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旭幼时便以投笔从军涤荡群寇为志,对国家大事甚是上心,投军不成拜恒山掌门为师加入恒山派之后,虽然只能寄情于山水,却仍对大明时事关心不已,一直关注着时局,知道自努尔哈赤叛乱后,大明与后金一直在辽西作战,自己五岁那年(大明天启六年,后金天命十一年,166年)后金洪台吉(皇太极)即汗位,次年(大明天启七年,后金天聪元年,166年)五月亲率五万八旗军大举进犯锦州,连攻十余日不克后分兵围城,自率主力转攻宁远,并与明军在城外激战,后退回锦州再次攻城,既而退兵,明军乃获“宁锦大捷”。洪台吉攻不破关宁防线,遂转而西攻蒙古察哈尔部,追至兴安岭大胜而回。【1】【关于皇太极】
自己八岁时洪台吉率满蒙联军10万绕道蒙古,破长城的大安口(今遵化西北)和龙井关(今河北遵化东北)直入内地,占遵化陷蓟州,兵围北京。是时明廷以私自议和、擅杀大将等罪名逮袁崇焕下狱,时任大同总兵的满桂亦战死疆场。洪台吉见北京难下乃于次年二月北还,途中连下遵化(今属河北)、永平(今卢龙)、滦州(今滦县)、迁安四城并留兵据守,明廷再次起用孙承宗,经数月苦战取得“遵永大捷”,终于在五月将后金军全部驱逐出关。洪台吉自崇祯二年(后金天聪三年,169年)十月底破关而入至次年二月而回,期间连破遵化、良乡、固安、香河、永平、顺义、迁安、滦州等城,袁崇焕下狱,八个月后被崇祯处决,大将赵率教、满桂、孙祖寿等阵亡,时称“己巳之变”,是为大清(后金)第一次入塞。【】【关于袁崇焕】
孙承宗光复关内四城后经略辽东,七月兴工重筑大凌河,以继续加强宁锦防线,令祖大寿等率兵四千守城,并征发一万四千人筑城。大凌河动工筑城才二十天左右洪台吉便前来围城,城内约有三万军民被困。孙承宗遣吴襄、宗伟、监兵张春驰赴锦州,大败于长山,张春被执吴襄逃跑全军被歼,至此援绝。十月守军粮尽,祖大寿诈降后金后借故奔回锦州,副将何可纲被斩,张存仁等数十名将领降金,是为大凌河之战。辽东巡抚邱禾嘉探知祖大寿降清呈报朝廷,先帝不但没有降罪,反而提升祖大寿为左都督,并三次下诏命祖大寿进京觐见,祖大寿均借故推辞,始终不敢离开锦州城半步。大凌河失守,引起言官激烈弹劾,孙承宗连疏引疾求退,先帝准其归籍,孙承宗第二次被排挤下台。【】【关于孙承宗】【关于祖大寿】【关于大凌河之战】
大凌河之战两年后即姜旭十一岁之时后金兵第二次入塞,洪台吉由蒙古草原进军,兵抵张家口北面,“列营四十里”炫耀兵威,迫使明守将缔约讲和,然后返师而还。其时为崇祯五年(后金天聪六年,16年)。
崇祯七年(后金天聪八年,164年)七月至闰八月洪台吉进*宣府、大同的数个州县,在河南包围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的山西总兵曹文诏调为大同总兵,前往大同抗金。因未能主持对高迎祥等人的围歼,以致被其趁机突围。次年多尔衮、萨哈璘、豪格攻打林丹汗的河套地区,趁机寇略太原府所属的忻州、定襄、五台等州城。【4】【关于曹文昭】
崇祯九年(天聪十年,166年)四月十一日,洪台吉祭告天地,受“宽温仁圣皇帝”尊号,建国号大清(改后金为大清),改元崇德,即为崇德元年。次月洪台吉命阿济格统率大军,破居庸关入长城,直捣京师,一路狼奔豕突,与明军作战五十六次,攻下十二城,俘获人畜十几万,后经冷口出长城北还。是为清兵第三次入塞。【5】
其时唐王朱聿键起兵勤王,唐王于崇祯五年(16年)继封爵,崇祯九年(166)八月初一日,清兵犯京畿。唐王闻京师戒严,乃倡议起勤王师。明制,亲藩不掌兵,亲王府兵,不过备护卫而已,防宗藩擅兵干政。唐王率勤王兵将至开封,诸大吏惴恐获罪,乃集议请周王劝止。唐王乃止不行。不久,崇祯帝下诏切责,勒还国,废为庶人。
