年轻女干部宿舍,言语行动过分,被女干部骂出来,传为笑话。
而贾君逸这三年中,一尘不染,颇为乡干部称赞。他为人处世低调,谦虚谨慎,平易近人,颇得人们敬佩。
贾君逸叙述到这里,对释法空说:“人,是会变的。我当年一本正经,可是,不知为什么?后来却陷入不可自拔的情网,遇到难解的情结。真是该死!师父呀!你可知道,情,这个鬼东西,费心神,费钱银,危险得很。”
释法空说:“首先,是阿赖耶意识的作怪,也就是本识的显现。以你而言,此后的这些情事,是人家向你讨回情债和钱债。你此时自责也无用。”
贾君逸又问:“师父,我以前曾经被人算命,算命先生说,如果我在省城单位工作,能够当上省内七把交椅在内的职务;在地区、市单位工作,能够当上市一级七把交椅职务,在县一级部门工作,能够当上县一级七把交椅的职务。至今已经距离退休不远,才当个科级干部。这是为什么?”
释法空说:“这当然也是因果关系。我对你讲过,如果向人家讨情债时,做得过分,照样要负责因果的,你必定是在讨情债时,超越了界线;或者,你还有新造其他恶业。”
贾君逸说:“我怎么知道呀?善业与恶业,各种理论讲法不同。按你们佛家讲的,身、口、意业,连心里想的也算是恶业。我就真的不知造了多少恶业了。”
释法空说:“我也是前生欠你的债。我就干脆好人做到底,再泄露一些天机,算对你的回报,又进行一次我佛的善恶因果教育吧!”
贾君逸说:“好的,我洗耳恭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