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司奇器珍怪徒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上面这段话当然不是我说的,而是那位神州历史上最著名的史官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对秦始皇陵墓的描述,不过司马迁本人也没进入过始皇陵,他的描述自然也未必真正准确。
然而当我和假道士通过当年那位逃出生天的大匠师挖掘的逃生通道进入了始皇陵内部之后,我才知道太史公的描述虽然未必完全精准,但也可以说相当传神了。
我和假道士很幸运,当年那位大匠师由于参与的都是始皇陵中相对核心地区的修建工作,所以他挖掘的通道位置也在相对核心的地方,注意,是相对核心而不是核心。
按照史书记载,当年秦相李斯督造秦始皇陵墓,这位荀子(荀况)门生发挥了法家门徒严苛精细到极致的作风,一共征用了七十二万民夫建造始皇陵中的地下王城。
需要注意的是,这七十二万民夫只是负责建造地下王城的,他们实际上不属于建造陵墓的工匠,所以也没有最后殉葬。
在始皇陵中,李斯完全按照当时的咸阳城复制了一个一比一比例的地下王城,所有的一切都和当时的咸阳一般无二,包括了增城,外城,瓮城,内城,包括了咸阳的民居,街道,店铺,坊市乃至咸阳宫!
我和假道士在通道里走到尽头时,发现前方已经没有路,但是在我们的上方却有通道,一块青铜板盖在我们的上方。
我和假道士合力掀开青铜板爬出来以后,就发现我们应该是在外城到内城之间的瓮城之中。
什么是瓮城?瓮城是古代城市主要的防御设施之一,是在城池的城门外口再加筑的小城,这个小城是作为大城的辅助防御设施来建造的,方形的叫作方城,圆形的就叫做瓮城。
那位两千年前的大匠师居然是从地下王城的瓮城中挖掘出了自己逃生的通道,这样的奇思妙想让我非常佩服,相比之下,什么《肖申克的救赎》什么《越狱》简直是弱爆了。
我和假道士从通道里出来以后连忙又合力把青铜板再给盖了回去,这倒不是我们怕被谁发现这里有条通道,在这座神州华夏最神秘的帝皇陵墓之中只有我们这两个活人,还会有谁发现这里有条通往外界的通道呢?
我们两人这么做,是怕外界的空气流通到这座伟大的帝皇陵墓中来。
始皇陵常年封闭不与外界空气相通,这样才能保持陵墓内部环境的稳定性,而一旦外界空气大量涌入破坏了这里的内部环境稳定性的话,那么腐朽氧化就将不可避免,我和假道士可就成了千古罪人。
“我们现在怎么进去?”我和假道士两人来到内城城门口,高大厚重的城门巍然而立,我试着推了一下纹丝不动,当即扭头问假道士。
结果假道士的回答让我为之气结,这人一定都不负责的让我用天问剑在城门上挖个洞……这我当然是肯定不能干的,我估计这家伙也只是开玩笑。
瓮城的城墙高度和内城的城墙高度是平齐的,我和假道士两人上了瓮城的城墙,随后又从瓮城的城墙上跳到了内城的城墙上。
在我们两人纵身跃到内城城墙上的时候,我低了一下头,就是这一低头让我心里一惊,一口气顿时浊了身体往下一沉,要不是假道士手疾眼快的一把抓住了我把我拽了过去,我就要落在了瓮城和内城的城墙之间!
如果瓮城和内城的城墙之间是实地的话那么就算是我落下去倒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虽然这城墙的高度有十多米高,但对于身体经过龙脉之气改造的我来说也绝不至于致命。
问题是,在瓮城和内城的城墙之间,宽约五米的这一条夹道不是实地,而是一条护城河。
在始皇陵中出现的护城河里当然不会是水,而是水银,正如太史公所记载的那样,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
我真的被惊出了一身冷汗,如果我落入了那条看上去平静如恒缓缓流淌的护城河中的话,一定会死的很难看。
把一个大活人浸泡在水银里,作为一名法医,我很清楚只要一瞬间就会死去,而这种死法绝对比在水里活活溺死更痛苦得多。
站在宽阔的内城城墙上我惊魂未定,但当我向内城中望过去的时候,顿时一种无比震撼的感觉让我心中的恐惧感烟消云散。
这是一座城市,一直以来大部分人都认为唐朝的首都长安是神州华夏历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市,但我和假道士站在宽度超过十米的地下咸阳城内城城墙上向下俯瞰,不得不承认这就是一座城市,一座完全成熟的城市。
它是两千多年前地上那座大秦帝国都城的复刻版,看到它就如同穿越两千年的历史烟尘,看到了那座天下第一雄城!
始皇陵并不是黑暗的,虽然我和假道士还没有看到以人鱼膏油为燃料的灯烛,但这里仍然有光亮。
光亮来源于我们的头顶,我们头顶的墓顶仿佛巨大的穹庐,在其上无数星辰发出幽幽的光亮,那是不知道多少宝石和夜明珠,当然,其中也必然有许多萤石之类的发光矿物。
这样的大手笔,在太史公的记载中就是四个字,上具天文。
什么是上具天文,我和假道士终于有了最直观的感受,那就是墓穴穹顶上的那些‘星辰’。
假道士仰着头,发出了一声饱含惊叹的叹息,身为鬼谷传人,他自然是精通天文地理,那巨大墓穴穹顶上的星图在他看来是这么熟悉:“这是祖师的手笔,一幅完整的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