崇祯十一年(清崇德三年,168年)清兵第四次入关,是年九月左翼多尔衮、豪格、阿巴泰由青山关入关,右翼岳托、杜度由墙子岭入关,犯通州、涿州、济南府等京师、山东大量州县。明朝督师卢象升率军在巨鹿迎击清军兵败阵亡,监军高起潜坐视卢象升孤军战殁,为世人所恶。七十六岁高龄的孙承宗率领全家及高阳民众拒守高阳城,城破孙承宗望阙叩头后投缳而死,一家四十余口皆壮烈战死。清军下一府三州五十七县,包括山东省府济南,掳掠人畜四十六万和大量牲畜财物,至次年三月出青山关而归。【关于卢象升】
清军第四次入关,明军失陷城邑达六十余座,先帝命杨嗣昌议文武诸臣失事罪。崇祯十二年五月初一日杨嗣昌奏失事五事:一守边失机;二残破城邑;三失陷藩封;四失亡主帅;五拥兵观望。于是蓟镇总监中官郑希诏、顺天巡抚陈祖苞、保定巡抚张其平、山东巡抚颜继祖、蓟镇总兵吴国俊、援剿总兵祖宽等及副将以下至州县有司,凡三十六人同论死,被贬削者为数更众。【6】
督师卢象升战死于钜鹿之时,高起潜拥关宁重兵近在五十里外的鸡泽,竟不赴援。及闻卢象升兵败身亡,高起潜惊恐失措,本欲西逃,竟率军向东行二十里以致遇伏,全军大溃,高起潜仅以身逸。枢辅刘宇亮亦仓惶退入晋州,清军乘胜长驱直入,分陷昌平、宝坻、平谷等地,京师震动,崇祯十一年十二月二十日,先帝急诏总督洪承畴率军入卫。十二年正月十九日,总督洪承畴和陕西巡抚孙传庭率军北上入卫京师。【7】
孙传庭因与杨嗣昌及中官夏起潜矛盾颇深,崇祯降旨不准其入京朝见,而洪承畴则在京郊受到慰劳,并奉旨进殿拜见崇祯帝。孙传庭对此大为不满。先帝从枢辅杨嗣昌议,进洪承畴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督蓟辽军务。杨嗣昌欲将秦军全部留下用于守卫蓟辽,孙传庭极力反对,言曰:“秦军不可留也。留则贼势张,无益于边,是代贼撤兵也。”杨嗣昌置之不理,孙传庭忧郁重重以致耳聋。第二年,明廷调孙传庭总督保定、山东、河南军务,孙传庭立即上疏请见皇帝,但因杨嗣昌的百般阻挠而未成。孙传庭心中愠怒,引病告休。杨嗣昌言孙传庭称病乃推托之举。崇祯将孙传庭贬为平民后,又将其禁囚,以待判决。
崇祯十三年清兵在关外大举进攻,锦州告急,洪承畴遂于五月出关进驻宁远,并与东协总兵官曹变蛟、援剿总兵左光先、山海总兵马科、宁远总兵吴三桂、辽东总兵刘肇基等人与清兵大战不断并屡获胜利。
念及洪承畴,姜旭忽的想起李自成陷洛阳三围开封,凡中原之战皆不闻洪承畴之名,那洪承畴可是流寇的克星啊,怎么会一直不见其有所动作?开封三度被围,已经穷途末路了都不说将洪承畴从松锦前线调回来?要知道其任三边总督期间,改前任杨鹤的“边剿边抚(诱降)”为“全力清剿”、“以剿坚抚,先剿后抚”,多次重创流贼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人,至崇祯九年,孙传庭全力进攻汉中的高迎祥、张献忠各部,洪承畴专力进攻陕北的李自成。乃有七月间整厔黑水峪高迎祥被俘,余部尽归李自成,而李自成亦在临潼被洪承畴所大败,其被围困在丛山之中长达个月之久。洪承畴治军有方,讨贼几乎与孙传庭一般战无不胜,其军队甚至被明廷赞为“洪军”。以洪承畴之名声,先帝怎么会任其在关外戍守,而不去解开封之围?【8】
姜旭当即问道:“李知县,姜旭有一事不明,还望李知县见告。”李光壂张文耀等人正要回答姜旭问及的清兵第五度入塞的事情,闻言李光壂道:“姜公子但问无妨,熙亮知无不言。”姜旭道:“闯贼李自成屡犯开封,朝廷为何不调洪承畴入关灭闯贼?洪大人总督蓟辽,于十三年五月出关抗清,闯贼十四年元月陷洛阳次月始攻开封,三度围困,前后历时一年半之久,期间亦两度疯狂扫荡河南各地,几乎遍及河南全省,贼势滔天,洪大人昔日屡败闯贼,闯贼闻其名胆丧己寒,洪大人入关必能破贼,朝廷为何不调洪大人入关而任由闯贼肆虐?”
