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军师已按照将军吩咐传来捷报,但俺与王都尉这两日出门时,却发现跟踪在后的探子非但没见减少,反而渐有增多的趋势,变本加厉。”
周泰面带不忿地道:“将军,看来咱们欲以孙策余孽之灭来转移城内视线的打算,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
王政点了点头,神色平静地望向一旁躬身的糜力:“你这边呢?”
“禀州牧。”
糜力忙拱手回道:“安插在宫内的人回执的消息倒是说扬州牧这几日心情甚佳,多次在人前赞扬主公仁厚,夸颂我天军威武,小人觉得应该是出自真心。”
“嗯。”
王政颔首,对王熊、周泰道:“你们也听见了,如此看来,庐江之胜是起到了效果,袁术心怀大畅,只不过是杨弘犹自见疑,因而对你们的监视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变本加厉。”
“将军所言甚是,”王熊脸上隐有忧色:“不过杨弘乃袁术谋主也,有他掣肘,总是一桩麻烦。”
“是啊,本将几番用计,都不能令此人对我释怀,始终存疑。”
王政叹了口气:“看来得想个办法,在举事之前先解决此人了。”
“解决?”
这个词让王熊和周泰心中一动,王熊眼中更是立刻闪过森寒杀意,主动请命道:“将军,此事交给末将吧,今夜我便带上几个天诛营的兄弟去让这厮彻底安静,再不能妨碍将军大业!”
“本将不是这个意思。”
王政微微摇头,知道他们会错意了,摆手笑道:“杨弘不过一介书生,若要以暴力手段解决此人自是轻而易举,何必等到今日?”
“此人官职虽然不高,却是袁术麾下的第一谋士,颇得信重,若是出事必然惊动全城,且此人屡屡对我见疑,怀有敌意,不管做的如何干净利落,不留痕迹,城内有识之士也势必会第一个怀疑咱们,所以这个办法绝不可行!”
“那将军想要如何解决此人?”
“还在想呢。”王政轻皱着眉头,叹了口气:“你们也帮着想想法子,如何不闹出太大动静,却能先让此人这几日安静一些?”
一时间众人俱都陷入苦思之中,王政也懒懒地靠在榻上,看着从幕布缝隙里投射进来的日光,在周边洒出斑驳的影痕,眼中眸光烁闪。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突然有人轻轻地道:“我倒是想到一个法子,就是不知可不可行。”
话音方落,室内几人同时齐刷刷转目去看,却见说话人正是乔绾。
......
斗转星移,漫天星光闪烁。
已是夜半三更,旧楚宫里依旧灯火辉煌。
为庆最终剿平孙策叛乱,袁术亲自下令今宵将歌舞达旦,扬州文臣武将济济一堂,酒过三巡,带了醉意的袁术更是亲自下场,拔剑起舞,杨弘、甘宁在旁边为他举烛,烛影飘忽,剑寒如水。
一场舞罢,满堂喝彩。
一个文官突然出列,跪拜举酒贺道:“昔日汉高祖十二年,淮南王英布起兵反叛,随后被高帝击败,酒酣之时,击筑自为歌舞,歌为《大风歌》,舞为《冲霄舞》,其康慨气壮,名传千古,今君侯之舞,气魄之盛不逊高帝,当起一名,以彰显武功,流传后世!”
袁术听到这人把自己和刘邦相提并论,登时心怀大畅,笑呵呵道:“卿此言大善,以卿之见,此舞当起何名?”
“平乱功成,方有君侯乘兴做舞,臣观君侯此舞,闪转腾挪,飞越全场,尽显康慨激昂,当以《康慨荡寇势》名之。”
此言一出,堂内某些人登时眉头一皱。
孙策掀起叛乱,这等乱臣贼子归类到贼寇一流自是合情合理,要说荡寇其实没什么问题,但关键时“寇”这个字放在如今的寿春,却显得有些扎眼了。
要知道真正打败孙策的可是徐州军,而那位徐州牧王政又正是字御寇...
王政字御寇,你却来个《康慨荡寇势》,到底是意有所指呢,还是一语双关呢?
更有反应快的暗自滴咕,此事一旦传开,若是引得王政不快,当如何是好?