听姜旭问起洪承畴,书房内四人都是脸色一僵,既而不住的咳嗽起来,更是互相窥望,姜旭微微纳闷,张文耀嘿嘿笑道:“洪大人嘛,他可是一直在辽东主持战事,正在大力抗清呢,哪里能抽的出身入关讨贼。”看表情竟然与刚才提起那陈永福一般无二,哪里像是对国之重臣所表示出的崇敬,反倒带了一丝的鄙夷。姜旭正自疑惑,李光壂哼了一声接口道:“闯贼三围开封之际,洪大人与清兵正在进行松锦大战,自身都难以顾及,又哪里能顾得上闯贼。”
姜旭讶然问道:“松锦大战?”
李光壂道:“崇祯十一年九月清兵第四次入关,洪台吉为配合关内清军,亦进兵宁锦,并于是年秋季攻占义州,并以其为根基进围锦州,幸为祖大寿所阻。崇祯十二年二月清兵进攻松山,围城月余不下乃退,十月清军再度进攻松山、宁远,其时我山海关关外仅剩锦州、宁远、松山、杏山几处关镇,洪台吉欲一鼓拔除,清军全力围攻之下宁锦全线告急,洪承畴遂于崇祯十三年五月,领秦兵出关与山海关马科、宁远吴三桂两镇合兵全力抗清,多次打败清兵。”【9】
“崇祯十三冬,清军攻锦州及宁远,洪承畴派兵出援败于塔山、杏山。崇祯十四年三月,洪台吉发大兵围锦州,清军*城列营以长期围困,势在必克。为解辽东危局,明廷集结宣府总兵杨国柱、大同总兵王朴、密云总兵唐通、蓟州总兵白广恩、玉田总兵曹变蛟、山海关总兵马科、前屯卫总兵王廷臣、宁远总兵吴三桂八总兵所镇兵马,集中精锐步卒十二万、马军一万于宁远,洪承畴步步立营,且战且守,徐徐*近锦州,然兵部尚书陈新甲促战,先帝亦令其速战速决,洪承畴遂于七月领兵至锦州,与辽东巡抚邱民仰驻军松山北。洪承畴将精骑布置在松山东、南、西三面驻扎,将步卒布置在离锦州只有六七里地的乳山岗,准备与清军决战。”【10】
听李光壂提及大明边兵齐聚,出关与清军决战,姜旭不由得兴奋起来,但听闻大同总兵王朴亦在其列,心里却又腻歪起来。崇祯三年(160年)陕西民变势大,曹文诏率关宁铁骑千人入关讨贼,被封为延绥东路副总兵,驻节榆林,其时自己的父亲姜瓖与大伯姜让、三叔姜瑄在榆林起义兵对抗流贼,遂与曹文昭结识,大伯父亲与三叔乃随曹文诏征讨群贼,在陕西大小数十战,功劳颇多。流贼军见陕西明军势大,纷纷流入山西并组成三十六营联盟。朝廷遂升曹文诏为山西总兵,节制陕西、山西诸将,父亲叔伯等随曹文昭出征多次击败流寇军,数月间“五台、盂县、定襄、寿阳贼尽平”,既而连续攻击太谷、范村、榆社等地,“贼几消尽”。接着曹文昭率军击流贼首领紫金梁,七战七捷,紫金梁败逃河南病死。至崇祯六年(16年)六月,流寇悉离陕西、山西,逃入河南作乱。九月,曹文诏留大伯守榆林(姜让后升任陕西榆林总兵),带父亲与三叔入河南,与京营总兵王朴等及河南本地军队合兵,于九月底抵达武安,再与左良玉所率昌平兵,完成对流寇军合围,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悉在围中,父亲亦与王朴、左良玉等相识。却因后金将袭大同,调曹文诏为大同总兵,父亲随之前往,并叙功升大同副总兵,三叔则调任阳和副总兵。
崇祯七年王朴代曹文诏镇守大同,父亲遂转隶王朴,那王朴的父亲王威官居左都督,王朴以父荫迁京营副将并于崇祯六年(16年)进右都督,进左都督,崇祯七年受命代曹文昭镇守大同,王朴以资历尝倨傲,与父亲多有不合。崇祯九年(166年)九月,卢象升诏迁兵部左侍郎,总督宣、大、山西军务,在宣、大等地大力军屯,次年粮食即获丰收,期间父亲出力甚多,乃得卢象升赏识,遂请卢象升训练所属兵将,父亲所部随曹文昭征战多时,已非弱兵,却因招募当地壮勇实力又有所下降,卢象升大力整军,短短一年的时间内,父亲所属部众竟皆成天下劲旅,一千铁骑丝毫不弱于关宁铁骑,一万带甲之士强于三万边兵,父亲与王朴却也因此矛盾更深。【11】
崇祯十一年(168年)春满清曾试图从宣、大入侵中原,见卢象升统御下的山西防守严密无机可乘,所谋乃止,王朴亦因加太子太保。待清兵于崇祯十一年九月大举入关,王朴随总督卢象升入京勤王,父亲所带大同精兵受王朴节制,其时杨嗣昌说动崇祯,将援兵一分为二,卢象升统领宣大兵二万,关宁铁骑数万大军皆归太监高起潜指挥。卢象升带王朴由涿州进据保定,命令诸将分道出击,在庆都和清军主力大战,父亲身以力战,尝小胜之。时编修杨廷麟上疏言:“南仲在内,李纲无功;潜善秉成,宗泽殒恨。国有若人,非封疆福。”高起潜闻之大怒,将王朴与父亲的两万宣大劲旅转交陈新甲统领,只给卢象升老弱残兵五千,保定巡抚张其平拒不发饷。致使卢象升在巨鹿贾庄战死,高起潜统帅数万关宁铁骑在距离贾庄不到五十里的鸡泽见死不救,父亲曾欲带所属兵将前往解救,被王朴所阻,更严命父亲随其折返大同,【1】此后父亲与王朴之间矛盾更加尖锐。【关于卢象升】【关于杨廷麟】【关于王朴】
听闻自己随恒山弟子前往洛阳几个月后王朴即率大同精兵出关随洪承畴与清军决战,自己父亲身为大同副总兵,受王朴节制,二人不和,若是随行的话势必处处受王朴掣肘,不由得紧张起来,忍不住开口问道:“王朴出关了?我父亲有没有随同一起?”提到王朴,四人脸上都是怒色一闪,姜旭心中顿感不安,连忙再问:“怎么了?”张文耀道:“你父亲没有随那王朴出关,王朴离开大同,你父亲便以镇朔将军升任大同总兵官了。”
姜旭顿感放心,却又问了一声:“那王朴呢?其在关外可有建树?”张文耀冷笑了一声:“那王朴啊,嘿嘿!……”李光壂亦是哼了一声:“那王朴在松锦之战可是出名的很,其第一个临阵脱逃,致使我十三万大军一夕而溃,而松锦之战亦因其临阵脱逃而遭致惨败,大明精锐尽丧,松锦杏三城俱失,实乃我大明之千古罪人。”
姜旭惊起道:“什么,松锦之战打败了?我大明十三万精兵尽丧?”虽然王朴因出身而骄横,处处与父亲作对,但姜旭心中仍企盼着其能为国效力,在松锦之战中能建功立业,以解大明之困局,听了李光壂话语,心神巨震之下急急问道:“到底怎么回事?松锦之战怎么会败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