正要出来建议可以稍作改动,哪怕叫什么《康慨灭贼势》《康慨除暴势》什么也是好的,却见袁术已拍板大笑:
“好,顾卿不愧江东才俊,此名甚合吾意,康慨荡寇势,嗯,好一个《康慨荡寇势》,甚好,大善,哈哈哈哈哈!”
袁术此时酒酣意兴,却没有想的太多。
在他眼里孙策这个竖子可恨至极,自然是天字第一号贼寇了。
而王政和徐州军固然有功,我袁术却也同样有大功啊!
若非吾在关键时刻做出决断,冒着风险令成德驻扎军队兵马悉起,夺下襄安,孙策哪里有这么容易授首?
这种决断难道不康慨么?
难道不显得他袁公路大丈夫之气魄吗?
康慨荡寇,可谓名副其实!
......
“行略兄,”陆绩再次和李述于密室对谈:“听说昨日袁术夜宴群臣,更作剑舞,名《康慨荡寇势》?”
李述不由微微惊讶,他是校尉,昨日倒是有份在场,陆绩却是因为官职差了点,陆氏如今又有些落魄,却是未奉其会:“你怎地这么快便知道了?”
“吾自有消息来源。”陆绩正色道:“行略兄,咱们的机会来了!”
“什么机会?”
“主公御令,命你我联系各路人马,在三日内向袁术大表颂扬、歌赞之辞,文官可文可诗,武将则一边上表,一边在军中推行《康慨荡寇势》,令士卒人皆习之...”陆绩道:“这可是主公第一次对吾等主动下令,可见其对此事看重!”
“一旦办的漂亮,不就是大好的尽忠立功了么?”
“王州牧第一次下令,竟然是叫咱们去大拍袁术的马屁?”李述愈发惊讶了:“此意何在?”
“主公乃当世英雄,志存高远,他的用意吾怎会猜的出来?何况吾也不会妄自猜度。”
陆绩澹澹地看了李述一眼,似笑非笑地道:“行略兄,须知主公乃是行伍出身,军令如山,此时你我该关心的,难道不是如何做好此事么?”
李述也是聪明人,立刻便反应过来,连连点头:“不错不错,王州牧叫咱们去做什么,咱们就去做便是。”
“如此甚好。”陆绩道:“武将这边你来联系,吾这边再去说动沉况、召谦等人,让他们去将城内的望族,儒生们也立刻动员起来。”
这段时间以来,为了坚定他的信念,王政授意王熊对他透露了一些如今徐州的内部情况,这让陆绩对王政的实力有了一个更清晰、更深刻地认识,尤其在想到这不过是对方两三内白手起家的成果,陆绩对王政不仅愈发敬佩有加,更坚信自家这次的选择无比正确了。
尽管王熊前日还暗自派人传话,说因随事态的发展变化,早先王政告之他的行动计划或许会有改变,然而不管如何,只要开始行动,胜利难道还会远么?
即便失败,对此时的陆绩来讲风险也大大降低了不少。
因为早在数日前,王政就让糜力安排人悄悄地把他的侄子陆议,还有部分陆家子弟悉数转去了下邳。
或许王政的本意是加强对他的控制,但就陆绩而言,这反而让他更加无后顾之忧了。
以王政目前所透露的信息,所表现出来的实力,无论是成是败,起码王政本人可以安然无恙的退回徐州,只要这样,他陆绩冒的风险反而越大,表的忠心越多自然越佳。
因为哪怕陆绩真有什么不测,以王政往日的行事风评,相信也不会亏待那些已抵达陆家的年轻子弟的。
尤其还有一个陆议!
陆绩清楚自家侄子的能耐,只要王政这条徐州最粗的大腿稍稍照顾一二,他一定能把握住机会,带领陆家迅速地在徐州恢复实力,不就之后再次成为一个真正的世家名门!
当然,那时候的标签前缀,可能就从吴郡变成了什么下邳、彭城,抑或是琅琊罢了。
所以此时陆绩的干劲越发足了,见过李述不久,他就立刻奔波城内各处,先后拜访了沉、召两家。
文人要泡制出些歌功颂德的东西出来,简直易如反掌,而这个时代的文人基本等同士族,有沉、召两家带头之下,接下来的几天,经过他们巧妙的引导,《康慨荡寇势》迅速成为了寿春城内文人士子间的话题重点,随后不久开始向坊间巷陌的下层百姓波及,最终彻底蔓延全城,达到不论内城外城,何时何地,凡有人聚集之处,谈论最多的话题无不是袁术的这一场剑舞,并及由此延伸开来的“武功卓着、气颇康慨”等等。
于是几乎是所有的人,或是受了引导,或是故意为之,他们都渐渐忘记了一件事情。
那个真正击败孙策的人...
那个真正彻底荡平这场叛乱的人...
究竟是谁了。
......
糜力躬身说道:“禀州牧,城内舆论如今已经形成。”
王政点了点头,侧目一旁的王熊。
王熊亦沉声道:“末将和周兄弟这几日来,凡有宴请,亦皆有意无意地把话题往联手反攻豫州上引,并且按照将军的吩咐,隐晦许诺,若袁术有意击曹,则我徐州军必愿共襄盛举,且不要一城不占一地。”
“那诸将有何反应?”
“如今寿春上下,对袁术的赞颂高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连待他们这些武将也是一个个与有荣焉。老成持重的少,骄傲恣纵的多。”一旁的周泰补充道:“尤其是那个甘宁,对此话题最为关心,表现的十分急切。”
“新附之将,乍得高位,自然对军功最为迫切。”
王政颔首道:“想拿军功,自然先要打仗,甘兴霸有此作态,人之常情,如今计策既成,接下来便按乔绾之计,立刻着手离间杨弘与袁术的关系。”
道德经有一句话,叫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而《六韬·武韬》里也说,因其所喜,以顺其志,彼将生骄,必好事,苟能因之,必能去之。
类似的话还在《周书》、《吕氏春秋》里都曾出现...
可以说天朝的先贤们几乎很早就在不同的书籍中反复提到的一个至理,那就是要想使谁灭亡,就先让他疯狂。
那么怎么让他疯狂呢?
顺着他、宠着他、赞美他、歌颂他、让他骄傲,让他得意,让他认为自己是最聪明的,也是最强大的!
寿春城内这场对袁术歌功颂德的舆论风暴,本就是王政亲自掀起来的,甚至那个取名《康慨荡寇势》的官员,正是被他收买的江东本地势力中人,这自然是为了捧杀袁术,让袁术战意昂然,主动生出率军豫州,出击曹操的念头,此之谓先骄其志,后动其意。
当然,袁术再是愚蠢也不会选择秋收之时掀起边衅,所以王政的真正目的是让他生出“外出”的念头之后,再由陆绩这些内应提出“大胜之后,不可没有阅师,州牧既做《康慨荡寇势》,何妨和王政同去一趟庐江,参与检阅,以振军心。”
当然,王政最后肯定是不去的,他如今身体抱恙,不宜外出,自然会深表遗憾不能同行了。
两汉每逢大胜,必有检阅,这借口用的天衣无缝。
且以王政想来,以骷髅王此时的志得意满,必然不会错过这等大出风头,更能一举将“康慨荡寇势”主角身份坐实的机会!
袁公路大抵会心痒难耐,蠢蠢欲动!
但是杨弘还在,便绝对不会任由袁术做出这等轻率举动,闻讯后肯定会出面阻止。
正在兴头之上的袁术再一次被杨弘扫兴,会如何反应?
无论听与不听,心有不满是必然的。
若是不听,那王政自然是大喜过望,他原本可没指望过调虎离山,这就是意外之喜了。
若是听从了,王政则让那些内应再次上表袁术:袁公千金之躯,的确不宜轻动,不过徐州军为助江东平乱远道而来,艰苦奋战月余,今终获胜,不予理会的话,似乎不妥,不如派遣个使者作为代表,赶赴合肥,代为检阅。
有了“徐州军为助江东远道而来”这一句,袁术铁定不会不理会,必然也欣然应允,而杨弘也说不出什么了。
至于这个使者袁术会属意谁呢?
不重要了。
因为按照乔绾的计划,当事情走到这一步时,不论袁术原本想要谁去,王政都要发动所有的力量,让冯夫人,陆绩、城内望族,乃至江东势力等等所有人一起发声...
让杨弘这个对袁术最为忠诚的第一谋主代替那个原本的使者人选!
让杨弘这块王政谋夺江东计划里最大的绊脚石,被袁术亲自替王政踢开!
滚的远远的!